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舉辦“巴以沖突:根源、影響與出路”研討會 

2023年12月28日15:22

2023年11月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中國世界經濟學會聯合主辦,《國際經濟評論》編輯部承辦的“巴以沖突:根源、影響與出路”研討會順利召開。來自寧夏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參會,對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的根源、影響與出路進行了深入研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國際經濟評論》常務副主編鄒治波研究員主持會議並作開場發言。他指出,新一輪巴以沖突是當前最熱點的問題,不僅對中東產生影響,而且對全球地緣政治、美國戰略以及中美關系產生影響。巴以矛盾是歷史遺留的復雜問題,涉及宗教、民族、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和認知,需要從安全、發展和文明等角度思考國際問題。各方應當共同努力,通過對話和協商尋求和平解決沖突的方案。中國始終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基於事實、正義、國際法以及人類良知提出解決沖突的路徑。他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從政治、經濟、文明等中性和學理視角,深入探討巴以沖突及其所展現的中東問題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

 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院長李紹先教授指出新一輪巴以沖突是“茶壺裡的風暴”,因為這場危機雖然前所未有,但“風暴”就在“茶壺”裡沸騰。有兩隻“看不見的手”控制局勢:一隻手是美國,另一隻手是伊朗。新一輪沖突的巨大傷亡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力,使得推動落實“兩國方案”逐漸成為國際共識。目前,這次危機並不會對世界格局、世界經濟帶來較大影響,對中東地區的影響也較為有限,但對美國的中東布局形成較大沖擊。美國中東戰略的核心是推動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系的正常化,以維護其在戰略收縮情況下的中東利益。新一輪巴以沖突打亂美國的中東計劃,影響美國在中東的核心利益。美國現在認為以色列並不安全,這必然牽涉其精力,以致影響美國的全球戰略。中國則一直站在和平、公道、國際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望以及人類良知的一邊,積極推動和平解決沖突。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高祖貴教授著重論述了“巴以沖突對美國的沖擊”。美國在中東地區有如下利益訴求:倡導形成以規則為基礎的地區秩序﹔不允許中東地區的航運自由受到破壞,也絕不容忍任何國家依靠軍事力量主導中東地區﹔促進中東地區局勢緩和,使各種沖突趨於終結﹔推動中東國家加強經濟、政治、安全等方面的相互聯系,促進地區一體化建設﹔促進“人權、自由、民主”等價值觀的傳播。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對美國的外交政策產生較大沖擊,一方面分散了美國外交整體上的注意力,致使美國不得不對中東地區重新投入更多資源,但這種牽制影響有限﹔另一方面打亂了美國之前的中東政策安排,凸顯了美國與以色列之間的利益分歧和政策差異,促使美國為了自身的全球利益考量而不斷給以色列施加壓力。

 中國中東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所長王林聰研究員以“全面認識新一輪巴以沖突”為題進行論述。巴以沖突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宗教文化根源和現實根源。新一輪巴以沖突對地區和解產生負面影響,不利於中東地區逐漸匯聚形成的緩和潮的擴展。然而,中東地區國家謀求戰略自主、發展優先的意願不會改變,海灣地區局勢緩和態勢不會逆轉。現階段,巴以沖突向周邊蔓延的可能性不大,沖突仍局限於有限和可控范圍,但是加沙人道主義危機以及如何治理加沙將是關注的焦點,切實落實“兩國方案”才是解決這一世紀難題——巴以問題的根本出路。新一輪沖突對以色列經濟和社會造成深遠影響,並對內塔尼亞胡政府的統治帶來巨大挑戰。與此同時,沖突打亂美國的中東戰略部署,使其在中東陷入兩難境地﹔美國推動的所謂“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受挫。另外,圍繞新一輪巴以沖突的國際輿論戰、認知戰尤為明顯,歐美等國家內部分歧嚴重,社會撕裂加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董秀成教授的發言圍繞“巴以沖突對主要經濟體的影響”展開。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初期,油價上漲,但隨后快速回落,因為大家普遍認為沖突的影響不會外溢。短期油價波動對整個經濟格局的影響非常有限。新一輪沖突敲響了警鐘,美國會將中東作為戰略重點,以確保以色列安全﹔盡管美國不依賴中東能源,但自認為是“世界領袖”,具有確保能源運輸通道安全的責任。巴以沖突對俄羅斯帶來有利影響:一方面,有利於其進一步介入中東事務﹔另一方面,使得世界對烏克蘭危機的關注度下滑,俄羅斯承受的國際輿論壓力減小。歐盟高度依賴中東能源,對沖突外溢尤為擔憂,希望盡快解決沖突。中國也依賴中東能源,在經濟緩慢復蘇的情況下,能源價格走高可能帶來一定的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查道炯教授的發言題目為“巴以沖突:國際能源地緣政治視角”。能源經濟與政治政策存在“不可能三角”關系:難以同時實現能源供應保障、能源價格可承受度、經濟發展和國家競爭力增強這三個目標,需要進行有效平衡。新一輪巴以沖突對能源市場的影響十分有限,直接原因是以色列產油很少、加沙地帶也不產油。對交易市場而言,隻要沖突沒有影響石油的實際產能,就不會產生較大影響,國際原油市場將繼續保持平靜。將石油武器化也較難成為當今或未來世界的選項,因為出口方、進口方都沒有把石油武器化的資本。廣義的能源供應自主是主要經濟體追求的共同目標,其中兩個關鍵因素是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和全產業鏈的打造。從石油產業鏈來看,國際斗爭不可避免,而這種斗爭又與自身經濟需求密切相關。與非化石能源相關的產業鏈、關鍵礦產等方面的“影響力”在能源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逐漸上升。

 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薛慶國教授主要解讀了中國立場。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后,中國始終與國際法、國際道義站在一起,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站在一起。中國從大局出發,認為根本出路是落實“兩國方案”,隻有讓雙方民眾都能獲得應有的尊嚴和自由,才能保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長治久安。首先,中國聲音代表了發展中國家的立場,中國需要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其次,獨特的歷史境遇使得中國具有維護國際正義的使命感。最后,中國文化強調中正、和平,一貫主張通過和談解決問題,反對暴力行為,尤其是針對平民的暴力。中國與中東國家具有廣泛的利益,包括能源、創新、科技合作。面對巴以沖突,主要大國應當共同努力,通過國際合作尋找解決沖突的路徑。

北京大學以色列和猶太文化研究所所長王宇副教授則主要從以色列內政視角討論巴以沖突。新一輪沖突爆發前,巴以問題不僅在國際上被邊緣化,在以色列國內也被邊緣化。較長時間內,以色列國內基本上沒有促進巴以和談的聲音。以色列情報工作失誤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巴勒斯坦有關力量進行了比較成功的戰略性欺騙﹔以色列高估了其技術手段和軍事武器的先進性﹔以色列政壇內部新變化影響情報工作。對以色列而言,加沙地帶並不重要,人多、難管理,資源匱乏,是以色列主動放棄的地方。新一輪沖突讓巴以問題重回國際視野,成為國際政治議程的一部分,也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打擊了以色列社會和軍隊的信心。新一輪沖突重創以色列國內支持和平進程的中左翼,讓其很難呼吁恢復巴以和談。

評論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肖河副研究員關注巴以沖突對美國的影響以及沖突所反映的文化還原主義勢頭。美國因巴以沖突而受到孤立,其爭奪全球南方國家的進程受到影響。目前較多國家追尋文化還原主義路徑。文化還原主義的興起對世界和平以及人類之間相互理解產生負面影響,可能導致文化沖突和誤解,加劇社會分裂和不平等問題。基於此,需要深入落實“全球文明倡議”,也就是,在尊重文化差異的同時,加強文化交流和國際合作,以削弱文化還原主義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安全研究室張元助理研究員針對發言內容向與會嘉賓提問,並提出了一些思考。在當今國際秩序處於轉型的敏感期,危機事件可能為大國合作創造機會,但也可能成為大國間博弈升級的導火索。全球經濟、政治格局不穩定背景下,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在某些地區甚至全球范圍內可能重新興起。巴以沖突也引發了對個人安全、國家安全與全球安全三者區別與聯系的思考。

自由討論環節,與會嘉賓圍繞如何治理加沙地帶、以色列行為面臨的國際輿論壓力、以色列經濟承受沖突長期化的均衡點以及沖突反映的東西方文明差異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

(責編:劉瓊、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