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洪珅:地域文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個性品格之源

王洪珅2022年02月11日17:49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地理學研究”負責人、成都體育學院教授

我國各族居民在千百年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品類多樣、風格各異、價值多元的傳統體育活動,通過不同地域文化孕育而生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可以窺見各少數民族居民的生存樣態和生活狀態,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社會也不同程度地體現於內。

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瑰寶。在我國幅員遼闊的大地上,生活著勤勞質朴的各族人民,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不斷積累和沉澱,創造了風姿各異、內涵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以身體為主要載體的傳統體育,是一種最原始和最直接的情感表達方式,承載的是人們對於自然的敬畏、對於生活的體驗和對於自我的認知。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體育還是廣大各族群眾集體智慧的表現和表達,既有個體項目也有集體項目﹔既有以速度比拼為主的“賽馬、賽牦牛和賽龍舟”,也有以命中率決出優勝的“射箭、射弩和吹槍”﹔既有比試力量的“抱石頭”,也有比拼力量和技巧的“摔跤”﹔既有競智的“藏棋”和“三三棋”,也有游戲類的“抱蛋”和“丟窩窩”……這些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項目並非孤立存在,在祖國大地上遍地開花的各民族特色文化活動中,傳統體育也發揮了超越體育本身的重要作用。例如,驚險刺激的賽馬和獨具特色的摔跤在蒙古族“那達慕”大會和彝族的“火把節”上均扮演了重要角色,藏族、蒙古族的系列賽馬節(會)搭建了以傳統體育為主題的物資交流平台,壯族的“陀螺節”和苗族的“獨木龍舟”更是將傳統體育和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分散於各地、在不同時節開展的傳統體育活動異彩紛呈,以五彩斑斕的樣貌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總體樣態展現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豐富、博大和厚重。

多元社會價值逐步顯現。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伴隨著民族的形成而發端、伴隨著民族的演變而賡續、伴隨著民族的發展而傳承。透過傳統體育,我們不僅可以窺見該民族的生產方式、日常生活和所植根的地域類型,也能從中感知到附加於民族歷史、文化、宗教、風俗、節日等傳統元素的魅力。區別於其他傳統文化類型的是傳統體育所具有的強身健體、增進交流和促進認同等功能,從勞作、宗教、戰爭等社會性活動分化出來的傳統體育,以多樣的開展形式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閑暇,以特有的肢體動作促進個體和群體的情感交流與社會互動,以飽含的民族文化凝聚了廣大族民的自我認同和族群認同。為數眾多的傳統體育活動列入“非遺”名錄,為我國傳統文化錦上添花﹔傳統體育運動會集中展示了各族兒女在競技賽場的颯爽英姿﹔越來越多的傳統體育項目走進了學校和課堂,發揮健體、健心的重要育人功能。少數民族體育是各少數民族同胞集體智慧的結晶,歷經百千年衍傳至今的動力和張力源於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全面復興的大潮中,少數民族體育也勢必以自覺、自為、自強的姿態成為文化大花園中獨具風採的一枝。

地域文化鑄就個性品格。縱觀不同品類和不同類型的傳統體育,地域文化在其個性品格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從宏觀層面來看,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孕育的是場面壯觀、氣勢十足的賽馬活動,星羅棋布的河流湖泊孕育的是適應自然、便利生活的舟船項目,林深樹茂的大森林孕育的是形制較小、遠距使用的弓弩項目……在中觀層面,相同名稱的傳統體育活動在不同的地域,其表現形式、開展方式、特點特征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如賽馬、摔跤這兩種多個民族普遍開展的體育活動,在內蒙古、西藏、四川等地都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具體到微觀層面,一者是同一個民族因為分布地域不同而在傳統體育器材制作的原材料上也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二者是同屬一類的傳統體育活動也在不同民族中呈現多種表現形式。如秋千,在苗族、阿昌族中是“四人秋千和八人秋千”,在哈尼族、布依族則是能夠水平循環旋轉的“磨秋”,用大馬車輪子做成的“輪子秋”在土族中備受歡迎,而納西族、朝鮮族、滿族等則喜歡用兩根繩子拴在樹上或架子上的秋千。對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地域文化特性的審視應立足高遠,從縱向維度來看,地域文化不僅形塑了各傳統體育活動外在的表現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鑄就了其文化內涵的內核和外延﹔從橫向維度分析,地域文化中所容括的各類傳統文化之間也是彼此影響的,節日文化、飲食文化、宗教文化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傳統體育文化的個性品格。可以說,是地域文化造就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豐富多彩,是地域文化賦予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地域文化鑄就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獨特的個性品格。

地域文化個性的學理看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地域文化個性何以生成?何以成立?諸如此類的問題,需要透過表象去探尋其中的奧秘,不僅要從縱向上了解它如何從“過去”走向“現在”,也要從橫向上察視導致其起源、演變、傳承、發展的各種社會因素以及相互關系。

第一,文化源地維度。一般意義上的文化源地是指某一文化事物、文化現象和文化系統最初產生的地方。從文化源地的維度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地域文化特性進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厘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源起、演變和發展與其所處地理空間之間的關系,使地域文化對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影響得到更具體的呈現。

第二,文化生態維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存續和發展不僅受到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不斷演化的社會環境也在其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上述兩種環境的相互關系,加之各族群眾,共同構成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存在的文化生態。在此維度的探究,可以使環境對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特質的影響得以明晰,也可以明確其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地域文化所發揮的作用。同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這種文化事項是各族群眾的集體選擇,這種選擇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也是一個有趣的主題,從文化生態的角度進行研究,或許有更多地域文化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形塑方面的新發現。

第三,文化區維度。廣義的文化區是指文化事物、文化現象和文化系統覆蓋的地區。從文化區的層面探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分布,是基於但不局限於地理空間的關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探尋,很大程度上會打破行政區劃意義上的地理區域限制,從而尋得一個以民族或項目為劃分標准的分布區域圖。研究文化區意義上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分布,或許會探知更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地域文化的特性,因地域分布不同而導致的地域性差異也會因此找到更有趣味的原因。

第四,文化擴散維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與廣大族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民族遷徙也會導致傳統體育的擴散。從概念上而言,文化擴散是指文化從一個社會傳到另一個社會、從一區域傳到另一區域以及從一群體到另一群體的互動現象。在民族遷徙的過程中,傳統體育因地域環境改變而發生哪些改變?以及這種改變在多大程度上是地域文化因素造成的?再者,改變的是外在表現形式還是傳統體育項目所蘊含的內部文化因素?抑或傳統體育擴散到新的地域之后如何與當地的地域文化融合?一系列問題都可以從文化擴散的維度探尋答案,因此,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流變、變遷和重塑是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文化擴散維度的研究會讓諸多具體問題找到解疑的方向或窗口。

概言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地域文化的滋養下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品格,展現了民族傳統文化的不同側面,承載著民族傳統文化的厚重,55個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就如同文化大花園裡不同顏色的花朵綻放在中華大地上,以“多元”的存在共同構筑傳統文化的“一體”。

(責編:皮博、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