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當代國際情報學理論進展與中國情報學的理論創新

2022年05月19日08:51

南開大學王知津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國際情報學理論進展與中國情報學的理論創新研究》(項目批准號為:10ATQ006),最終成果為專著《當代國際情報學理論進展與中國情報學的理論創新》。課題組成員有:韓正彪、周鵬、徐芳、謝麗娜、李贊梅、劉冰、嚴貝妮、樊振佳。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興起和擴張,新觀念、新思維、新思想層出不窮,並賦予當代情報學新的語境,對情報學理論研究產生深刻而深遠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情報學的理論創新應該從哪些方面展開才能適應外在環境變化?這是擺在我國情報學界的重要問題。

正是由於網絡化時代的到來,人類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這場大變革中,全面深入了解國際情報學理論的進展,把握研究熱點和趨勢,同時,系統梳理和總結中國情報學理論的研究成果,並與國際情報學理論進行對比,對於進一步推動我國情報學的學科發展和建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情報學理論體系,實現中國情報學的理論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目的研究目的是全景式地展現當代國際情報學和中國情報學的理論進展和動向,明確中國情報學理論與國際情報學理論的異同、不足、優勢和特色,在合理吸收國際情報學先進思想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的當代中國情報學理論體系。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該成果分為三大板塊,即當代國際情報學理論進展研究、當代中國情報學理論進展研究和當代中國情報學的理論創新。具體內容如下。

(一)當代國際情報學理論進展研究

(1)從總體上對當代國際情報學理論的文獻進行全面概括和統計分析。首先通過詳細調查,收集到177種與情報學有關的英文期刊,進而分成四類:情報學核心期刊26種、情報學非核心期刊108種,非情報學核心期刊33種和非情報學非核心期刊10種。然后對1990∼2014年這些期刊進行逐期瀏覽,排除非研究論文后,留下125500篇。按照課題組事先制定的規則,判斷每篇文章與情報學理論的相關程度,主要依據題名、文摘和關鍵詞,必要時查看全文。通過對當代國際情報學期刊論文的統計分析,大體上了解了國際情報學理論文獻的分布情況及其特點,不但為該成果的后續研究奠定基礎,而且為今后跟蹤國際情報學理論最新進展的期刊選取和獲取提供依據。

(2)對世界各個地區情報學理論文獻的外部特征和內部特征進行統計分析,揭示各個地區情報學理論的主要特征。共分成六大地區:北美、西歐、北歐、東歐、亞洲及其他地區(含澳洲、非洲和南美洲)。就外部特征而言,主要從年代和國別進行分析﹔就內部特征而言,主要通過對經典文獻、高質量文獻進行深入閱讀和內容分析,進而歸納出各個地區情報學理論的演變、架構及其優勢與不足。

(3)對世界各個地區情報學理論進行整體梳理和綜合分析,呈現當代國際情報理論進展的全貌。從10個方面對六大地區情報學理論的主題分布進行揭示,全面把握各個地區情報學理論的研究內容、發展特點及其優缺點,從而大致了解各個地區情報學理論的進展,對國際情報學理論形成宏觀認知。通過合理的吸收,為我國情報學理論的發展和創新提供借鑒。在此基礎上,總結出當代國際情報學理論的六大趨勢。

(二)當代中國情報學理論進展

1.當代中國情報學理論文獻統計分析

分四個步驟進行:(1)數據採集,選取CNKI為數據源,統計對象為1990∼2014年發表的與情報學相關的論文,共檢出3381篇。由於CNKI在2002年之后未收錄《情報學報》,所以2003∼2014年《情報學報》的數據取自萬方數據,共檢出440篇,最終得到3821篇。(2)逐篇瀏覽3821篇文章,篩選出與情報學理論相關的。該成果對情報學理論文章的識別、判斷和篩選按照以下原則和步驟進行:排除會議簡訊、征文通知、書評和賀詞等非研究性文章﹔排除同時討論圖書館學、檔案學以及應用技術等與情報學理論關系不密切的文章﹔排除會議論文和學位論文﹔通過對文章題名、關鍵詞及摘要進行綜合分析來判斷是否屬於情報學理論,最終得到1638篇。(3)從時間、作者、機構和期刊四個角度對1638篇文章進行數據統計。分別得出1990∼2014年我國情報學理論文章的時間分布及逐年變化趨勢、作者分布及高產作者、機構分布及高產機構、期刊分布及高產期刊、每5年和25年的關鍵詞分布及高頻關鍵詞。(4)數據分析,通過關鍵詞統計分析發現情報學理論研究的主要特征是:情報學理論知識化、情報學理論人文化、情報學研究定量化以及情報學研究方法多元化,為后續研究提供思路。

2.基於德爾斐法的當代中國情報學理論研究實証分析

德爾斐法調查的步驟如下:(1)按照代表性和權威性遴選出23位國內情報學專家,分布於11所高等學校。(2)設計開放式初始調查問卷,共8大問題和37個子問題。(3)展開第一輪調查,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歸納總結,形成內容較多較細的第二輪問卷。(4)展開第二輪調查,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歸納總結,形成內容更多更細的第三輪問卷。(5)展開第三輪調查,回收問卷。(6)在回收的第三輪問卷的每個問題下,按照認同的專家人數對專家觀點進行排序,得到最后結果。經過三輪問答,專家意見逐步收縮,排在第一位的觀點集中代表了專家意見。(7)對八大問題逐個進行分析討論。結果表明,在少數問題上專家達成較為一致的意見,而在多數問題上仍未得到令人滿意的一致看法。這足以証明情報學界在諸多理論問題上仍然存在較大分歧,也從反面再一次印証該成果的必要性。基於德爾斐法的情報學理論的研究成果凝聚了我國情報學家的智慧,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當代中國情報學理論與趨勢研究

首先,從情報學哲學、情報學基本概念、情報學定義、情報學學科體系、情報學研究方法和情報學研究范式等入手,對當代中國情報學理論進行更為深入細致的探討。然后,通過對我國情報學理論的回顧、調查和總結,描述我國情報學理論的發展趨勢。從大趨勢來看,最大的特點是多向性和轉換性。多向性是指情報學理論未來發展呈現較多的可能性,多向性是由情報學理論自身多元性決定的,多種思潮和觀點必然在未來展開激烈討論,這對情報學發展來說是一件好事。轉換性是指我國情報學理論發展到目前,特別是在信息化、知識化浪潮沖擊下已經展現出某種不適應與不協調,理論上的矛盾和現實中的需求都注定情報學理論需要進行一次大的轉型。

4.當代中外情報學理論比較分析

包括四個方面:(1)通過對國內外情報學文獻的對比,揭示各自特點,便於互通有無、互相學習和借鑒。(2)基於德爾斐法的當代中外情報學理論進展比較。首先介紹了以色列情報學家ChaimZins於2007年開展的一項大型德爾斐法研究,其研究結論基本上代表了國外學術界對情報學基本問題的看法。然后,將其與該成果所進行的德爾斐法研究進行對比討論,主要集中在情報學基本概念、情報學定義和情報學學科體系。(3)當代中外情報學理論共性分析。通過共性分析,發現國內外情報學理論在諸多方面存在相同或相似之處。總的來說,國內外情報學理論在基本面上是趨同的,這是國內外情報學理論得以交流的基礎和前提。(4)當代中外情報學理論個性分析。國外情報學理論的個性包括四個方面:以用戶為導向﹔情報學基本概念以數據、信息和知識為核心,三者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別﹔情報學哲學的影響十分顯著﹔同時關注人類生活的低層事物和高層事物。國內情報學理論的個性包括五個方面:以體系為導向﹔“情報”成為核心概念,數據、信息和知識處於從屬地位﹔情報學哲學影響極小﹔本體論信息和認識論信息相結合﹔主要關注人類生活的低層事物。

(三)當代中國情報學理論創新

1.當代中國情報學理論創新指導思想研究

提出三個指導思想:(1)本體論與認識論並重:基礎與提升。(2)Information與Intelligence並重:前提與導向。(3)低層事物與高層事物並重:主體與擴展。

2.情報及其相關概念研究

(1)情報概念研究。在闡述國內外對情報概念的主要觀點以及該成果基於德爾斐法的情報概念研究的基礎上,重點對情報概念的各種觀點進行剖析與評價。(2)情報屬性研究。在闡述情報屬性判定依據的基礎上,歸納國內外對情報屬性的主要觀點並進行深入剖析與評價。(3)情報特征研究。在闡述情報特征判定依據的基礎上,歸納國內外對情報特征主要觀點並進行深入剖析與評價。(4)情報與信息關系研究。在總結情報與信息關系的主要觀點以及該成果基於德爾斐法的情報與信息關系研究的基礎上,對兩者關系進行再認識。(5)情報與知識關系研究。在總結情報與知識關系的主要觀點以及該成果基於德爾斐法的情報與知識關系研究的基礎上,對兩者關系進行再認識。(6)情報與智慧關系研究。論述智慧的本質及特征,概括情報與智慧關系的主要觀點,並對兩者關系進行再認識。

3.情報學及其特征研究

(1)情報學學科概念研究。討論Information范式下的情報學、Intelligence范式下的情報學、信息管理范式下的情報學、知識管理范式下的情報學以及基於德爾斐法的情報學學科概念研究,對不同范式下情報學學科概念進行剖析與評價。(2)情報學學科性質研究。闡述情報學學科性質的判定依據,歸納概括主要觀點以及該成果基於德爾斐法的情報學學科性質研究,對不同觀點進行剖析與評價。(3)情報學學科特征研究。闡述情報學學科特征的識別依據,歸納概括關於情報學學科特征的主要觀點以及該成果基於德爾斐法的情報學學科特征研究,對不同觀點進行剖析與評價。(4)情報學基礎學科研究。闡述情報學基礎學科的確定依據,逐一分析信息科學、管理科學、軍事科學、決策科學、預測科學、認知科學、行為科學以及系統科學作為情報學基礎學科的理由。(5)情報學相關學科研究。闡述情報學相關學科的識別依據,逐一分析闡明情報學與圖書館學、情報學與信息管理、情報學與知識管理以及情報學與信息學的關系。

4.情報學研究領域研究

(1)情報學研究領域的界定。闡述研究領域的一般界定,討論情報學研究領域的界定及其與分支學科的關系。(2)基於作者同被引(ACA)的情報學研究領域識別。(3)基於作者文獻耦合的情報學研究領域識別。旨在與ACA對照和互証,得出每5年和25年整體的研究領域,再針對各項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和討論。(4)情報學研究領域的結構與演變規律研究。從學科、范式和功能三個方面對情報學研究領域進行橫向分析,得出情報學研究領域的學科結構、范式結構和功能結構,從縱向分析情報學研究領域的演變規律,發現情報學研究領域隨著情報學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經歷了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並遵循以下幾個規律:從核心到外圍、從單范式到多范式、與情報學基本概念密切相關以及與信息技術發展密切相關。找出和分析當前情報學研究領域中存在的問題,包括過度擴張、去中心化以及可持續性。

5.情報學哲學研究

(1)情報學哲學研究現狀分析。分析國內外情報學哲學研究的時間、作者、機構、期刊和主題等分布,著重比較國內外情報學哲學。(2)基於德爾斐法的情報學哲學研究。得出四個結論:對於波普爾“三個世界”理論認可度最高﹔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情報學的哲學基礎﹔對認知理論、信息哲學和闡釋學的認可度也較高﹔西方哲學思潮開始受到關注。同時對情報學哲學觀點的應用領域進行分析。(3)情報學哲學及其基本架構研究。闡述情報學哲學的產生背景,描述其問題本質,分析其內在邏輯,探討其外在結構。(4)情報學的哲學基礎研究。(5)情報學的哲學假設研究。依據情報學哲學產生的理論背景(西方哲學史),從現代西方哲學已經明顯形成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兩大哲學思潮的哲學歷史觀入手,對情報學哲學思潮進行歸類,並對各種哲學思潮與情報學的關系及其應用進行剖析。

6.情報學研究范式與方法的研究

(1)情報學研究范式研究。闡述情報學研究范式的判定依據,通過CNKI獲取與情報學研究范式相關的文章122篇,分析我國情報學研究范式的現狀,包括期刊、年代、機構、基金等分布。(2)情報學研究方法研究。通過CNKI獲取與情報學研究方法相關的文章2948篇,統計分析年代、作者、機構和基金等分布。歸納總結出我國情報學常用的10種研究方法。構建情報學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由哲學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實証方法和人本方法組成。

7.情報學理論發展趨勢研究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和結論,梳理提煉出情報學理論的五大發展趨勢,並對它們分別進行剖析和論述,包括情報學哲學思潮多元化、多學科與跨學科共存(包含研究述評、原因分析和意義分析)、技術與人文並重(包含研究述評、原因分析和表現分析)、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從信息服務到知識服務(包含研究述評、原因分析和表現分析)。

三 成果的價值

該成果的學術價值如下。

(1)為研究當代情報學理論提供一個國際背景和中國背景的情報學理論研究與進展的全貌,可以幫助學術界對情報學理論的某一方面開展選擇性和專題性的深入研究。

(2)情報學理論的“貧困”是長期困擾情報學發展的一個問題,該成果對情報學理論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所進行的有益探索和成果,將有助於改善情報學理論的“貧困”狀況,為情報學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

(3)情報學范式和研究方法是目前情報學界爭議比較大的問題,該成果提出的一系列情報學哲學理論可以有效指導情報學范式和研究方法的發展,為相關學術爭論提供一個世界觀和方法論背景。

該成果的應用價值如下。

(1)全景式地呈現25年來國際情報學理論進展和中國情報學理論進展,並通過分析比較,有助於我國情報學理論研究者比較全面、清晰地把握當代國際情報學理論和我國情報學理論的發展脈絡。

(2)所構建的基於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功能整合的問題解決型情報學理論體系,突出信息搜集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樣化,突出情報分析決策和預測功能,有利於為各個情報學領域的實踐活動提供理論與方法的指導,有利於形成我國情報學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國情報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3)該成果雖然是一項基礎研究,但可以為情報學實踐部門提供理論指導,並通過一些情報學實踐領域(如信息檢索、知識組織、競爭情報等)發揮自身的應用價值。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