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饒曙光,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郭紅鬆繪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5年來,文藝工作者守正創新擔使命,踔厲奮發書華章。中國電影界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堅守人民立場,一批精品力作推進了主流價值和主流市場的融合,滿足了觀眾日益多樣化、精品化和個性化的觀影需求,實現了新時代文藝尤其是新時代電影的新作為。
10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中國電影自覺記錄著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紅船》重回百年大黨的原點,再現了第一批共產黨人銳意進取、上下求索的精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黨指揮軍隊展開了一次次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電影人也用新技術和新理念進行了生動詮釋。《三灣改編》凸顯了黨如何實現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古田軍號》實現了領袖人物形象塑造的“青春化表達”,有效拉近了與當下年輕觀眾的距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廣大電影工作者順勢而為,推出了《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守島人》等一批精品力作,有力推動電影創作生產從高原走向高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是黨帶領人民譜寫的壯麗篇章,這無疑值得濃墨重彩地抒寫。《十八洞村》通過詩意的筆調描繪湘西精准扶貧背后的點點滴滴﹔《秀美人生》則以傳記的形式,記錄犧牲在百坭村扶貧一線的黃文秀短暫卻又燦爛的一生。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黨和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並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以此為題材的優秀影片,如《武漢日夜》《中國醫生》等,在觀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百年大黨的壯闊征途,召喚中國電影人熱情抒寫。黨的二十大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歷史性盛會,必將標注新的歷史。中國電影界也將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筑牢電影強國根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