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程,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寧波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
2023年12月,科技部發布《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2022)》。《報告》顯示,我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012年的324.7萬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4萬人年,穩居世界首位。更多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參研人員中45歲以下科研人員佔比超過8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
近年來,我國科技人才規模不斷擴大,青年科技人才已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緊緊圍繞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從體制機制上促進青年科技人才的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青年科技人才挑起“科技強國”大梁的能力。
深化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戰略性認識
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家間的科技競爭也更加激烈。目前,我國在關鍵的高新技術領域仍缺少高端人才,有些領域仍然被“卡脖子”,有些領域的人才甚至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給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不斷深化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戰略性認識,從而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
深化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戰略性認識,深入把握人才成長全過程的周期規律,精准有效地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科技人才是最具創新活力的群體,青年時期又是科技人才的黃金創造期和成果高產期,世界上很多重大科學發現和科研成果的產出都是出現在科學家的青年時期,隻有給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支持和機會,鼓勵他們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才能從根本上為新時代建設人才強國提供人才保障。
深刻認識青年科技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著眼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提出的“到2035年,形成我國在諸多領域人才競爭比較優勢,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隊伍位居世界前列”的目標,引導青年科技人才聚焦國家戰略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充分培養堪當大任的科技創新傳承者,加快人才領域的血液循環和新老交替,促進科研骨干隊伍年輕化,搭建更好的科研人才梯隊,實現人才強國戰略的良性循環。
為青年科技人才成長“減負”“降壓”
生存和發展環境是留住人才的關鍵因素。良好的體制機制是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才華的有力保障,生存和發展環境是留住人才的關鍵因素。隻有真正從長效機制層面保障其利益並在緊抓落實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地讓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業。目前,我國一些部門和地方在崗位設置、項目承擔等方面,仍然對青年科技人才提出了不少硬性要求,符合青年科技人才的評價機制尚不完善,青年科技人才仍面臨成長通道窄、生活壓力大等現實問題。
優化機制保障要在科技人才的職業成長早期就加大支持力度,尤其要對成長初期的青年科技人才的基本業務費加大支持力度,充分保証青年科技人才在項目負責和人才領銜、經費支持、績效評估專家組中的合理佔比,堅決破除“四唯”,合理設置評價標准,不把論文數量和人才稱號作為機構評價指標,不拘一格用人才。隻有建立與青年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相適應的科學評價體系,才能最大限度調動青年科技人才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為青年科技人才“減負”要保障其科研時間。青年科技人才的主責主業是科學研究,要切實破解與科研無關的工作壓力,尤其是減少與科研無關的事務性工作,杜絕不必要的應酬活動,原則上不借調一線科研人員從事非科研工作,將保障青年科技人才科研時間納入單位考核。此外,對於青年科技人才的非科研事務盡可能提高效率,簡化辦事手續。隻有保証在科研創新上的絕對時間投入,真正給青年科技人才“減負”,才能讓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充分涌流。
為青年科技人才“降壓”要從現實生活的小事入手。青年時期不僅是科技人才的黃金創造期,也是成家立業的關鍵期,都會遇到生活住房、子女教育、家人就醫等方面的現實問題。這些問題看似是小問題,卻是能讓青年科技人才安心定心放心的關鍵工程。平時要給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人文關懷,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解決困擾現實生活的小難題,增添更多的“人情味”,打通人才服務的“最后一公裡”,才能讓他們更具歸屬感和存在感,從而心無旁騖地開展科研攻關,更好地激發科研創新活力。
激發青年人才科技報國內驅力
青年時期是人才培育和塑造的關鍵期,要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引導其樹立科技報國的偉大志向,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充分激發青年人才科技報國的內驅力。
報國信仰是支撐人才實現價值的精神支撐,在青年時期就確定科技報國信仰關系著科技人才一生的價值追求。引導青年科技人才樹立堅定的科技報國信仰,可從強化思想引領、激發主體自覺、培養科技創新的主人翁意識入手,使其變被動適應為主動擔當,激發科技報國的內在斗志。讓青年科技人才清晰認識科技創新在國際競爭和民族復興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從祖國和人民的現實需要出發,用科技創新的實際行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全面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的政治素養還需要從涵養家國情懷入手。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刻在骨子裡最深沉的信仰,更是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青年科技人才的家國情懷涵養必須加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科研探索領域勇闖“無人區”,敢啃“硬骨頭”,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在涵養家國情懷中不斷激發科技報國內驅力,自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追夢征程中,真正把科技創新寫在祖國大地上。
科技強國,人才先行。培養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對建設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意義重大。新時代必須充分研究其成長發展規律,全方位、多措並舉破解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長中的各項難題。切實尊重、珍惜、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更好地吸引、留住、用好青年科技人才,讓青年科技人才挑起“科技強國”的大梁,促成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奉獻青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