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農村經濟》編輯部主任陳秋紅:堅持以“公”為本 助力優化學術生態

2024年02月22日11:33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精神,認真抓好《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輯人員廉潔從業行為規范》的貫徹執行,中國社會科學院機關紀委聯合中國社會科學網推出【文成有廉】欄目,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所屬學術期刊編輯部主任、專家學者,就深化落實《行為規范》提出的“十個嚴禁”要求,暢談認識體會,交流經驗做法,強化行業自律,樹立良好學術道德,引領良好學術風尚,推動形成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營造風清氣正、互學互鑒、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

陳秋紅,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農村經濟雜志社副社長,《中國農村經濟》《中國農村觀察》編輯部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農村發展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農村發展學科建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農村可持續發展、資源與環境經濟、生態經濟等領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課題研究6項,參與國家級或省部級課題研究多項,出版學術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

編輯是輿論宣傳的組織者,是科技文化傳播的把關人,是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具體實踐者,擔負著知識傳輸、文化傳播、文明傳承的責任使命。推進編輯人員弘揚優良學風、廉潔規范從業、積極履職盡責,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要求,是深入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的現實需要。為進一步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強化對院屬學術期刊、出版社、網站等各類編輯人員(包括但不限於主編、總編輯,副主編、副總編輯,編輯部主任、副主任)以及在編輯出版崗位工作的其他人員(含兼職編輯、外聘人員)廉潔從業和監督管理,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近日專門印發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輯人員廉潔從業行為規范》(以下簡稱《行為規范》),旗幟鮮明提出“十個嚴禁”,明確了編輯人員在工作中的“紅線”和“底線”。

“學術乃天下之公器。”學術期刊作為承載學術公器的載體平台,理當堅守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社會利益、科學利益之“公”。學術期刊隻有堅定踐行以“公”為本,做到公平、公正、公允,方能行穩致遠,得到學界公認,產生公信力和權威性。

一、踐行《行為規范》,形成“規制效應”

中國社會科學院擁有國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規模最大、學科結構最完整、綜合實力最強的原發型學術期刊群(111種報刊、95種學術期刊),主管5家專業出版社和中國社會科學網,編纂出版全國性學科年鑒38種以及其他形式的眾多出版物,編輯人員在其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行為規范》的實施,將有利於減少編輯人員在稿件編審過程中受到的不必要干擾,做到廉潔、自律、規范從業,促進院屬學術刊社開展正風肅紀和規范化建設,更加公正、誠信、健康運營,進一步提升公信力。同時,也將發揮“規則示范和輻射”作用,引導學術界以“學”為尊、追求卓越,共同營造“為學以真、以德立學、創新為要”的健康學術生態,弘揚嚴謹治學的優良學風。

《行為規范》印發后,中國農村經濟雜志社第一時間組織全體編輯人員,特別是黨員編輯人員結合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精神和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認真學習研討。同時,落實《行為規范》,重申了有關編輯工作紀律。凡與文稿作者有師承關系、研究生同門關系、近親屬關系等影響公平公正文稿刊發情況的責任編輯,在審稿、用稿環節均須主動申請回避﹔嚴禁違規查詢審稿記錄,泄露作者、匿名審稿專家和編輯部內部討論稿件等情況﹔鼓勵編輯“走出去”參加高質量學術活動,及時掌握學科發展動態和信息,但參加外單位學術活動須請假報備﹔等等。盡管有些編輯行為規范在本編輯部行之經年,但這次《行為規范》作出的更加全面的要求,進一步增強了相關人員嚴格遵守相關要求的自覺性。

二、堅持問題導向,守好“學術陣地”

《中國農村經濟》作為經濟學領域的權威性學術期刊,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選題、欄目設置重點瞄准農村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和發展實踐中的重要問題和焦點問題,堅持把刊文重點放在“國之大者”問題上,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上,放在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上,放在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問題上,放在重要科學問題和學科前沿問題上。同時,注重及時抓住經濟運行中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注重介紹和總結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中的經驗和規律,注重反映學科進展和領域前沿課題的發展。

在論文評審編校工作中,始終注重“政治導向性”和“思想引領性”,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把學術質量關。編輯部經常向編輯人員傳達學習、通報研判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引導強化對稿件學術規范、科研方法、理論體系和學術思想等多方面的評審,增強防范意識形態問題的意識,堅守意識形態底線思維。

三、加強流程管控,力求“剛柔並濟”

《中國農村經濟》注重將硬性約束和柔性管理相結合,加強編輯人員隊伍建設,在工作實踐中厚植學術情懷、感悟初心使命。

在審稿發稿方面,制訂實施稿件初審、雙向匿名評審等制度,實行“六審制”,審稿環節多、責任人員不同、逐層推進評審,以學術質量為選稿用稿的根本標准,切實做到“公平評審”。在來稿用稿方面,作者投稿須經採編系統,對作者不設門檻,不論學歷、職稱、資歷、身份和工作單位,一視同仁,並要求理論闡釋約稿須為名家獨立稿件,同一作者在本刊每年隻能以獨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刊發1篇論文,為學者創造公平發表機會。在編稿校稿方面,通過制訂實施有關制度明確工作職責和具體工作要求,通過編輯加工、校對、通讀、核校等諸多環節,嚴查細校,字字斟酌、語語謹審。在流程監督方面,農發所紀委要隨機抽查論文的全部評審編校流程,黨支部層面也加強了對期刊編輯工作的監督引導力度。

在柔性管理方面,通過編審內部學習交流會、月度工作會議、青年編輯工作導師制以及審讀、通讀環節的“傳幫帶”等機制,加強對相關政策法規、學術規范的學習和研究前沿的研討,提升編輯人員的學術辨識力、洞察力和判斷力,踐行嚴真細實的工作作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勵編輯人員結合工作實踐在編審出版領域開展研究,不斷激發他們對編審工作的熱愛和對營造優良學術生態的神聖使命感,以期形成高度的“學術良心”和強大的職業自律。

《中國農村經濟》將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落實院黨組和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深化對“十個嚴禁”的學習和理解,進一步修訂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優化編審工作流程,細化有關工作要求,加強管理監督,並探索舉措促進編輯人員把自我發展融入學術整體發展中,堅守“學術良心”和“道義擔當”,推動編輯從“為他人做嫁衣者”成長為“學術家園的守望者”,為促進經濟理論創新和學科發展、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和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劉瓊、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