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2023年01月17日09:53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和闡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

蘊含豐富時代內涵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是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形象化表達,這兩者絕不是對立的,而是辯証統一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僅給人類提供了生活資料來源,而且給人類提供了生產資料來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化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生產和生態的辯証統一關系的認識。保護生態環境,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可以激發更大的創新動能和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提升可持續生產力,對於科技發展和綠色消費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闡明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草木植成,國之富也。良好生態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本身就是價值。這裡面不僅有林木本身的價值,還有綠肺效應,更能帶來旅游、林下經濟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實際上是增值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詮釋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改善民生。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帶給人們美的享受,這種生態優勢是金子換不來的。綠水青山是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保障,是人民群眾的共有財富,要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成為共識和行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清醒認識到,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隻有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才能做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才能真正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新時代10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2021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PM_2.5的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的比率達到了87.5%,成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全國地表水I—III類優良水體斷面比例提升了23.3個百分點,達到了84.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我國已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最大的國家、近20年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人民群眾生態環境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了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始終堅定不移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價值取向。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更好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這是黨中央立足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對謀劃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重大要求和根本遵循。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按照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的要求,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安排。

加快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要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建立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制度框架,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

將系統觀念貫穿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要更加注重系統觀念的科學運用和實踐深化,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堅持系統思維,在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等多重目標中,尋求探索最佳平衡點。確保安全降碳,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在綠色轉型中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執筆:俞 海 寧曉巍)

(責編:王馨悅、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