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我眼中的虎年春晚 

2022年02月03日13:17

牛氣沖天而去,虎虎生威而來。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繼牛年春節的大年初一推出《我眼中的牛年春晚》之后,今年繼續策劃邀請了舞蹈、音樂、曲藝、舞美等領域的四位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雲聚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陪您一起過大年,與您一起品評央廣總台春晚,讓春晚這道延續了四十年的國人文化“年夜飯”更有滋味、更有品味、更有回味。

虎年春晚之舞蹈:以文化舞 文舞相融

唐白晶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首屆全國文藝評論領軍人才培訓班學員

雲南省民族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虎嘯青山千裡錦,風拂綠柳萬家春。在2022虎年春晚中,舞蹈類節目呈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以文化舞、文舞相融,彰顯出新時代的新氣象。

中華文化底蘊與時代審美同頻共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近年來隨著“國潮風”“文博熱”的持續熱度,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舞蹈作品備受關注,舞蹈“活化”歷史文物的作品並不少見,此前大熱的《唐宮夜宴》以及登上過春晚舞台的《敦煌》《千手觀音》等都屬此類。如何與時代審美同頻共振,編導們不斷創新、精益求精,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文化歷來推崇‘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今年的春晚節目《隻此青綠》《金面》以及情景詩畫《憶江南》均關注到舞蹈與文物跨越古今的對話,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了中華文化的生命力。

舞蹈詩劇《隻此青綠》選段“青綠舞”以北宋名畫“千裡江山圖”為藍本,編導周莉亞、韓真深諳宋代繪畫內斂、內收的基調,用擬人、寫意、移情的藝術手法將青綠山水的意象幻化為身穿青綠色曳地長裙、頭梳高聳入雲髻、眉畫遠山黛的婉約又不失大氣的女子,在舞者動作設計上以靜制動,突出頓挫感和行雲流水的延伸感之對比,孟慶旸飾演的“青綠”長袖一甩,上半身后仰與地面平行的“青綠腰”宛如“臥石”,三角形的隊形構圖寓意層巒疊嶂、落雲險峰,這一造像呈現出江山如此多嬌的氣質,舞者在穿插流動中沉穩又有別樣的韻味,真可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創意舞蹈《金面》用舞蹈影像的形式,以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人面像和黃金面具串聯古今,講述了一段穿越千年的愛情故事。在男舞者大朱與女舞者王西唯美浪漫的雙人舞中,舞者半蹲、雙手三道彎交折的動作造型,獨具西南民族的舞蹈特點,也看得出編導楊麗萍的藝術風格和獨具匠心,“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展現了亙古不變的愛之主題。

這兩個作品風格各異、各有千秋,《隻此青綠》是成熟的舞蹈詩劇的舞蹈選段,雖然沒有劇場版旋轉舞台的裝置,但成熟的劇場作品奠定了這一舞蹈不凡的審美格調﹔《金面》嘗試用近來火熱的舞蹈影像手段,實現了不同場域的情境互換,在敘事上也力求突破,實現了古今穿越的戲劇性表達。兩個舞蹈在眾多春晚熱鬧歡騰的節目中以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審美意象成功“突圍”,深受觀眾好評。

民族藝術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民族藝術賦能鄉村文化振興,既保留了鄉村文化的特色,又能以這種傳承來獲得價值認同,進而實現文化自覺,重塑文化自信。來自雲南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舞蹈《擺出一個春天》不僅表現了拉祜族非遺舞蹈“擺舞”的文化傳承,也表現了新時代拉祜族人民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瀾滄是朱有勇院士“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地方,也是孕育拉祜族擺舞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更是唱響“快樂拉祜”的樂土。拉祜族擺舞強調腳的動作,以踮步、踢踏步為主,手臂和肩的上下擺動模擬撒種、插秧、割草等生產生活動作,小踮步配合雙手擺動,形成擺肩和整個身段向上延伸起伏的動律,讓人沉醉在幸福和歡樂之中。當身背中象腳鼓的拉祜族女演員們“一秒變裝”,紅黑相間的傳統服飾變為綠色的民族服飾,象征著綠意盎然的春天,隱喻著拉祜山鄉脫貧致富后的巨變,正所謂“有希望就有奔頭”,從老人到小孩,背著吉他歌頌快樂,這滿載的幸福、質朴和真誠,正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舞蹈《擺出一個春天》

守正創新厚植家園情懷

回望中華文明史,“守正創新”一直是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核和精華所在。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中華民族是守正創新的民族”,“有著守正創新的傳統”,“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激發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春晚這麼多年來已然成為中華民族家國情懷、民族自信和身份認同的文化符號。

少兒舞蹈《星星夢》以少兒的童心表達中華民族航天夢的初心,舞蹈以大羽毛的道具象征孩子們夢想飛翔的雙翼,以滑板的流動象征遨游宇宙銀河,在充滿想象和浪漫的藝術創新下堅守的是科技強國的現實主題,用孩子們的夢想希冀著國富民強的家國情懷。

舞蹈《火鍋奏鳴曲》表現了火鍋這一中華美食的文化縮影,“民以食為天”是中華民族的悠久傳統,火鍋文化不僅是家庭團圓的象征,更是海納百川、兼濟天下的胸懷表達。舞蹈編導在這一文化理念上大膽創新,結合了街舞、川劇變臉的元素,強化了舞蹈的節奏感,烘托出重慶火鍋麻辣的本色。舞蹈的構圖以塊狀的方形為底,突出火鍋“圓”的特點,隱喻著“天圓地方”的中國哲學思想。

△舞蹈《火鍋奏鳴曲》

結語

文舞相融,彰顯時代之美,美之存續重在文化傳承,讓文化傳承在創新中熠熠生輝。2022虎年春晚的舞蹈類節目,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展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把美的價值注入美的藝術之中,全方位、全景式展現出新時代的精神氣象。

虎年春晚之音樂:回眸經典 馳騁縱橫

項筱剛

中央音樂學院研究員

△歌曲《春風十萬裡》

與歷屆春晚相比,音樂類節目在2022年虎年春晚中以17首(個)音樂類作品遙遙領先,扮演著舍我其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歌曲共13首,佔本屆春晚音樂類節目的比重高達76%。其中,既有表現年輕人憧憬未來、熱愛生活的《時代感》(鄧超、李宇春、易烊千璽演唱)、《真愛起舞》(任嘉倫、王源、宋茜、吉克雋逸演唱),也有反映春滿人間、春回大地的《春風十萬裡》(殷秀梅、閻維文演唱)、《春天的鐘聲》(孫楠、譚維維演唱)﹔既有關注“啟航”“強國”“中華文明”“冬奧會”等宏大主題的《我們的時代》(張也、呂繼宏演唱)、《黃河 長江》(陳坤、蕭敬騰、王嘉爾、彭永琛演唱)、《點亮夢》(廖昌永、李玟演唱),也有聚焦“你若在就是幸福”“青梅竹馬”等兒女情長的《你是我生命中的禮物》(劉歡演唱)、《愛在一起》(李榮浩、張韶涵演唱)等。

△冬奧主題歌曲《點亮夢》

諸歌曲作品以一覽眾山小的氣魄、一瀉千裡的激情,努力將電視機前的各年齡段的億萬受眾全面覆蓋。

作為中國台灣歌手張雨生的代表作,《黃河 長江》難掩詞曲作者張雨生向唐代大詩人王之渙、李白致敬的意圖。筆者在傾聽這首《黃河 長江》的同時,情不自禁地想起1984年中國香港歌手張明敏在春晚上唱響后傳遍祖國大江南北的歌曲《我的中國心》(黃霑詞、王福齡曲)。同是謳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兩首歌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傳達出炎黃子孫澎湃在心的濃濃的家國情懷。

△歌曲《黃河 長江》

同樣,由朱一龍、趙麗穎、王俊凱、郁可唯聯袂演繹的歌曲《歡樂時光》在將晚會推向高潮的同時,亦反映出曲作者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樂聖”作曲家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的主題動機,在冥冥之中為這首既“歡笑”又“驚艷”的“潮曲”尋覓到了一個成功的契機。當然,此種創作手法在近年來的《追尋》(張和平詞、舒楠曲,孫楠演唱)等歌曲作品中也不難尋覓。

歷屆春晚都少不了有關“春之聲”的歌曲作品。1986年中國香港歌手張德蘭攜歌曲《春光美》登上了春晚的舞台,遂享譽內地。此次虎年春晚推出的歌曲《春天的鐘聲》亦是一首“春之聲”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擔綱《春天的鐘聲》作曲的是創作了去年至今舉國上下廣為傳唱的歌曲《領航》的青年作曲家亢竹青。恰逢百年不遇的契機,乘著《領航》的翅膀,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位年輕的作曲家能夠乘風破浪,繼《春天的鐘聲》之后,再度摘取創作的碩果。

原本由中國香港歌手莫文蔚首唱的歌曲《這世界那麼多人》,此次被內地歌手韓紅另辟蹊徑地翻唱,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另一種舞台效果,再次說明成功的二度創作也是“創作”,賦予了作品新的價值。不過,此次虎年春晚存在二度創作有余、一度創作不足的缺憾。筆者在傾聽《這世界那麼多人》之時,亦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內地歌手韋唯1989年在春晚上演唱后開啟公益歌曲先河的《愛的奉獻》。盡管前后相距33年的《愛的奉獻》與《這世界那麼多人》都令現場的受眾為之淚目,但若論作品的大道至簡,筆者似乎更青睞於前者。

△歌曲《你是我生命中的禮物》

整場春晚中,給筆者印象最深的是由劉歡與其弟子——《中國好歌曲》劉歡組學員烏拉多恩共同完成的《你是我生命中的禮物》(烏拉多恩詞曲)。如果說在此次春晚的17首(個)音樂類作品中隻能選擇一首“優美”的歌曲,那麼筆者無疑首選這首《你是我生命中的禮物》。從表面上看,該歌曲似乎只是描繪了“小我之愛”,然而作品具有相當的延展性,如有人將其理解為反映人世間“大愛”的作品也未嘗不可。就像作曲家王立平的代表作《大海啊故鄉》一樣,烏拉多恩的一度創作為劉歡的二度創作、現場受眾的三度創作預設了縱橫馳騁的廣闊空間。遺憾的是,這樣的作品當下實屬罕見,可遇不可求。

△音樂短劇《萬象回春》

此外,音樂短劇《萬象回春》、音樂脫口秀《快樂氣氛組》、冬奧特別設計《冰雪閃亮中國年》、原生態情景表演《土地的歌》,亦為本屆春晚形式的多元化做了有益的開拓。尤其是《冰雪閃亮中國年》借助科技的手段、音樂的內容,將此“特別設計”的藝術性推向了一個令人欣喜的高度。

虎年春晚之相聲小品:堅守本體 源於生活

王興昀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天津市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2022年的虎年春晚,共上演了七個語言類節目。這七個作品立意深、趣味濃、細節實、質量高,各具特色,有著鮮明的時代感,彰顯了文藝工作者“創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實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質,名聲要靠德藝”的藝術追求。

藝術本體的堅守

虎年春晚語言類節目中有兩個相聲作品,分別是姜昆、戴志誠的《歡樂方言》,盧鑫、玉浩的《像不像》。兩個節目最大的特點在於結構嚴謹而精美,語言形象而幽默,可謂是近年來的優秀相聲作品。

何為精品相聲?標准不一,眾說紛紜。有相當多的人認為能讓觀眾哈哈大笑的作品才能稱為精品相聲。引人發笑當然是相聲應有的功效之一,但絕不能將此作為相聲唯一的藝術特點。相聲是一門綜合性語言藝術,要在鋪平墊穩、三翻四抖中,讓觀眾會心一笑。而當下某些新創相聲作品卻違背了傳統相聲的結構框架,往往以各類段子拼湊成連珠炮式的包袱集錦、甚至僅僅是靠夸張的表情動作、乃至於“葷段子”來制造笑點。這樣的創作路徑雖然可能會收一時之效,但是“低格調的搞笑,無底線的放縱,博眼球的娛樂,不知止的欲望,對文藝有百害而無一利!”一是觀眾群體有流失之虞。“包袱集錦”式的相聲,讓觀眾缺少深入的回味。長此以往會讓觀眾覺得相聲不過如此,失去對相聲的興趣。二是演員有荒廢技藝之憂。既然馬馬虎虎攢一個節目,就能讓觀眾笑,那麼演員還何苦練功,研究說學逗唱?由此一來,必然會將相聲引向沒落。

《歡樂方言》《像不像》兩個節目,通過對於相聲基本功的展示,在說學逗唱中,表現了相聲表演技巧的豐富性,踐行了前輩藝人總結的“相聲表演藝術十要”,即“知詞意、吐字真、發音准、氣口勻、語氣對、動作穩、工模擬、包袱兒存、捧逗合、風格新。”

△姜昆、戴志誠《歡樂方言》

源於生活的創作

相對於其他兄弟藝術可以借助精美的服裝道具、先進的光影聲控來營造視聽盛宴以饗觀眾而言,語言類節目唯有在節目內容上精耕細作,方能獲得觀眾的認可。虎年春晚上小品節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觀,用飽含時代氣息的作品,描繪出了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畫卷。以獨具的慧眼,關注社會熱點,聚焦人民生活,體察民心所系,從身邊事講好中國故事,藝術化地從觀眾所熟悉的話題入手引出所要表達的預期主題。父子代溝、青年創業、老賴失信、婆媳關系、疫情防控等等這些作品中所呈現出的一幕幕情景,無不與觀眾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觀眾喜愛這樣貼近自己的作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証了演出的現場效果。

△小品《還不還》

一個好的語言類節目不單單是要有積極向上的主題立意,還要在此基礎上組織起“包袱”笑料,這是保証作品藝術質量的關鍵。虎年春晚的小品雖然源於日常,並沒有停留於對生活的機械復刻,而是從細節中挖掘出了喜劇因素。以富於喜劇情趣的生活細節,巧妙地設置情節沖突,生動地刻畫出了人物性格,以此作為觀眾笑聲的基點。《父與子》中父親的固執,《還不還》中老賴的狡黠,《喜上加喜》中打造人設的作繭自縛,《發紅包》中老好人式的有求必應,《休息區的故事》中疫情防控醫務工作者的舍小家為大家,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進而由典型性格塑造出典型人物,讓觀眾覺得作品真實可信。由此產生的效果,才是“肉裡噱”﹔觀眾發出的笑聲,才是發自內心的笑。

寓教於樂是語言類節目的目的,而正反兩方面的對比,恰能激起觀眾的思索。《還不還》中老沈在金錢面前迷失了本性,坑蒙拐騙,為一己私利成為老賴。《喜上加喜》中媳婦為了拍的短視頻能夠吸引眼球,刻意凸顯婆婆的缺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發紅包》裡的賈哥賣車也要發紅包。雖然看似滑稽,但卻又彰顯出了誠信為本的人生理念,詮釋了“人要互相支撐,互相幫助,才能走好更遠的路。”

△小品《喜上加喜》

春節是闔家歡樂、幸福美滿的節日,虎年春晚小品在經歷了情節的起承轉合后,都得到了圓滿的結局,有效烘托了節日氛圍。《父與子》中父親最終跨越理念的差異與兒子達成了和解,以積蓄資助兒子創業﹔兒子更是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獲得天使投資,事業邁上坦途。《休息區的故事》中夫妻雙方雖歷經磕磕絆絆,最終秉承著醫者仁心攜手共進。

虎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既讓觀眾覺得親切,又倍感新穎﹔既耐人尋味,又發人深省﹔引導觀眾將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誠然,這些作品中尚有一些值得深入打磨之處,但為今后的語言類節目創作提供了一份有益借鑒。

虎年春晚之舞美:文化傳承 科技革新

趙妍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中國舞台美術學會編輯部總編

一家人集體圍觀春晚是春節最有儀式感的活動之一,這是為數不多能同時和爸媽、親友一起歡笑一起吐槽的節目。為什麼總說春晚還是老的好?本以為是小時候沒見過世面,但如今重看老春晚視頻仍覺得津津有味。過去的春晚舞美雖沒什麼高科技,但蘊含著朴實的人情味兒、濃郁的過年味兒。筆者曾感嘆近年春晚舞美視覺達到前所未有的極致復雜,整體恢弘繁盛的同時又呈現某些場景的膨脹雜亂。而2022虎年春晚的舞美終於具有了一個昌盛大國應有的審美品味和技術展現,整體色調設置得清新雅致,科技與人文結合得韻味悠長,令人耳目一新。

△開場《歡樂吉祥年》

春晚應該帶給觀眾美輪美奐的視聽享受和高級格調的文化底蘊。作為一場各方權衡、全民關注的盛會,大俗與大雅兼備的虎年春晚是獻給源遠流長中華傳統文化之創造者、傳承者的一首贊歌,使鏡頭和人眼都能夠更好地聚焦。雖然語言類節目的視覺水平還是比較跳戲,但歌舞、武術、雜技和眾多創意節目很大程度上擺脫了以往科技泛濫、配色花哨的迷思。今年首次推出“豎屏看春晚”,橫屏、豎屏的切換,實現“跨屏”直播新樣態,廣大觀眾可以通過新媒體平台自主選擇新鮮的觀看視角,彰顯春晚的年輕態和新活力。它力求展現的時代精神,對先進科技的倡導,有機結合了對歷史人文精神的致敬和探索。

舞蹈詩劇《隻此青綠》的舞美視覺似踏水望月而來,大部分以淡雅留白處理,與舞者服裝的濃郁單純形成對比和互補,也給多媒體設計提供了無限的創作可能性。服裝造型致力於打造畫卷中亦實亦虛的夢幻,款式上強調宋代崇尚的清瘦感,結合手部袖子疊搭在一起猶如山巒起伏﹔裙型是將襦纏繞至腰間、用其層疊感形成了山形層疊之勢,呈現宋式美學的清雅境界﹔色彩則提取《千裡江山圖》中的頭青與石綠,提煉使其融合到舞段之中,一抹青綠曼妙綽約,一步一染山水相連。演播大廳設置了130台4K攝像機,通過對採集視頻流的實時處理制作,實現時空凝結和多維度變換﹔運用XR、AR虛擬視覺技術,全息掃描技術和8K裸眼3D呈現技術等,突破時空限制,為觀眾帶來多層次的立體影像,充分滿足觀眾的沉浸式觀看體驗——人在畫中舞,她們自畫中來,終將歸至畫中。

景觀太極《行雲流水》中三位青年武術家分別在滬渝穗三座城市的地標建筑頂層進行超高空拍攝,從陸家嘴“三件套”、重慶聯合國際大廈到“小蠻腰”廣州塔,在雲霧繚繞中一招一式、大展拳腳,鋼鐵叢林頂端的雲海美景,在極致運鏡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給觀眾帶來看當代武俠大片的即視感。中華傳統武術跟現代都市景觀的元素碰撞,以強烈視覺感官去體現人與自然、城市三者之間的沖突與和諧。

△戲曲《生生不息梨園情》

戲曲《生生不息梨園情》運用古代建筑亭台樓閣的傳統美學元素進行設計,展現出傳統戲曲藝術博大精深的歷史厚重和恢弘氣派的當代價值,色調也與戲曲人物的服飾古典美進行有機銜接。演播廳首次運用LED屏幕打造720度穹頂空間,巨幕穹頂設計使觀眾席與主舞台渾然一體。4306平方米的LED屏構成一個延展性極強的立體演播空間,富有視覺層次地突破了建筑營造環境美的空間局限。

△武術短劇《乳虎嘯春》

武術短劇《乳虎嘯春》中具有冒險氣質、不滅信仰和傳承責任的小虎娃,蘊含著中華民族不畏艱難、奮勇向前的偉大精神。功夫小子們以人體做山勢,其動作編排生動活潑、充滿趣味靈氣,用肢體的假定性表達虎娃爬山涉水歷經重重困難險阻,最終勇闖三關。演員被定義為舞美主體,意味著其回歸成為最核心的要素。

少兒舞蹈《星星夢》把浩瀚的宇宙星辰搬上舞台,從小朋友的視角來體現中國航天的重大發展成就,AR和多媒體融合打造了沉浸式的觀演體驗,小演員們的表演是在激發無限想象力的星海中完成。以稚嫩的童聲呼喊出“媽媽,給我摘顆星星回來”的小女孩是航天員王亞平的女兒,星星就是她和媽媽的Wi-Fi信號,既令人動容地突出了主題立意,又打造出專屬於中國人的極致浪漫。

創意舞蹈《金面》首先重磅發布了三星堆最新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青銅大面具,以考古背景表達出中華文明的厚重歷史、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愛的追求和對美的執著。古蜀文化服裝造型既有特點又有難點,元素取材於三星堆文物、但又不能有具體朝代感。電影化的拍攝手段,通過CG設計+光學動作捕捉技術,創造了一場浪漫神秘、唯美動感的視覺盛宴。

創意音舞詩畫《憶江南》是又一大視覺亮點。浙江省博物館和台北博物館的兩幅《富春山居圖》在虎年春晚舞台上再次合璧,通過精湛的藝術形式傳達出兩岸文化一體的宗旨。節目沒有拘守原畫披麻皴的單色水墨,局部結合了一些國畫中的“淺絳”手法,施以淡淡花青和赭石色彩。元代黃公望的傳世名畫被拆分成250多個國畫元素,結構保留古意的同時融入了現代處理,形成一幅前所未有的三維動態空間,人行畫中意境高遠,歷史煙雲如夢似幻。服裝造型以茶褐絹色為主色調,絲綢材質打造飄逸通透、超凡脫俗的質感與紋理。節目運用CG等特效手段,集詩、書、畫、印等傳統藝術於一體,畫中跨越600多年的漁夫、樵夫、行者和讀書人穿梭光陰而至觀眾面前。

虎年春晚告訴我們,舞美技術革新應是服務於提升審美意識的工具和載體,它大大拓展了文藝內容的想象力與可能性,而不應使內容被其綁架。人,才是優秀文化在時間長河流動中真正的傳播者與繼承者。

(來源:中國文藝評論微信)

(責編:呂重江、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