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忻:流行詞是詞匯化的“共時”微縮

王忻2023年03月14日10:37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語法化與詞匯化界面的漢日對比研究”負責人、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教授

流行詞的形式豐富多樣,流行前成詞路徑手段也相應齊全。從非詞到詞,再從非流行詞到流行詞的演變過程,可看作是語言演變長河中詞匯形成的縮影,基本涵蓋了詞匯化語法化演變形式的全部,用流行詞來說就是“絕絕子”。我們說流行詞是詞匯化語法化理論的微縮模型,首先是說詞匯化語法化的各個手段都可以在流行詞的形成路徑上找到証明。同時流行詞又因為是“突然流行起來並在一定時期內被大眾和媒體廣為使用的詞匯”,所以與歷經幾十年乃至幾百年演化過程的其他詞匯化事例相比,在時間上也是一個微縮。

流行詞的詞匯化。布林頓和特勞戈特這樣定義詞匯化:詞匯化是這樣一種演變,亦即在某些特定語言環境中,說話人使用一個句法構式或者構詞法,作為新的帶有形式和語義特征的實義形式,而該形式不能完全從構式成分或者構詞法中派生或者推斷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內部組構性進一步喪失,該項變得更像一個詞匯。

流行詞的形成是在一個短時間內的突發過程,屬於共時層面構詞。但因為它具備歷時詞匯化的基本特征,隻不過是把過程壓縮在共時的時段裡了,所以我們認為它是歷時詞匯化的共時微縮版。以下是以近年的流行詞為例對詞匯化一般定義的驗証分析。

語言表達式在語境中的含義轉變為其規約義。這是流行詞詞匯化最大的長項,也是它形成的主要手段。比如“降維打擊”一詞源自科幻小說《三體》的情節,由“降維”和“打擊”相加而成。在小說中的意思是用“光粒”將攻擊對象本身所處的空間維度降低,致使對方無法在低維度的空間生存以達到打擊甚至毀滅對方的目的,而背景是攻擊者自己本來就是低維度空間存在的或者可以在低維度空間生存的生物。然而,現在該流行詞的意思已經脫離源義,為“擁有高端技術的群體直接進入到低端技術群體的領域,對后者形成碾壓式的打擊”之意,例句如:“來自韋神的降維打擊。”脫離源義的流行語義已經完成了語言社團內部的約定,形成規約義,即便有人指責其屬於“誤用”,也無法阻止它的流行。再如“背書”一詞:①“請在支票上背書,並出示護照。”→②“這誠然是一種負面效果的背書。”——①是由謂語短語“背面書寫”縮略而來的動詞,而②是經過重新分析程序類轉為名詞,語素間邊界模糊乃至消失,語義也通過隱喻機制擴展為了“支撐”“保証”義。再如,朋友同事組團購物時的“團長”一詞,原意是軍隊建制“團的首長”,在貨物採購的語境下擴展出“團購的首長”的規約義。這種現象也可看作是多義詞因經歷意義的語境吸收而裂變為同音詞的過程。“團購的首長”的意思也可以說成“團購的頭兒”“團購的組織者”,如果這些短語是詞匯化的輸入端,輸出端肯定就不會是“團長”,而可能是“團頭”等。但輸出端的“團長”因與已有詞語“團長”同音同字,諧音修辭格在流行詞流行中的魅力使“團長”勝出、“團頭”敗下勢在必然。當然,這些規約義都需要語境支持。

非詞向詞的演變。在此過程中,某語言表達式被當作詞收進詞匯系統或被排除出語法系統。即不再能用語法規則對其形式和意義的組合作出解釋。比如“十動然拒”一詞就是由短句“十分感動然而還是拒絕”出發,經截搭(blending)的程序固定成詞的,截搭涉及詞語通過復合和略寫過程而融合成一個單一的語素或緊縮詞。如“十”“動”“然”“拒”都分別是從“十分”“感動”“然而”“拒絕”四個詞略寫而來的單一語素,然后復合成為一個緊縮詞。輸出端“十動然拒”已完全“去句法化”,語素已高度融合不具有可分析性。漢語流行詞“細思極恐”“不覺明厲”“喜大普奔”也都是與此相同路徑的演化例。它們的詞源分別是短句“仔細思想極其恐懼”“不明白但是覺得很厲害”“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其中“不覺明厲”原來理應為“不明覺厲”,后被戲稱如此。戲稱戰勝了理應,說明流行詞世界裡的“規約化”可能是不怎麼講“理”的。

語符(串)從抽象義發展出具體義,包括語法形式向詞匯形式以及詞綴向附著式的演變。如2020年十大流行語“颯”從擬聲語素(抽象義)發展成嘆詞兼形容詞(具體義),意指帥氣利落、瀟洒清爽,多用於女性:“真颯!”“太颯了!”又如“XX控”是詞綴向附著式演變的例子。它取英語“complex”(情結)的前頭音(con),日語借用其發音“コン”作為后綴,又被漢語原封借用過來,與某種物品名稱構成附著式,指極度喜歡某種東西的人,如“手機控”“文字控”等。

普通的詞義演化,是詞語在意義和形式上去理據化的過程,也是新語言實體在詞匯層面規約化的過程。例如“絕絕子”,是由形容詞“絕”為了適應網絡賣萌氛圍而疊音化再加上流行后綴“子”而成的,意為“太絕了”。但與“太絕了”的程度副詞“太”修飾形容詞“絕”+語氣助詞“了”的可分析性相對,“絕絕子”在意義和形式上已經完全去理據化,即已高度融合而不可分析。又如“凡爾賽”從詞源來看屬於下小節的借譯詞,但它的流行詞詞匯化的手段卻屬於語義演化—去理據化。它的演化路徑為:凡爾賽(宮)→轉喻“富有”→轉喻“裝作不經意的炫富”。

詞匯化即詞匯的形成,指語言發展出編碼各種意義的詞匯手段的過程。這種詞匯化就是構詞法的普遍過程,首先它包括派生、復合、剪切、整合、首字母縮略等。本小類還包括語音構詞,即讓某聲音和某意義發生聯系的構詞方法。如“圍脖”就是利用“微博客”的諧音創造出的流行詞。另外本小類還包括借譯詞,即從外語中借用的單詞。比如“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Maker”,指那些能夠利用互聯網將自己的各種創意轉變為實際產品的人。“元宇宙”是“Metaverse”的直接翻譯,在流行詞范疇的意思是互聯網技術支持的虛擬現實的網絡世界。

詞匯化與語法化界面。流行詞的語法化的重要特征是由封閉的詞匯特性向開放的語法特性的演化,一般表現為詞匯化完成后,詞內成分語法化,主要特征為能產性突增。例如“車厘子自由”的“自由”從原來的施事為“動作”擴展為“物品的量”而成為流行詞后,迅速流行起來。這些“〇〇自由”的用法源自“財務自由”毫無異議。此后,“菜市場自由”“輕食自由”等迅速衍生,可見本構式的使用已經非常任意。這就是該構式的能產性迅速提高的體現,說明該構式已由詞匯化步入語法化。它符合語法化的“是一種演變”——(解釋略)﹔“輸出可能是……附著形式”——“自由”已成為一種后綴﹔“宿主擴展,涉及形式和例能產性的增加”“例能產無限”——可以接在任何可數名詞宿主后——等諸多語法化特征。另外,“自由”打破了隻能接續動作名詞的限制,可看作一種去范疇化的表現。流行詞“種草”“長草”“拔草”的“草”表示“抱有欲望的物品”的流行語義時,也激活了詞內成分“草”的語法化機制,即成詞后的后綴化情況。以上詞匯化后詞語的詞內成分后綴(語法)化形成了詞匯化語法化的交接界面。

流行詞的詞匯化語法化演變是“自然性”,即自然科學屬性的現象,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隨著網絡多媒體的發展,流行詞會依循語言演變規律不斷產生,有褒義的也有貶義的,有正面的也會有負面的。而褒貶正負都是意思傳達思想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同時,流行詞的使用又是相當“社會性”,即社會科學屬性的行為,社會行為是可以人為干預的。人們可以通過流行詞在社會上的使用情況了解輿情,也可以對其干預引導使用,所以它也是語言社會學的一個重要觀測點。

綜上所述,流行詞的形成是典型的詞匯化的結果,流行詞的多樣性特點覆蓋了詞匯化的諸多手段,從其形成過程我們可以以小見大,窺知詞匯化的全面狀況。因此,“微縮模型”的意義不容小覷。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