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史綱

2022年03月11日14:38

華中師范大學王樹福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研究》(項目批准號為:10CWW008),最終成果為專著《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史綱》。課題組成員有:涂慧。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俄羅斯文藝對20世紀中國文藝創作、思想探討和文化建構,尤其是1949年以降的文藝實踐,有著難以估量的深刻影響,是無法忽視的歷史遺產。清理辨析1956∼2010年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的表現、理念、嬗變、特點和影響,有助於正確把握當代俄羅斯戲劇的發展變化和藝術成就,深入了解當代俄羅斯戲劇的思想成就和文化價值,而且能對“解凍思潮”以降的當代俄羅斯社會轉型有相對客觀的歷史認知,對蘇聯時期的文化演變提供戲劇觀察的有效視角。

由於當代俄羅斯社會發展充滿歷史的特殊性、動蕩性和不確定性,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深入參與當代俄羅斯的文化建構和思想探討,與社會歷史發展有著某種程度的同構性。其多樣復雜的審美創作、理論探討和舞台演劇的過程,始終伴隨著種種社會沖突和文化矛盾﹔其多元個性的戲劇創作和文化建構的行為,具有明顯的歷史過渡期的文化特點和思想特征。這對處於當代轉型期的中國當代戲劇和社會變遷,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域外視角、理論資源和實踐范例。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

該成果主要系統研究1956∼2010年從“解凍文學”到21世紀之初的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譜系,不僅深入分析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的嬗變轉型,呈現其外在形態、發展譜系、重要現象和時代特點﹔而且在當代俄羅斯社會思潮、文學潮流和文化思潮演變中,關注當代俄羅斯戲劇的導演理念和舞台實踐,總結當代俄羅斯戲劇呈現的規律性特點。除“緒言”和“結語”外,該成果主要由八章構成,分別從問題術語、演變形態、思潮表現、傳播接受、特征本質五個不同層面分析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的發展脈絡。

(1)“當代俄羅斯戲劇”主要指涉伴隨“解凍思潮”興起至20、21世紀之交,在俄羅斯的地理空間和文化空間中,發生的一種具有審美特質的文學現象和演劇實踐,一種體現俄羅斯文化的精神現象和思想行為。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研究應當採用個案與群體結合的研究視角、文學性與演劇性兼顧的研究路徑,以呈現其整體特色、譜系形態與具體表現。

(2)當代俄羅斯戲劇源流始於“解凍文學”,繼而發展形成眾多戲劇思潮和現象:從“解凍”到“停滯”時期的“萬比洛夫派”戲劇,從“停滯”到“改革”時期的“新浪潮”戲劇,從“改革”到“重建”時期的“新劇作”現象,以及從“重建”到“新生”時期的“新戲劇”現象。當代俄羅斯戲劇體制實現了從國家計劃體制向商業消費機制的轉型,其物質載體(報紙雜志、網絡媒體、出版社團、劇院組織、戲劇獎項)發生重大轉變,帶來社會閱讀趣味的轉向和戲劇機制的變化。由此,當代俄羅斯戲劇在主流與邊緣、官方與民間、本土與外來等因素中不斷發展,涌現出眾多思潮流派,組成五彩斑斕的戲劇圖譜和異彩紛呈的文學地圖。

(3)作為當代俄羅斯戲劇主潮之一,現實主義戲劇伴隨“解凍思潮”而產生,不斷實驗持續至今。1956年至20世紀60年代的現實主義戲劇主要以道德倫理劇、家庭生活劇、社會紀實劇等類型為主,涌現出阿爾布卓夫、羅佐夫等經典劇作家,呈現追求真實、探究心理、注重道德的藝術特點,表現出從外部形式到內在理念逐漸嬗變的總體趨向,由此改寫並在戲劇美學、戲劇主題、人物形象、藝術風格、戲劇手法等方面深刻影響著此后戲劇的嬗變與轉型。1970∼1980年代的現實主義戲劇則主要以家庭生活劇、道德倫理劇、社會政論劇等類型為主,涌現出沃洛金、萬比洛夫等經典劇作家,形成既延續“萬比洛夫派”傳統又呼應西方先鋒劇的“新浪潮”戲劇,呈現注重道德心理與內向化趨勢加強、探究藝術手法和關注戲劇哲理的雙重趨向。作為對社會現實和人生百態的藝術呈現,當代俄羅斯現實主義戲劇思潮既折射著當代俄羅斯的社會變遷和歷史發展,也反映著時代話語的重組與戲劇理念的裂變。

(4)作為當代俄羅斯戲劇主潮之二,后現代主義戲劇出現在1980∼1990年代,伴隨后現代主義文學在俄羅斯的公開化和合法化而興起,在主題思想上揭露社會黑暗、解構崇高神聖和官方主流意識,在藝術手法上採用戲仿、互文、游戲、鏡像等先鋒手段,在戲劇風格上呈現多元雜糅等總體趨向。作為俄羅斯后現代主義戲劇的開創者,維涅·葉羅菲耶夫通過文學創作解構“崇高理想”,戲謔現實,帶有俄羅斯后現代主義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作為成功建構作為自足文化現象的戲劇藝術的作家,尼娜·薩杜爾通過經典文本的借用和語言風格的建構,來解構主流意識探討形而上思想。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創作方法、美學理念等因素契合著消費主義和大眾文化美學理念,並通過文學創作沉澱下來,成為必不可少的創作養料和批評資源。

(5)作為當代俄羅斯戲劇主潮之三,新現實主義戲劇興起於1980∼2000年,主要表現為“女性戲劇”的先鋒創作與“視覺劇”的跨界雜糅。女性戲劇更多關注生與死、愛情與家庭、道德與倫理等私人主題,借鑒多元技巧和藝術手法,形成視角多變的敘述特色和多元雜糅的戲劇風格﹔視覺劇有幻覺劇、藝術家劇、實物劇與木偶劇、設備劇與漫游劇、視頻與媒體劇以及露天公開劇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表現出強烈的視覺沖擊、鮮明的跨界特性、先鋒的實驗傾向、雜糅的綜合品性。新現實主義的詩學核心是對社會現實的藝術反映,對人物形象的多樣塑造,對真實詩學的變異訴求。在現實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思潮之間或之外,新現實主義戲劇大致保持著一種平衡的動力機制和自為的文學場域,不斷吸收來自各方的有益成分和藝術手法,對現實世界做出不同於二者的藝術反映,形成既介乎二者之間又與二者不即不離的體裁風格,其本質上屬於現代主義美學范疇。

(6)作為當代俄羅斯戲劇主潮之四,“新戲劇”潮流主要出現在蘇聯時期俄羅斯戲劇界,以留比莫夫卡戲劇節為載體,以“留比莫夫卡之子”為中心,以“詞句轉換”(即維爾巴基姆)為手段,以真實美學觀、強烈現實感、深切人道感和先鋒藝術感,對現實生活進行了比較客觀的定期記錄,對各色人物制做了比較真實的各種模像,進而觸摸到變動不居的時代脈搏。“新戲劇”改寫著當代俄羅斯的戲劇譜系和戲劇理念,其生成發展、蔚為大觀和多樣化的話語實踐,與20、21世紀之交俄羅斯的社會歷史和文化變遷緊密相連。從主體性的凸顯到個體化的張揚,從國家體制的保護到商業利益的競爭,當代俄羅斯戲劇話語大略經歷了一個解構崇高和逐次降解的過程,顯示出世紀之交政治烏托邦向文化反思的艱難轉型,呈現面對市場新意識形態和大眾文化的興起,戲劇話語向大眾美學漸次妥協的幽微路徑。

(7)當代俄羅斯戲劇導演群體主要以卡·金卡斯、亨·亞諾夫斯卡婭、列·多金、阿·瓦西裡耶夫等“七十年代導演”為中堅力量,戲劇演員群體以奧·緬什科夫、康·拉伊金、彼·謝馬科、葉·米羅諾夫、嘉·丘尼娜等為主要代表。其戲劇實踐在文學性層面上主要體現出理念的形而下化、范式的內向化、人物的弱小化、空間的狹隘化等傾向﹔在演劇性層面主要體現出舞台的試驗性、導演的核心性、表演的先鋒性、沖突的靜態性等特點。當代俄羅斯戲劇理論和劇場實踐形成批判舍棄與肯定承繼互補、心理分析與社會分析融合、反映現實與描繪遠景同在、文學性與演劇性兼有的多層次、多視角、多維度的戲劇圖景。由此,這種話劇導演創作與舞台表演轉型,既直接影響著當代俄羅斯戲劇實踐的實驗與更迭,也強烈呼應著當代俄羅斯話劇理念的發展與嬗變。

(8)在半個多世紀的跨文化傳播和跨語際實踐中,當代俄羅斯戲劇的漢譯研究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階段性,呈現充滿意識形態糾葛、文學藝術魅力和主體接受傳統的多重面向。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代俄羅斯戲劇出版帶有強烈的政治傾向和意識形態色彩,黃皮書和批判冊子等“內部出版物”成為時代標志﹔八九十年代呈現戲劇集與電影劇本並重、戲劇經典與藝術審美同在的時代特色﹔21世紀之初則呈現劇作選與專業期刊聯袂、戲劇經典與戲劇新貌共生的時代趨向。其中萬比洛夫在中國大略呈現三種別樣而生動的面向:其一是以譯介為主,注重劇作的文本面向﹔其二是以舞台為主,注重劇演的舞台面向﹔其三是以研究為主,注重學理的思想面向,成為管窺當代中俄戲劇/文化關系、文化傳統特點以及時代主流話語的一個范例標本和典型縮影。

就本質而言,當代俄羅斯戲劇與當代蘇俄的社會—歷史變遷,在時空和文本范疇等層面上有明顯的多重關聯,整體表現出本土與外來相互碰撞、傳統與先鋒融合滲透、實驗與探索交互作用的態勢,呈現邏輯性、開放性、矛盾性和意識性四個時代特點。作為審美現代性的表現形式,當代俄羅斯戲劇與“白銀時代”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與民族傳統戲劇有著直接的承繼關系,與蘇聯戲劇有著復雜糾葛,與當代歐美戲劇有著或潛或顯的對話關系。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實質乃是審美現代性的俄羅斯變體之一,以當代俄羅斯社會問題和歷史發展為平台,表達俄羅斯獨特的民族主義理念和當代國家意識,以此來對抗或回應源自西方的現代性價值,進而為俄羅斯民族和國家未來尋找發展路徑。

三 成果的重要觀點

(1)四個相對獨立階段。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大致先后經歷了思想解凍期(1960∼1970年代)、發展承傳期(1970∼1980年代)、多元劇變期(1980∼1990年代)、轉型新生期(1990∼2010年代)四個相對獨立的階段,呈現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整體發展態勢﹔在戲劇創作、戲劇導演和戲劇表演等層面都涌現出眾多經典藝術家,其文化學背景、本體論特征、發生學緣由以及文本學表征各不相同又各有交叉,進而形成相互之間的多樣關系和彼此之間的隱蔽關聯。這不僅基本囊括了當代俄羅斯戲劇的主要內容,比較充分顯示出其在發展和嬗變過程中的規律與范式,也大致與當代俄羅斯文藝思潮的發展和當代俄羅斯文學的轉型呈現彼此彰顯之特色與彼此同構之關系。

(2)四種戲劇主潮與現象。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主要包括現實主義戲劇思潮和后現代主義戲劇思潮、新現實主義戲劇和“新戲劇”現象四種特色鮮明的戲劇主潮。其中以現實主義戲劇思潮為主導,以其他戲劇思潮為呼應,以社會反思、思想啟蒙和個性覺醒為指歸,其嬗變發展過程經歷了蘇聯時期和后蘇聯時期,其相互關聯並非前后相繼截然不同,而是互有重疊彼此互滲。從“解凍時期”的冰雪初融到“停滯時期”的異代承傳,從“改革時期”的高呼雅唱到“世紀之交”的老樹新枝,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不斷探索試驗,逐漸嬗變轉型,與社會態勢、歷史現實、文化思想和話語意識遙相呼應,彼此彰顯。

(3)四個主要時代特征。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的時代特征大致有四:其一,新的歷史性和邏輯性,即作為現代性價值核心的人的價值發現和意識覺醒﹔其二,充分的開放性與多樣性,其與歐美戲劇的雙向關系具有多元性、持久性和緊密性﹔其三,傳統與反傳統的矛盾態勢,其發展、嬗變、轉型在傳統與反傳統、本土與外來之間不斷搖擺﹔其四,比較明顯的意識性特征,其創作與劇演與當代俄羅斯的社會態勢、歷史現實、文化思想和話語意識遙相呼應。

(4)四種不同戲劇聯系。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與“白銀時代”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與民族傳統戲劇有著直接的承繼關系,與蘇聯戲劇有著復雜糾葛,與當代歐美戲劇有著多種對話關系。其實質乃是以當代俄羅斯社會問題和歷史發展為平台,表達俄羅斯民族主義理念、當代國家意識和個性人道主義價值,以此來對抗或回應源自歐美的現代性價值。

四 成果的創新之處

該成果的學術創新主要體現四個方面。

(1)個案分析與群體考察相互結合。該成果主要研究1956∼2010年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發展譜系,深入分析戲劇思潮的嬗變與轉型,呈現其外在形態、發展譜系、重要現象和時代特點﹔在當代社會思潮、文學潮流和文化思潮演變中,集中關注當代俄羅斯戲劇名家名作,總結當代俄羅斯戲劇創作的規律性特點。

(2)系統梳理當代戲劇思潮斷代史。該成果在俄羅斯文學史和文化史背景中,將1956∼2010年的當代俄羅斯戲劇視為相對完整的階段,在中國學術界首次對其進行系統考察和分析,呈現其歷史譜系和嬗變表現,分析其代表人物、文本特色和演劇實踐,總結其演變規律和文化價值。

(3)文本分析與演劇實踐同時兼顧。該成果在俄羅斯文學藝術史譜系中,既關注當代俄羅斯戲劇的審美價值和社會功用,也矚目其舞台實踐和運行機制,呈現其整體性、互動性和統一性。

(4)審美認知與思想啟蒙並置審視。該成果在俄羅斯思想史背景中,以現代性眼光審視當代俄羅斯戲劇思潮,客觀評價其譜系、成就、價值與特征,呈現其與文學、藝術、文化等領域之間的復雜互動,與當代歐美戲劇之間的多樣聯系。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