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裴長洪: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裴長洪2022年08月24日08:29來源: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原標題: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作者:裴長洪,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

辯証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歷史唯物主義一經發現,馬克思就把它運用到《資本論》的研究中。毛澤東同志也高度重視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哲學思維。他在評論蘇聯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說:“沒有哲學家頭腦的作家,要寫出好的經濟學來是不可能的。馬克思能夠寫出《資本論》,列寧能夠寫出《帝國主義論》,因為他們同時是哲學家,有哲學家的頭腦,有辯証法這個武器。”鄧小平同志運用對立統一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從資本主義國家也有計劃、社會主義國家也有市場的現象中抽象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理論指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來指導經濟工作實踐和探索經濟建設規律,他強調,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証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証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21世紀世界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經濟思想處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光芒。

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

從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出發,而不是從主觀願望出發。當代中國最大的客觀實際就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不能脫離這個基點,否則就會犯錯誤,甚至犯顛覆性的錯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辯証唯物主義雖然強調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但並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並認為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十分巨大的。我們黨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就是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辯証法。

堅持系統謀劃、統籌協調的辯証法

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重要范疇。恩格斯說:“關於自然界所有過程都處在一種系統聯系中的認識,推動科學到處從個別部分和整體上去証明這種系統聯系。”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一樣也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因此要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從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再發展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黨的十八大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進一步拓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這體現了對事物發展整體性和協調性的認識,體現了唯物辯証法在解決我國發展問題上的方法論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根據新的實踐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經濟體制改革離不開其他領域改革的配合協調,上層建筑也要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需要,因此要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同時,在推進改革中,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准確把握各方利益的交匯點和結合點,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發展理念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不可割裂,構成完整的統一體,是更高水平的發展理念。

堅持人民創造歷史和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歷史唯物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推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體現了人民創造歷史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推動著社會形態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的依次更替,決定了人類社會發展存在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趨勢與走向。同時,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是人類自己創造的,人們的歷史選擇對社會形態更替也具有重要作用。

人類文明的發展既有一般規律,也有不同道路特點。馬克思的研究表明,即使存在一般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由於各國經濟、政治、制度、文化、習俗各不相同,各國的社會發展形式或文明形成道路也往往不同。因此一般發展規律在各個國家的具體實現方式是不同的,形成的文明發展道路也是不同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各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差異自古就存在,是人類文明的內在屬性。沒有多樣性,就沒有人類文明。多樣性是客觀現實,並將長期存在。文明發展道路和文明發展方式的多樣性增強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這就是文明發展規律的統一性與文明發展道路多樣性、可選擇性結合在一起的辯証法。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實踐依據,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運用的最新理論成果。

要認識和把握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

通過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普遍性、客觀性,不斷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立足我國發展實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判斷,並指出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強調新階段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認識和把握事物矛盾運動中,還要注意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三期疊加’的大背景下,影響經濟增長的突出問題有總量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需要緊緊抓住振興實體經濟這個主要矛盾,將其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當然,抓住主要矛盾不等於可以忽略次要矛盾或放棄次要矛盾,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還要在需求側方面進行總量調控。如在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全面部署時,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任何工作中,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2011年以來,“穩中求進”成為我國經濟工作的總基調,至今已經堅持了12年,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既然是方法論,那必然就具有哲學的含義。我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后,經濟發展進入中高速度的平穩狀態,這有利於促進經濟向高質量轉變。穩中求進,充分體現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態度。“穩”和“進”是辯証統一的,“穩”才能更好地“進”,更持久地“進”﹔“進”才能更有效地保持“穩”,更高水平地實現“穩”。這裡的“穩”,強調的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穩”﹔這裡的“進”,強調的是“穩”基礎上的“進”,是科學有序的“進”。

堅持一分為二,認識事物的“雙重性”

毛澤東同志指出:“兩重性,任何事物都有,而且永遠有,當然總是以不同的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堅持一分為二的方法論,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產生的各類資本是我國經濟建設實踐和理論發展的重要課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是帶動各類生產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紐帶,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要發揮資本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積極作用。同時必須認識到,資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規范和約束,就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理論研究,“正確處理不同形態資本之間的關系,在性質上要區分,在定位上要明確,規范和引導各類資本健康發展”。健全資本發展的法律制度,形成框架完整、邏輯清晰、制度完備的規則體系﹔教育引導資本主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信用信義、重社會責任,走人間正道﹔全面提升資本治理效能。

對於西方經濟學理論,要一分為二,去粗取精,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對那些反映社會化大生產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經濟學名詞、概念和一些技術方法,應當有分析地吸收,以豐富我們的視野和理論。對那些反映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基本理論觀點以及形而上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要分析批判,與之劃清界限。

遵循人類社會與自然界辯証互動的規律

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既是生命的共同體,又是對立統一的。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認識自然的科學知識積累,人類社會改造自然、向自然界索取的能力和本領不斷增強,但是這種能力和本領一旦被濫用,就可能遭到自然界的報復,兩者是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就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在綠色發展中,他強調“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與土地一樣,是一種資源要素,是生產力發展的條件,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這個性質與土地的自然壟斷一樣,在人類社會處於商品市場經濟環境下,獲得了與資本主義“絕對地租”相似的人類剩余勞動分配的索取權,隻不過地租的索取權屬於土地私人所有者,而生態環境的剩余勞動索取權屬於公眾。因此它是一種自然財富、生態財富,這種剩余勞動分配的索取權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也可以交易。資源使用者依法取得資源的使用權和承擔賠付的責任,通過賠付差額在使用者之間的交易發現價格,由此產生了碳排放交易市場和交換價值,從而轉化為經濟財富和社會財富。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需要付出人類勞動,這是增加新價值的來源,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在人與大自然辯証思維中產生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賦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理論含義。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