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第九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高級別智庫研討會

2023年11月07日08:50

11月1—3日,第九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高級別智庫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高翔,斯洛文尼亞共和國前總統博魯特·帕霍爾,北馬其頓共和國前總統格奧爾蓋·伊萬諾夫,波黑前主席團塞族成員姆拉登·伊萬尼奇,外交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姜瑜出席會議開幕式並致辭。

會議現場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朱高磊/攝

高翔表示,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中東歐是“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歐洲經濟圈的重要承接帶,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樣板。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引領帶動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不斷豐富,成為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間關系,以及為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增效賦能、提質升級的重要力量。

高翔強調,合作是中國對歐政策的主基調,共贏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總目標。2023年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第二個十年的開始。站在歷史新起點,我們理應對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未來有新的思考、新的探索、新的擘畫。中國和中東歐各國智庫作為思想的創造者、知識的生產者、政策的推動者,應當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對話磋商,開展合作研究,不斷推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優化創新,促進各方利益交匯融合,深化多元文明交流互鑒,夯實命運與共理念根基。希望各位嘉賓在此次會議上集思廣益、充分交流,積極建言發聲,為深化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各國人民貢獻更多智庫力量。

博魯特·帕霍爾表示,二戰結束以后,國際社會經歷了加勒比海危機等多次動蕩,各方通過對話交流,推動了危機解決,維護了世界和平。當前,世界再次出現重大結構性變化,戰亂和沖突與日俱增,國際政治架構遭遇挑戰。新的動蕩之中,各方隻有加強互信,重拾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的尊重,才能減緩局勢演變,維護全球和平與安全。

格奧爾蓋·伊萬諾夫談到,10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國已同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超過3000個合作項目得以建立。可以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共建國家一同參與的“交響樂”。它是一條和平與普遍安全之路,是促進世界繁榮、開放、互利、綠色發展和文明互鑒之路。我們需要建設一個多極化的新世界,“一帶一路”正是這個新世界的一部分。

姆拉登·伊萬尼奇認為,人類社會正站在歷史發展的十字路口,國家間彼此孤立、相互隔絕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世界需要更多的互動和合作,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之間也應如此。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中國和中東歐各國聯系在一起,我們要進一步加深了解、增進共識,這樣的了解和共識也應擴展到全世界。

姜瑜表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啟動11年來,雙方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攜手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交出了一份表現不俗的成績單。合作有力提升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系整體發展水平,有效助力中歐關系發展,也為國際上跨區域、跨文明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鑒。面向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第二個十年,中方願與中東歐各國共同努力,始終把發展擺在優先位置,堅持互惠互利而不是你輸我贏,堅持開放合作而不是“脫鉤斷鏈”,在更高水平的合作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來自中國與中東歐多國的學者、智庫代表參加會議,圍繞會議主題“新形勢下的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現狀與願景”,從地緣政治變化、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務實合作等角度,深入探討、分析雙方合作經驗與前景。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承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