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未兵,系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2&ZD051〕階段性成果
擴大內需對於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指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消費需求是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擴大消費需求才能更好地擴大內需,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是2023年的重要工作,並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一
從消費市場的供求關系狀況來分析,當經濟發展質量不高時,往往是無效供給與無效需求並存,市場供求關系通常是失衡的。此時,在供給領域,要麼供給不足,出現短缺﹔要麼產能過剩,庫存積壓。在需求領域,要麼因收入水平低導致消費能力低﹔要麼因商品和服務質量低、社會保障水平低、消費環境還不完善等原因不敢消費﹔要麼有了較高收入,卻因國內產品和服務供給結構升級緩慢等原因而不願消費。
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運行過程中實現了供求高水平動態均衡的發展。顯然,實現高質量發展,既要促進有效供給,也要保証有效需求。促進有效供給的關鍵是提高供給質量。為此,中央提出積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我國供給體系在產業、產品、企業和要素四個層面提高質量。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不斷提高高端產業比重,為我國產業從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向高端轉變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支撐。尤其是要以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為契機,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促進知識、技術、信息、人才、數據等高端要素快速發展。同時強化企業的質量意識和精品意識,培育一批在國內外有質量優勢的品牌產品,不斷提高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數量,優化供給結構,以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更好滿足居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從需求看,有效需求的關鍵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夠不斷得到滿足。為此,一方面應在加大公共服務供給、不斷提高就業質量、穩定增加居民收入的基礎上,減輕居民的養老、醫療、教育等負擔,穩定居民消費預期,增強居民的消費信心,釋放被抑制的需求﹔另一方面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拓展新的消費領域,擴大新的消費需求。最終促進供需在更高水平實現動態平衡,進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消費的作用非常重要。馬克思深刻分析了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的辯証統一關系。生產決定分配、交換和消費,分配、交換和消費反作用於生產。生產和消費不僅具有直接的同一性,而且會相互作用,一方面生產決定消費,另一方面消費對生產產生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內在動力,使生產過程和產品得以最終完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必須加強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的有效銜接,尤其是要全面促進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隻有這樣,國內大循環才會有穩定而又強勁的內生動力,生產過程和產品的最終實現才具有可靠保障。
二
黨的二十大報告和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提出,經濟發展要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意味著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經濟增長質量和經濟增長速度統一起來,在穩住經濟增長速度的基礎上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使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相互促進。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未來幾年,化解經濟下行壓力、穩住經濟增速是十分重要的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的表現突出,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在60%以上。但從2022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所下降。因此,當務之急是進一步統籌促進經濟增長質量和經濟增長速度,必須按照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要求的,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挖掘消費增長潛力,發揮好消費在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的積極作用,為促進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堅持從供給側發力積極創造新的消費增長點。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抓住綠色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等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快實物消費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推動傳統商貿創新發展,努力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創新打造更多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產品和服務標准建設,完善消費領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機制,進一步改革體制機制,破除制約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使穩定消費的各項政策舉措落實落地。要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增加多元供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從需求側下功夫引導居民消費轉型升級。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加快消費結構升級,推進新型城鎮化,催生新的增量需求。推動基於網絡平台的消費增長,拓展新的智能化、信息化、體驗式消費。發展多元托幼、養老服務。持續提升傳統消費,大力培育新型消費,積極擴大服務消費,不斷激發潛在消費,倡導進步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學的消費方式,促進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