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羅來軍:以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

羅來軍2024年02月27日09:0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以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

作者:羅來軍,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我們一定要抓住先機、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數字經濟以信息通信技術為核心推動力,能夠加速生產要素流動,提升市場配置效率,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生產方式變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數字經濟有著多種發展形態

數字經濟是圍繞大數據、5G、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所產生的經濟活動,既包含新技術、新產品,也包括新模式、新業態,呈現出多種多樣的發展形態。

從數字技術的滲透程度看,數字經濟的發展形態可以分為核心層、狹義層、廣義層的三環同心圓。核心層是以數字技術應用為圓心的信息通信技術產業,如計算機和信息軟件、硬件制造和應用﹔狹義層是在信息產業基礎之上產生的數字產品和數字服務業,如平台經濟、共享經濟、互聯網經濟等﹔廣義層是在信息產業、互聯網經濟等基礎上形成的、逐漸與傳統產業、傳統商業、社會治理進行融合的經濟形態。

從生產要素的作用方式看,數字經濟可以分為基礎型、技術型、資源型和融合型等四種形態。基礎型表現為與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產業,如以5G、互聯網等為代表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技術型表現為前沿數字技術的應用,如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算力算法技術相關性產業﹔資源型是將數據作為一種重要資源要素的經濟形態﹔融合型主要表現為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的經濟形態。

從經濟主體的分布領域看,數字經濟可分為消費型數字經濟和產業型數字經濟。消費型數字經濟主要服務於消費者,應用場景包括搜索引擎、社交網絡、線上會議、視頻直播、網上購物等,其核心價值在於增加數字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擴大社會總消費。產業型數字經濟主要服務於企業,應用場景包括智慧制造、高速數據傳輸等,其核心價值在於通過數據傳輸和利用來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幫助企業從產品、管理等多方面提升競爭力。

國家統計局對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的統計范圍進行了界定,確定為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和數字化效率提升業五個大類。其中,前四大類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即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是完全依賴於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經濟活動。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包括智慧農業、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數字金融、數字商貿、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

數字經濟具有不同於傳統產業的新特征

與傳統產業相比,數字經濟在基礎設施、生產要素、生產和服務方式等方面具有新的特征。

數字經濟帶來生產要素的變革。數據作為全新的生產要素參與經濟運行過程,其創造的價值不僅體現為數據本身,更體現為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通過算力算法對客觀世界進行描述、分析、預測,使數據驅動的決策替代傳統的經驗決策,可以大大提高勞動、資本、技術、土地這些傳統要素的資源配置效率,進而提高產品、商業模式的創新能力。數據具有虛擬性、低成本復制性、共享性等特點,根據梅特卡夫定律(一個網絡的價值等於該網絡內節點數的平方),數據規模越大、種類越豐富,產生的信息和知識就越多,整合網絡中碎片化信息的價值就越大,數據要素對市場結構、產業組織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就越深。

數字經濟帶來創新方式的變革。傳統產業的技術創新,無論產品研發、工藝優化還是流程再造,都需要進行大量實驗驗証,過程復雜、周期長、費用高、風險大。數字技術通過建立虛擬鏡像,採用“數據+算法”,通過“海量數據+科學建模分析”發現規律,促使創新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交叉、重組和優化,大幅縮短了新技術、新產品從研發到量產的周期,降低了創新創業的門檻和成本,為產業創新帶來極大便利。此外,數據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生產過程的參與主體從生產者向“生產-消費”結合體演進,亦即個性化定制模式讓消費者全程參與生產過程,傳統的以生產者為中心的創新流程不斷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創新流程。在此過程中,生產主體逐漸向多元化轉變,創新活動更加依賴多方參與的創新生態系統。

數字經濟帶來組織形式的變革。傳統產業組織的典型特征是縱向一體化,產業組織架構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為紐帶。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使得生產更加平台化、網絡化,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極大降低了各類生產主體間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搜尋成本和交易成本,擴大了生產要素配置范圍,使多元化生產主體可以通過網絡空間進行協同生產。如工業互聯網和工業雲平台促使“大平台+小企業”的生產組織形式愈發普遍﹔共享經濟等新的組織形式使去中心化、分布式的開源創新成為創新模式新的發展方向。

數字經濟的根本特征在於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所產生的連接、共享與融合。數字經濟是互聯經濟,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網互聯、物網互聯、物物互聯將最終實現價值互聯。數字經濟是共享經濟,信息通信技術的運用實現了價值鏈條的重構,使價值更加合理、公平、高效地得到分配。數字經濟也是融合經濟,通過線上線下、軟件硬件、虛擬現實等多種方式實現價值的融合。

以技術創新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不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當前,面對我國經濟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等不利局面,發展數字經濟是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成為了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充分激發數字經濟發展動力,推進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至關重要。

繼續加強核心技術研究攻關。數字經濟依托於數字信息技術的產生和應用,其發展的原動力在於數字信息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應發揮我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提高數字信息技術研發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安全自主可控。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進一步明確階段性目標,集成跨學科、跨領域的優勢力量,加快重點突破,為技術進步積累資源。

繼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支持建立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不斷暢通技術轉移通道。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多種形式的數字經濟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創業孵化機構。構建專業化技術轉移服務體系,發展研發設計、中試熟化、創業孵化等各類科技服務。完善全國技術交易市場體系,發展規范化、專業化、市場化、網絡化的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

繼續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加快建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創業人才激勵政策,推行科技成果處置收益和股權期權激勵制度,讓各類創新人才都能在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得到合理回報。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構筑集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培養和引進全球領先的創新團隊,圍繞支撐重大技術突破,形成世界領先的研發實力。

繼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鼓勵行業領軍企業構建高水平研發機構,形成完善的研發組織體系,集聚高端創新人才。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引導領軍企業聯合中小企業和科研單位系統布局創新鏈,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