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舉辦“2023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傳播創新論壇平行分論壇”

2023年07月17日16:53

7月6日下午,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傳播創新論壇(2023)平行分論壇“中國共產黨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話語表達”在上海順利舉辦。來自多國高校、智庫、媒體的專家學者圍繞“全球文明倡議的話語表達與敘事之道”“全球文明倡議的理論視野和文明內涵”“文明的交流互鑒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等議題展開了熱烈交流與深入討論。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做主題致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教授吳新文出席並作總結發言,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范勇鵬研究員主持了分論壇。

張維為教授從“文明”視角切入,探討了“文明型國家”的特點,闡述了文明型國家與西方過去長期使用的“文明-國家”概念的區別,並強調了“文明型國家”研究的國際比較視野。基於“文明”主題,張維為教授論述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的重要意義,指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構成了三位一體構成了他對人類社會未來的整體思考,而廣大非西方世界對西方強加的所謂“普世價值”的日益排斥和對本國文化與文明的尊重與推崇“使全球文明對話變得更為可行”。

本次論壇共分為上下兩個半場,在上半場的發言中,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中國史教研室主任王學斌教授認為全球三大倡議的提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堅實基石,其中“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動力,文明是發展的土壤”。王教授還面向未來,強調了文明主體的重要性,認為要有效地傳播與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有四點需要處理好:第一,要講好全球文明倡議的先進性與西方國家普世價值的局限性的問題﹔第二,要把握好共性和個性的問題﹔第三,要把握好實踐需要與理論創新的關系﹔第四,在學術方面要強化和深化研究。

解放日報原黨委副書記、高級記者周智強以“中華現代文明形態對接國際議題”為主題發言,指出在當前全球意識形態仍嚴峻對立的態勢下,需要通過轉換話語表達,構建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相匹配的中國話語體系,以新的文明形態融入國際文明倡議,找到中華現代文明形態對接的國際議題,落實全球文明倡議的話語“接口”。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鄭若麟老師從語言和翻譯的視角切入,通過多個生動具體的實例,論証了不同的文明之間由於歷史、文化、語言、習俗等的不同,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而全球文明倡議首先是要尊重文明的多樣性,以不同文明之間的認識和理解為基礎,旨在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合作,摒棄文明隔閡、文明沖突、文明優越感。

國際傳播機構“東聲”的阿根廷籍研究員萊昂德羅·卡薩雷特結合拉丁美洲的具體實際和“東聲”的原創性研究,和與會嘉賓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指出西方媒體慣於打造對中國的偏見,因此,如何打破西方的文化與話語壟斷是非常必要的任務。卡薩雷特先生還強調,中國提出的倡議顯然不同於傳統的西方模式,對全球南方國家而言尤其如此。

甘肅政法大學教授奧莉婭女士探討了“保護和傳承敦煌文化,宣傳和弘揚絲路文明”的主題,通過詳實的數據和實例,論証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敦煌文化、絲路精神、文明對話與交流的高度重視。奧莉婭女士還結合自己的求學與工作經歷,展現了一代代敦煌考古研究者的風採和敦煌文化對國際友人的吸引力。作為獲得“敦煌獎”的外國專家,奧莉婭女士長期致力於敦煌文化的考據、研究、翻譯等工作,在論壇現場,奧莉婭女士向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贈送了她翻譯和編撰的書籍。

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徐蓉教授深入解讀了全球文明倡議的敘事之道:首先是價值基礎,即尊重文明的多樣性﹔第二是基本遵循,即弘揚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第三是以傳承創新作為紐帶﹔最后是以人文交流合作作為路徑,期待全球文明倡議能夠更好地推進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建構與對外傳播工作。

論壇下半場中,幾位專家學者圍繞著文明與文化的概念辨析、文明的定義與內涵等議題,開展了交流與探討。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呂新雨教授從羅莎·盧森堡的“社會主義還是野蠻”和埃利亞斯的《文明的進程》切入,指出不能把文明用民族國家的邊界加以切割,否則將陷入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唐亞林教授論述了全球文明倡議的“人—社會—國家—世界”的關系邏輯,指出文化是人類社會在改造自然過程中所生成的物質形式與精神形態的總和,而文明則是文化的深層結構與最高形式,文化樣態和文明樣態都具有多元性,但是文化有落后和先進之分,而文明形態隻有先到者和后來者之分。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教授周展安表示,中國社會和中國歷史以“文”為基本特點,而中國文明也是一個以“文”為特質的文明。中國革命的歷程本身就包含了諸多文明議題,在“文野之辨”的架構中展開,最終指向一個最高的“文”,這個“文”的主體就是人民大眾。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的白鋼秘書長表示,中國作為一個擁有偉大且不斷裂文明的國家,在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偉大革命過程中,成功實現了現代轉型。白鋼秘書長還引用波利比烏斯現象,認為可以預見,進入波利比烏斯后期的西方世界將會涌現出一批對中國道路進行深度理論闡發乃至文明論溯源的思想家。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鄢一龍教授則聚焦數智時代,深入探討了科技與文明的悖論、從人禽之辨到人機之辨、科技如何向善等議題,並提出用中國傳統哲學“以道馭器”的概念來重新思考科技對人類的功能。

論壇最后,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教授吳新文進行總結發言。吳教授表示,中國共產黨超越了西方理解政治的限度,在西方眼中,政黨是為了獲得權力、分配權力,而中國共產黨超越了這一點。到了超越政治維度的文明層面,需要更加深度和系統的闡釋,以期將豐富的文明底蘊和內涵挖掘出來。

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傳播創新論壇(2023)由中國外文局和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主辦,“中國共產黨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話語表達”平行分論壇由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承辦,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青年研究人員、博士后、博士生也參加了此次論壇。

來源: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