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從考古看中國》:一本書帶你全面了解百年中國考古輝煌成就

2022年05月30日10:06

《從考古看中國》是一部全面總結百年考古成就、展示中華文明輝煌的普及性讀物。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邀請眾多著名考古專家和著名學者聯手打造,簡明扼要、圖文並茂地介紹了三星堆、金沙、良渚古城、海昏侯墓等考古熱點以及甲骨文、青銅器銘文、清華簡、睡虎地漢簡、敦煌漢簡等出土文獻的內容和價值,全面反映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源遠流長的理念和光輝燦爛的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全書分多元一體篇和史料傳承篇兩部分。在這本書中,你將閱讀到:

(1)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青銅面具與人像、青銅神樹、金杖是用來干什麼的?它們展現了中國上古時期怎樣的精神世界?

(2)良渚古城,為何能評上世界文化遺產?作為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它是如何規劃和建造的?建筑背后體現了什麼樣的觀念和生產水平?

(3)海洋蘊藏著豐富的資源,中國古代是從什麼時候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的?具體開發了哪些海產品?它們對於當時的生活生產有何重要作用?

(4)海昏侯墓出土了眾多文物,這些文物更新了西漢歷史的哪些細節?是否反映了帝制初期的權力和秩序?又透露了什麼樣的絲綢之路信息?

(5)中華民族之所以偉大,優秀的文化基因是重要因素之一,那麼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可以概括為哪些?它們是怎麼發展演進的?對於中華民族的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6)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作為神話性的動物,它的原形是什麼?經歷了怎麼的發展變化,並最終融入中國人傳統文化和精神世界的?

(7)甲骨文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自1899年被發現以來,我們認出了多少字?研究專家有哪些,接下來的工作是什麼?

(8)我國多地出土了簡牘帛書,它們是用什麼材料制作的,記載了些什麼內容?尤其是有哪些歷史細節豐富了我們對古代的認識?

本書所收文章的作者都是考古學各自領域的重量級學者。他們分別是:

王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主要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東亞地區古代文明起源和文化交流。

霍巍,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漢唐考古、西南考古、西藏考古、文物學與藝術史、中外文化交流。

段渝,四川師范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史、巴蜀歷史文化、長江流域古代文明、南方絲綢之路與歐亞古代文明。

王寧遠,浙江聲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良渚遺址考古。

孫波,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山東史前考古。

燕生東,山東師范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博考古、中國古代史和傳統文化。

王子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秦漢史、秦漢考古文物研究。

陳勝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考古學思想史、晚更新世史前史。

韓建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考古。

王一川,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藝術理論、文藝理論。

劉慶柱,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學和秦漢考古學。

袁廣闊,首都師范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與國家的形成。

李新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聚落考古。

齊航福,鄭州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甲骨學研究。

丁進,湖南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經學和出土文獻。

胡易容,四川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符號學。

杜勇,天津師范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歷史文化和出土文獻研究。

陳偉,武漢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戰國秦漢簡牘整理與研究、先秦秦漢史。

馬智全,蘭州城市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簡牘學研究。

張涌泉,浙江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和敦煌學。

李春桃,吉林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古文字學、歷史文獻學。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