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重要術語中國化淵流考証

2024年01月05日10:23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廣西師范大學靳書君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重要術語中國化的淵流與考証”(項目批准號為:12BKS001),最終成果為專著《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重要術語中國化淵流考釋》。課題組成員有:李曄、李永杰、楊金海、黃振地、鄧伯軍、周子倫、陳紅娟、謝輝、楊須愛、李恩來、林全民。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的目的

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中國的翻譯、傳播、閱讀、理解、應用和影響,既要站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社會主義思想史的高度,又要進入中國現代思想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乃至人類文明史的角度,才能把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有機結合。馬克思主義在華傳播與漢語白話文運動同步啟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漢譯產生的新術語,成為現代漢語體系的核心概念,為建構言文一致的中華民族通用國語奠定了基石,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在中國走進“現代”的深層邏輯。從1915年第一部漢語《詞源》到現行《漢語大詞典》,漢語術語淵流考証不足始終是一大短板,尚需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全面溯清基本術語淵源,當務之急是將現代漢語中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概念,以經典著作漢譯為線索追本窮源,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該項目正是從這一目的出發,理解和遵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出的在“研究和考據馬克思主義文本上”做功課的號召。

(二)研究的意義

該項目通過術語、概念、文本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話,在這種跨時空對話中使馬克思主義經典走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因此,本項目研究的意義首先在於進一步開鑿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思想富礦,讓馬克思主義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更豐富的思想資源。其次,溯清漢語馬克思主義術語的經典源頭和中國元素,牢牢把握中國馬克思主義概念定義權,也是為了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進一步提升我國政治話語當代解釋力和國際影響力。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該成果圍繞漢語馬克思主義術語“哪裡來”“怎麼來”“哪裡去”“怎麼用”四個問題展開,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哪裡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諸漢語譯文譯本

漢語馬克思主義術語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經多人多次累譯而成,該成果充分佔有和捋順以《共產黨宣言》為代表的經典著作漢譯使用的母本和譯文譯本,向學界呈現經典著作漢譯的源頭和線索。對照使用了《共產黨宣言》1848年德語原版、1888年英文版、1882年俄文版、1904年幸德秋水和堺利彥日文版4個漢譯母本。整理出1899年《宣言》首問中國到1929年紅四軍《共產黨宣言》發布30年間10條摘譯、10條節譯、10件變譯、10件譯述,以及從首個全譯本到2017年最新定譯本10個全譯本,50件譯文譯本是目前可見的《宣言》漢譯集大成。以《宣言》漢譯為主要線索的同時,在經濟術語考証中輔以《資本論》諸譯本,在政治術語中輔以《法蘭西內戰》《哥達綱領批判》《國家與革命》諸譯本,在社會學術語考証中輔以《德意志意識形態》《資本論》諸譯本,輔以《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哲學的貧困》各譯本考証哲學術語,輔以《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共產主義原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論民族自決權》《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問題》各譯本考証民族學術語等。

2.怎麼來:馬克思主義原著術語中國化實現機制

該成果廓清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重要術語中國化的環節和機制,翻譯者通過配詞、借詞和組詞整合漢字義素,為原著術語對譯漢語馬克思主義術語﹔漢語馬克思主義術語在逐步容受中國實踐經驗的過程中,超越早期音譯方式,運用意譯方式發揮漢字拼義功能,隨著術語譯詞遷衍擴大意義生產,定譯詞成為內涵外延精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概念﹔運用中國馬克思主義概念去判斷、推理,形成表述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馬克思主義命題和語句、語段,構成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見圖1)。

圖1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

3.哪裡去:中國馬克思主義概念及各學科概念群

該成果共考証80個詞語、50個術語、400余處譯詞變化,並選擇其中30個重要術語提煉譯詞演變過程中的意義生產,注疏定譯術語的概念含義和時代價值。每學科重點考釋的約5個術語,不僅是該學科最重要的基本術語,而且各個術語之間具有關聯性邏輯,5個術語總體反映出標志該學科形成的科學概念,30個術語整體呈現我國現代哲學社會科學形成的術語標志,構建起一個涵蓋主要人文社會學科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概念群。具體包括五個經濟學概念:生產資料、所有制、資本、市場、生產方式﹔五個政治學概念:人民、共和、專政、階級、法律﹔五個社會學概念:自由、平等、共同體、社會有機體、市民社會﹔五個哲學概念:實踐、社會存在、人的本質、生產力、生產關系﹔三個民族學概念:民族、民族國家、民族融合﹔七個總體概念: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4.怎麼用: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建構及概念基石

馬克思主義術語進入現代漢語系統,生成中國馬克思主義概念,成為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基石。該成果最后闡述運用概念基石,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具體路徑,分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話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話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話語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實現的話語創新。

(二)重要觀點或對策建議

(1)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德、英、法、俄等語言版本中不存在術語轉換問題,但和漢語無法直接對譯術語,幾乎等於術語再造。這種語言張力不僅沒有阻礙經典著作進入中國,反而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頭活水,中國人不是另造新術語,而是在術語翻譯過程中借助漢字拼義功能進行意義生產和再生產,生成中國馬克思主義概念。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漢譯進程中產生的新術語,成為現代漢語體系的核心概念,為建構言文一致、南北互通、官民共用的中華民族通用國語奠定了基石,馬克思主義以此深深熔鑄於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

(2)考証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譯者·譯文·譯詞”三位一體可見,許多原著術語譯法從日常口語向固定詞語,再向專用術語,最后譯出漢語概念。如國粹→國民→人民→國情→國籍→民族﹔財產→所有→所有權→所有制﹔行動→實行→實際→實踐﹔理想→思想方面→觀念形態→意識形態﹔人情→人類→人類本性→人性→人的本質,等等。這些譯詞衍變不僅使術語詞越來越規范,而且概念內涵外延越來越清晰。

(3)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漢譯進程中,五四時期基本成型的現代漢語術語詞大量進入馬列經典著作,成為馬克思主義術語,這些術語在生成馬克思主義概念的過程中,存在三種情況。一是大多數術語詞形不變,詞義發生了轉化,如實踐、人民、階級、資本、民族、自由、平等、共和、法律、共產黨、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等。二是有一定數量的中日同形術語詞,早期借用日本社會主義用語翻譯馬克思主義術語,后來隨著對馬克思主義原著術語理解的深化,又改用漢語固有詞對譯原著術語,以表達更准確地概念含義,如“專政”代替“獨裁”、“生產資料”代替“生產機關”、“生產方式”代替“生產方法”、“社會存在”代替“社會生活”。三是如果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概念豐義過程中,原譯詞能指不足或歧義,而漢語古典詞中也無能指相當的固有詞可用的情況下,在重譯過程中就利用漢字拼義,創造新的概念詞,這種概念詞比前面兩種情況要少,如創設“所有制”作為政治經濟學概念詞,替代之前法律術語詞“財產”“所有物”“所有權”,滿足這個概念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視域轉換,“共同體”“人的本質”也是漢譯新創詞。

(4)在直接現實性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從文化的最深層看,就是馬克思主義原著術語進入現代漢語系統,特別是生成中國馬克思主義概念,以此為基石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理論體系、價值體系都要由特定的話語體系承載並發生作用,以中國馬克思主義概念為基石,打造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成熟、最巧妙、最恆久的載體,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形式。

(5)將方興未艾的概念史研究引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應著力打造中國馬克思主義概念史學術范式。概念史研究要科學化中國化,即一方面從社會歷史實踐的視野分析語境,汲取馬克思主義歷史語義學營養﹔另一方面創造性轉化應用我國經學考據學傳統,對譯者、譯文、譯詞“三位一體”進行知識考古,綜合運用知識考古學、歷史語義學、結構語言學方法和話語分析技術,追索馬克思主義術語在母語原著中的意義發展,溯清漢語語境中術語傳入、定名和普及的線索,考釋何時、何人用何書、何詞表達新概念。

三 成果的主要價值

(一)成果的學術價值

一是有助於轉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方式。經過多年研究熱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在宏觀層面幾乎窮盡了所有問題,要全面深化,就要向微觀層面進軍。在微觀層面,借鑒傳統考據學、現代解釋學以及概念史研究方式方法,考証經典著作中國化的概念結晶,推動改變把思想內容和民族形式(核心是漢語術語、概念)當作兩個層面的“馬體中用”之虞,打破體用分離,推動形成思想和術語體用互動的研究方式。

二是有助於將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置於歷史基礎之上。學術界對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闡釋,特別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鮮經驗的理論提升,從數量和質量、廣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豐碩成果。捋清中國人通過術語、概念、文本與經典作家跨時空對話的歷史線索,使理論闡釋立足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及其重要術語之上,這些闡釋性的研究成果才能夠經得起時代和實踐的檢驗。

(二)成果的應用價值

一是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話語支撐。我們是在與經典著作對話中思考新時代,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爭論和疑惑,都與重要術語的翻譯和運用有關,厘清這些術語,能夠使我們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讓馬克思主義思想富礦在新時代充分涌流。二是為漢語馬克思主義辭典的考據和編纂提供術語准備。三是為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提供方法論指導。話語是思想文化之磚,術語規制著思想活動的眼界和方向,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不是做宏大的理論灌輸,而是通過中國馬克思主義日常術語於生活細微處潛移默化。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