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演化趨勢與對策研究

2024年03月07日17:0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南京林業大學范金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演化趨勢與對策研究”(項目批准號為:14AZD085),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及研究報告。課題組成員有:張曉蘭、劉瑞翔、姜衛民、張暉、陳元媛、萬偉、陳敏、張潤磊、徐小換、鄭慶武、趙彤、楊中偉、華彥玲、孟芊汝。

針對自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社會變遷和體制改革等發生的新變化,發現、解釋和解決問題對於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以及推進中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咨詢建議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該成果以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演化趨勢為主線,按照規范分析的研究范式展開分析,認為:第一,新常態體現在經濟的增速變化、結構調整、動力轉換三方面,且具有換擋性、疊加性、風險性和開放性等基本特征。以2012年為分界,將改革開放40年以來,特別是2002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劃分為以下階段,其中,2012~2017年為新常態第一階段,2018~2050年為新常態第二階段,即新時代階段。第二,經濟增長質量內涵分為狹義和廣義概念,前者一般就是指經濟增長效率,最主要的代表性指標包括人均GDP、全要素生產率(TFP)和增加值率,而后者則概括為強盛性、有效性、穩定性、協調性、持續性、包容性、開放性等方面,同時,經濟增長質量測度評價具有規范性、綜合性、動態性和爭議性等基本特征。第三,機理分析和實証檢驗顯示出GDP、TFP和增加值率分別反映著經濟增長質量的不同屬性,系統研究該主題需要綜合考量。

為探尋研究主題,按照規范分析的研究范式,循著“提出問題—解釋問題—解決問題”路徑、體現“機理分析—數理分析—哲理分析”三個層次,該成果分別從GDP核算、TFP測算和增加值率測度角度分別進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基於GDP核算的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演化趨勢表現為:一是GDP的增長降速換擋:由舊常態的高速增長到新常態的中高速增長﹔二是GDP的結構主角換位:由舊常態的工業主導到新常態的服務業主導﹔三是GDP的國際關聯拓展:由自身供給能力提升引發內需市場和外需市場的深度拓展﹔四是GDP的生態效果初現:由舊常態的高污染到新常態的綠色增加值指數的持續提高。

基於GDP核算分析對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啟示:一是穩增長有助於具有換擋性特征的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增長質量保持強盛性和穩定性﹔二是上台階有助於具有疊加性特征的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增長質量保持有效性和協調性﹔三是促開放有助於具有風險性特征的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增長質量實現開放性和包容性﹔四是保生態有助於具有疊加性特征的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增長質量保持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第二,基於TFP測算的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演化趨勢表現為:一是TFP增長降速換擋:由舊常態的高速增長到新常態的中高速增長﹔二是TFP區域差異特征顯著:東部和東北地區TFP增長率較高,而中部和西部相對較低﹔三是TFP增長的主導角色更迭:由舊常態的技術進步主導逐步到新常態的技術效率主導﹔四是TFP的要素資源錯配:配置效率改進對TFP的拉動作用在下降。

基於TFP測算分析對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啟示:一是穩增長有助於具有換擋性特征的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增長質量保持強盛性和有效性﹔二是拓潛力有助於具有開放性特征的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增長質量實現開放性和包容性﹔三是增效率有助於具有疊加性特征的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增長質量保持有效性和協調性﹔四是優配置有助於具有風險性特征的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增長質量保持有效性和協調性。

第三,基於增加值率測度的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演化趨勢表現為:一是以實際增加值率為評價標准的經濟增長質量呈現出演化趨勢在舊常態第一階段的持續下滑到第二階段和新常態第一階段的穩定﹔二是以增加值率門檻上限為經濟增長質量測度標准的演化趨勢表現為發展環境穩步中緩慢提高﹔三是以實際增加值率與門檻值的差距為評價標准的經濟增長質量表現出演化趨勢在舊常態第一階段的持續下滑到第二階段和新常態第一階段的穩定。

基於增加值率測度分析對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啟示:一是優化資本市場將有助於具有風險性特征的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增長質量保持穩定性和協調性﹔二是完善人口政策將有助於具有換擋性特征的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增長質量保持穩定性和包容性﹔三是突出創新發展將有助於具有疊加性特征的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增長質量保持有效性和開放性。

從他山之石角度,該成果針對性地選擇20世紀2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發展、一戰前德國工業化、20世紀70~80年代日本經濟轉型、20世紀80~90年代拉美國家經濟轉型作為比較案例,對標經濟體的成功經驗和失敗鏡鑒對我國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啟示:一是採取適度的宏觀調控手段,保持貨幣政策的相對穩定性﹔二是努力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三是增加人力資本投入,提高勞動者素質﹔四是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供給側與需求側均衡發展﹔五是大力推進市場化改革,提升制度性紅利﹔六是及時做好風險管理,應對外部沖擊需轉“危”為“機”。

為實現新時代背景下提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目標,該成果分別進行動態計量經濟分析、情景預測,得到以下主要結論:一是准確認識中國的經濟增長質量現狀。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國際比較雖表現出“大快不強”的嚴峻現實,但蘊含著“剛柔並濟”的特殊潛質。“大快不強”體現在經濟規模大、增長速度快,但人均水平低、門檻值低。“剛柔並濟”體現在經濟增長質量的核心指標默默地穩步持續提升。二是客觀認識黨的十九大制訂的新時代發展目標。情景預測顯示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三個階段性目標是務實且可以實現的。2020年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國經濟增長必須保持中高速,重點和難點是人均收入水平。預計到2035年,中國GDP規模將是同期美國的13倍,排名世界首位﹔人均GDP為同期美國的03倍,排名世界第51位,相當於當前波蘭、匈牙利等國家和地區在國際上的相對水平﹔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世界第10位。預計到2050年,中國GDP規模將是同期美國的17倍,排名世界首位﹔人均GDP為同期美國的05倍,排名世界第37位,相當於當前韓國、斯洛文尼亞等國在國際上的相對水平﹔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位於世界第8位,有相當數量的領域已經與美國進入並跑,甚至領先階段。三是中美競合關系是未來不確定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中美貿易摩擦會影響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尤其是2020~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期。中國隻有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改革開放對沖負面影響,從而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所制訂的新時代的奮斗目標。另一方面,中美合作發展顯然會有利於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所制訂的新時代奮斗目標,從而加快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

綜上所述,該成果提出以下對策性建議。

第一,順應高質量發展的經濟規律,提升經濟發展潛力和韌性。一是加強宏觀政策的逆周期調節,確保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二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釋放內需增長空間﹔三是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四是聚焦綠色發展路徑,強化生態環境保障。

第二,重新審視各類風險的相互聯系,有效防范不同領域風險交叉傳染。一是集中力量練好內功,積極主動應對內外風險﹔二是建立房地產逆周期監管機制,有效抑制去庫存風險﹔三是完善海外投資法律體系,有效管控對外投資風險﹔四是守住系統性風險底線,切實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第三,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一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建設高水平自貿區網絡體系﹔二是加強雙多邊和區域貿易合作,反對和遏制貿易保護主義﹔三是准確預判全球化發展的新內涵和新趨勢,著力推進多元合作的新型全球化經濟格局﹔四是對標國際經貿規則變化,加快“引進來”和“走出去”。

第四,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激發宏觀經濟運行活力。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供給與需求相結合的宏觀調控模式﹔二是推動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融合,提高對外貿易發展質量﹔三是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著力提升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位置﹔四是加快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全面構建全球性生產網絡。

第五,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著力提高新時代經濟治理能力。一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選擇合適的宏觀調控方式﹔二是審時度勢,靈活選擇宏觀調控目標和手段﹔三是與時俱進,適度調整宏觀調控政策組合﹔四是選擇適度的調控力度,制定適時進退機制。

(責編:金一、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