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產權視角下資源型地區政治生態的優化機理研究

2024年03月28日16:02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山西大學董江愛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產權視角下資源型地區政治生態的優化機理研究”(項目批准號為:15AZZ005),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及研究報告。課題組成員有:慧斌、陳曉燕、劉鐵軍、張嘉凌。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014年,山西出現令人震驚的塌方式腐敗,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和群眾利益。中央領導同志尖銳指出,腐敗源於山西省的政治生態。山西曾經是革命老區,緣何成為腐敗重災區?這與山西歷史上的官商格局相關,更與資源開發中的產權結構及其官商關系構成的政治生態密切相關。從產權視角優化政治生態是一個全國性的普遍問題,資源型地區更為迫切。本課題選擇資源型地區為研究對象,採用文獻分析和實証調查的研究方法,從產權視角分析其官商一體政治生態的突出表現和生成邏輯,探索資源型地區政治生態的優化機理,在理論上為探索“資源—政治”關系提供學理思考,在實踐上為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從研究意義來看,該成果圍繞政治生態、資源產權、官商關系的互動關系,分析資源型地區各相關利益主體的行為邏輯,提煉“產權—政治生態”和“產權—治權”關系的相關理論,構建“資源—政治”的解釋框架,在“資源政治學”學科建設方面做出貢獻。本課題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歸宿,在探索產權與政治生態、產權與治權互動規律的基礎上,創新資源管理和經營的體制機制,探索破解資源型地區官商一體難題的應對策略,並結合部分地區的探索實踐改進完善,將應對策略轉化為一種模式或可借鑒的經驗,向資源型地區推廣應用。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

(一)資源型地區的政治生態本質上是一種資源(產權)生態

資源型地區的政治生態是圍繞資源的開採和利用而形成的官商關系,而官商關系又是決定地方經濟社會能否實現良好治理的重要因素。資源型地區政治的核心就是人們圍繞著資源開採和利益分配而進行的權力爭奪和權力運作。在這一政治過程中,資源配置是否合理、資源分配是否公正、資源利益能否為村民共享、村民是否有維護自身利益的制度化參與渠道等因素,決定著區域政治的發展方向和人民的命運。由於不完善的資源產權制度,產權權屬不清晰,資源利益被地方和部門所分割,資源管理機制不完善為權力尋租制造空間,所有權虛置導致政府和煤企背離國家利益,異化了干群、政社、村企關系,惡化了區域政治生態。

(二)不合理的產權結構和產權關系導致了失衡的政治生態

該成果圍繞產權與政治生態的關系,剖析了資源型村庄因資源開採而帶來的干群關系、政社關系和村企關系演變。從產權視角尤其著重從國有產權視角分析資源型農村政治生態形成的制度原因、政策原因、經濟原因及鄉土文化原因等,剖析了企業、農民、村集體和政府圍繞煤礦產權所形成的復雜主體結構,分析了資源型地區各相關利益主體的行為及邏輯,總結了資源型農村政治生態的生成機理,認為資源型地區不合理的產權結構和產權關系,造成產權功能失效、權責關系失序、產權約束機制失衡,出現利益失衡、責任缺位、權益失保等問題,干群關系、政社關系、村企關系惡化,鄉村陷入不可治理的境地,政治生態發生惡化。

(三)產權與政治生態相互影響、互為條件

產權是形塑資源型地區政治生態的核心要素和關鍵變量,而政治生態反過來也會影響產權變遷與功能實現﹔產權能否形塑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關鍵在於產權結構及其官商關系(產權與治權能否良性互動)。也就是說,產權奠定治理基礎,治權規定治理結構,二者的互動關系形塑資源型地區的政治形態。產權制度不科學和產權結構不合理造成了規則不公正和行為扭曲,進而導致治權凌駕於產權之上,為權錢交易和官商勾結提供土壤和條件。資源型鄉村要避免“資源詛咒”,實現治理有效,就必須實現產權與治權的良性互動,構建互恰融合的產權利益結構與權力結構。

(四)產權與治權的良性互動是資源型地區政治生態優化的保障

產權與治權良性互動需要體制機制創新。首先,建立科學的利益分配與資源監管機制,厘清府際間產權關系。既要保証資源開發與地方利益的一致性,又要加強對地方政府及其官員的外部監管。其次,建立規范煤礦產權市場機制,推動資源市場去行政化。最后,建立規范的社會參與機制,確保群眾共享資源利益。讓礦區居民參與資源開採和分配的過程,使資源開採中的負外部成本內部化,也有利於監督煤企和政府行為。也就是說,資源型地區要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產權明晰及資源補償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規范的民主機制和村企、政企合作機制,調整失衡的利益格局,扭轉異化了的干群、政社和村企關系,進而優化政治生態。

三  成果的主要價值

(一)學術價值

在學術價值上,該成果在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的指導下,綜合運用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綜合理論,構建“資源—政治”的分析框架,總結產權與政治生態的內在關聯,探索實現產權與治權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的規律,拓寬政治學研究視野。在理論目標上,圍繞資源產權與政治生態的互動關系,分析資源型地區各相關利益主體的行為邏輯,提煉“產權—政治生態”和“產權—治權”關系的相關理論,構建“資源—政治”的解釋框架,在“資源政治學”學科建設方面做出貢獻。

(二)應用價值

在應用價值上,該成果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歸宿,以期在探索產權與政治生態、產權與治權互動規律的基礎上,創新資源管理和經營的體制機制,探索破解資源型農村因資源開採及產權糾紛而引發的干群矛盾、礦村礦民矛盾及官民矛盾,並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責編:金一、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