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宋文新:培育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文化土壤

宋文新2022年04月25日08:5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培育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文化土壤

作者:宋文新,系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吉林行政學院〕副校長、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清正廉潔的政治生態離不開健康文化土壤的滋養。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形成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為目標,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度融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創造和精神積蓄,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源自自身的“先進”特質,這些特質集中表現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思想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匯聚的價值追求、扎根中國大地的鮮明人民立場。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先進”特質,使其成為培育為政清廉、秉公用權文化土壤的寶貴源泉。

先進理論是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思想引領

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史早已充分証明:一個人隻有理論上清醒,才會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和偉大傳承,可以說,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史也是一部理論探索史。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救亡圖存的過程中進行艱難的理論探索,伴隨著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從此,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這面理論旗幟,並且不斷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以巨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不斷開創社會主義事業嶄新局面。

馬克思主義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1919年7月14日,毛澤東同志創辦的《湘江評論》創刊號問世。“創刊宣言”由主編毛澤東同志親自撰寫,他提出了兩個尖銳的問題:“世界什麼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這是社會歷史觀的兩個帶根本性的問題。毛澤東同志對此都作了唯物史觀的回答,“吃飯問題最大”“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在作為馬克思一生中“兩大發現”之一的唯物史觀中,馬克思恩格斯基於對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的研究,揭示出人類文明發展的秘密,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兩對矛盾作用的結果。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實現的“四個偉大飛躍”,也正是得益於這一“哲學的根據”的科學指導。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這一“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靈魂”的指引下,無數中國共產黨的先進代表矢志追求真理,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練就認識世界、改變世界的“看家本領”,清廉一身、公而忘私,獻身民族解放和復興的偉大事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隻有切實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才能永葆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才能在為誰執政、為誰用權、為誰謀利這個根本問題上,保持頭腦特別清醒、立場特別堅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價值追求

核心價值觀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是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任何常態社會的發展都需要某種核心價值觀的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著共產黨人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價值追求。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具有時代性,即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涵。社會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直接決定著人們的行為選擇和價值取向的流變。中國共產黨一直都十分重視全體公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在政治文化建設中,特別注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20世紀50年代,“舍己為人、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倡導,使“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成為那個時代的價值追求。海外華僑也紛紛回國報效祖國,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全民奔小康”的倡導激發出無數個敢為人先,敢於“殺出一條血路來”,擔當作為的開路先鋒。新時代,我們更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神聚氣、匯聚力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使黨員干部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者、培育者和踐行者,培育涵養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進而使之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協同發展、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鮮明的人民立場、人民情懷是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根本所在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人民立場,秉承為民情懷,堅持為人民服務,代表人民群眾利益,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充分反映人民群眾願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一“先進”特質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也使其能夠鼓舞凝聚人心,成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之所在。這種內在支撐作用發揮的主要機理在於,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同時也不斷被文化熏陶和塑造。文化具有“化人”功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通過教化引導社會成員,規范人們行為,保持社會認同,凝聚社會共識,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包括反腐倡廉“導航引路”。

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傳承者,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斷促進國民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特別是在政治生活領域,在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中,黨始終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人民立場、人民情懷融入其中,激勵和鍛造出無數個忠於黨、忠於人民、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的優秀共產黨人。孔繁森、楊善洲、廖俊波……正是清正廉潔共產黨人的楷模,他們的名字必將隨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揚光大而流芳百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聚焦作風建設,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可以說,“四風”的整治是對腐朽落后文化的滌蕩,是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弘揚。“三嚴三實”是先進文化的精華,在這場教育洗禮中,領導干部更深刻知曉了為官做事的尺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路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直貫穿始終。

“‘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這些重要論述,彰顯著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和使命擔當,這不僅是對全體黨員領導干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發出的動員令,更是對黨員領導干部清正廉潔、秉公用權的諄諄告誡。初心易得,堅守不易。共產黨人要回答好時代的考題,必須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