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第二十屆中國改革論壇聚焦以改革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02月28日17:3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記者余蕊、李文昕)第二十屆中國改革論壇10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不斷推進改革,為各類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營造寬鬆環境,為增長潛能的充分涌現創造條件。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推進改革創新

論壇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表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工作中,應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應堅持以市場化改革為重點,在推進市場化改革過程中,要重點聚焦培育有活力、創造力、競爭力的經營主體,聚焦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聚焦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如產權制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等。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我們需要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把科技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從社會各個角落呼喚出來,形成最大的新質生產力,帶動全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艾說。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認為,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都必然要求進行經濟體制、科技體制、城鄉和區域體制等多方面的改革。”

圖為第二十屆中國改革論壇現場

我國企業普遍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例如,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提出科技強基、人才強基的“兩強基”目標,在自動化碼頭、島礁快速成陸等領域掌握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關於如何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新質生產力,中交集團董事長王彤宙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增強企業研發投入的真實性和產出的靶向性,堅持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二是增強體制機制創新的有效性,推廣揭榜挂帥、定向委托等機制,推動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政策落地,多措並舉暢通成果應用轉化通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三是增強平台與人才的支撐性,統籌推進平台升級和人才梯隊建設,更好發揮科技人才的關鍵支撐作用。

“改革要摸著石頭過河。”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說,在國家頂層設計指方向、劃底線的前提下,建議簡政放權,把市場化、法治化治理與調動基層積極性、創造性有機結合。應允許基層試錯探錯,為各類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營造寬鬆環境,為增長潛能的充分涌現創造條件。

通過改革創新大力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

論壇上,多位與會嘉賓關注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對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作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橫空出世,對生產力飛躍發展的意義不亞於歷史上青銅器、蒸汽機、互聯網的發明和使用。可能它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比上述三者加起來的還要大。”趙艾說。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是近幾十年最具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其可以改變內容生產方式,改變人機交互方式,改變傳統商業模式,改變產業形態和競爭格局。

2023年5月,科大訊飛正式發布了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並在6月、8月、10月連續更新,現在已經推出了3.0版。

“大模型本身是新生事物,其在發展過程中不可能完全不出現問題,建議用包容審慎的方式,開展多部門合並監管,並且建議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建立國家公共算力平台,建立更好的數據共享機制。”劉慶峰說。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認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高度重視民營大科技企業的作用。“可以讓這些大企業領銜構建我們的創新機制,國家的資源也應適當地向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傾斜,為中國的大企業特別是民營大企業的科技創新,創造更好的條件。”

第二十屆中國改革論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協辦。

(責編:蔡雨荷、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