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研究

2024年02月29日15:4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安徽工業大學洪功翔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研究”(項目批准號為:14AJL001),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有:董梅生、查會瓊、賈興梅、顧青青。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深入研究與拓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理論,是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的重要基礎,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基礎。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然而,在這樣重要原則問題上,卻存在不同聲音。如有學者以“國有企業低效率”為理由,認為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不相容,主張國有經濟要全面退出競爭性領域﹔有學者照搬西方國家國有經濟比重論,把國有經濟存在的依據歸結為彌補“市場失靈”,主張把“國企”賣光﹔有學者對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之間互為補充、互為促進的關系熟視無睹,對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所取得的成績視而不見,頑固地堅持“與民爭利”論、“擠壓”民營經濟發展空間論、不公平競爭論和“增長拖累”論,宣揚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之間是對立的,國有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是矛盾的、不相容的,主張實行“國退民進”,等等。

顯然,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不相容的種種觀點,對基本經濟制度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任此種“話語”傳播、擴散,無疑會動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根基。道路決定命運,方向決定成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不改革沒有出路,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和道路,“中國是一個大國,不能出現顛覆性錯誤”。因此,必須要加大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研究、闡發和宣傳力度。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

該成果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論述評”,分別就國有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文獻、國有企業效率高低的研究文獻和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之間關系的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通過對這些文獻的分析我們發現,無論是照搬“西方國有經濟比重論”,還是宣揚“社會主義與否跟國有經濟無關”,以及否定“國有經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基礎”﹔無論是國有企業“低效率論”“增長拖累論”“擠壓民營經濟發展空間論”,還是國有企業利潤的“壟斷來源論”“政府利益輸送論”,以及否定國有企業具有“宏觀效率論”﹔無論是國有企業的“與民爭利論”,“妨礙公平競爭論”,以及“拖累民營經濟增長論”,都是把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發展對立起來,都是違背“憲法”、“黨章”、歷屆中央有關文件,馬恩列毛的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為“國退民進”“國有經濟退出競爭性領域”提供理論依據,為全面否定國有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地位和主導作用,營造推動國有企業大規模私有化的輿論壓力。盡管這些人是少數派,但這些學者的社會影響大,有的是以改革派自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這就需要我們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堅持用事實說話,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旗幟鮮明地批駁在“基本經濟制度”問題認識上的種種錯誤論証和觀點。這是鞏固主流意識形態的需要,確保改革正確方向的需要,確保改革不犯顛覆性錯誤的需要。如果任這些諸如此類觀點傳播、擴散,無疑會動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根基,我們既要高度重視,更要加強理論宣傳。當然,我們更需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這是堅持、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本。

要旗幟鮮明地批駁在“基本經濟制度”問題認識上的種種錯誤認識和觀點,確保改革不犯顛覆性錯誤,需要以實証研究為支撐,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中篇“實証研究”,分別將生物學中的共生理論引入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互動關系的研究中,通過實証研究証明了中國的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之間存在非對稱性互惠的共生發展關系﹔利用1952~2015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分析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其他經濟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發現國有經濟、其他經濟在長期內對經濟增長產生正向影響﹔運用2001~2015年各地區的相關數據,通過構建兩者之間的空間計量模型,對我國31省(市、自治區)國有企業投入產出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實証研究發現,國有企業發展具有空間依賴性和正的空間溢出性。通過對國有企業效率再研究表明,國有企業的宏觀效率很高,國有企業的微觀效率並不低下。本篇的實証研究,用最新的數字証明了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共生發展關系,國有經濟並非低效率,以及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結構和國有經濟,對經濟增長產生正向影響。因此,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宣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下篇“對策研究”,分別就如何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如何通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來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如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如何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如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進行了理論探討,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建議。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關鍵在於,既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又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從國內發展來看,舊中國實行的是多種私有制經濟,但發展緩慢,並直接導致中國長期積貧積弱。因為經濟發展落后,舊中國頻遭列強侵略。從國際情況來看,許多經濟落后的原殖民地國家在獨立后紛紛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而中國卻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落后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以公有制為基礎或為主體的經濟發展,大大超過了前一類國家,也超過了一切實行私有制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95%,以美元計算,中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我們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其他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超過了從古至今一切實行私有制的國家和社會。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需要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源自其適者生存的淘汰機制,公平的競爭環境是優勝劣汰機制發揮作用的前提。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創造公平競爭的共生環境,可以使共生體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更加高效的物質、信息、能量交流中得以實現。我們既要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問題,又要解決國有經濟發展中的負擔過重、不公平競爭問題。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需要在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上下功夫。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公有資產佔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隨著國有企業的退出,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在不斷下降。以工業為例,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總資產、主營收入、利潤總額、用工人數分別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3847%、2062%、1714%和1790%。另外,國有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的控制力下降,已下降到隻控制五六個行業,隻佔國家經濟命脈行業的1/3,以資產計也不到一半。2012年,在屬於國家經濟命脈16個行業的資產總額(實收資本)中,國有資產所佔比重為467%﹔在屬於國家安全、自然壟斷5個行業的資產中,國有資產所佔比重為521%﹔在屬於重要基礎性的11個行業的資產中,國有資產所佔比重為37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國有經濟所佔比例與控制力的下降,是有悖於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基本經濟制度的,在政府不再作為投資主體直接創辦國有企業的背景下,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是加強和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選擇。

三 成果的主要價值

1.在理論層面說清楚了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基本經濟制度的必要性和意義

通過回答國有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國有企業效率的高低和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之間關系,辯駁清楚了為什麼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

2.通過實証研究証明了為什麼能夠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

通過對所有制結構的經濟效應分析,國有企業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國有企業效率的再研究,証明了國有企業並非天然低效率,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國有企業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促進效應。

3.通過實証研究証明了為什麼多種所有制經濟能夠更好地共同發展

通過引入生物學中的“共生理論”來分析多種所有制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從共生單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環境的角度,探究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機理,並通過實証研究加以証明。

4.提出了如何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確保公有制主體地位,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前瞻性的對策建議。這些研究將為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理論支撐,對國企改革和所有制結構調整有指導意義,有利於推動更加成熟定型經濟制度的構建,有利於增強“四個自信”和鞏固主流意識形態陣地,有利於構建世界方位中的中國學術話語體系。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