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舉行2022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

記者高瑩2021年12月08日15:34

原標題: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經濟藍皮書: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發布

中國社會科學報訊 (記者高瑩)12月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舉行2022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主席謝伏瞻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國務院原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分別作主旨發言。

為實現“十四五”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謝伏瞻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疫情點狀散發的新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一方面有序做好疫情防控,有效推進疫苗接種,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好的環境﹔另一方面推動經濟朝著更加穩固、更加平衡的方向持續恢復,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前三季度我國經濟表現出較好的復蘇態勢,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結構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為實現“十四五”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與此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重點研究和妥善應對。

謝伏瞻提出三點看法。第一,堅持科學防控、精准防控,有效應對疫情沖擊。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復蘇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必須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抗疫方針,為宏觀經濟恢復正常軌道創造良好條件。要有效應對全球產業出現的分散化、多元化、地區化、本土化趨勢,降低芯片短缺、大宗商品價格高漲、國際海運運力緊張等問題對產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定的影響。第二,統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有效需求管理。我國經濟運行中既有供給側問題也有需求側問題,當前短期來看有效需求不足對經濟影響比較突出。要適度增強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力度,通過綜合施策,防止有效需求收縮,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爭取和創造更大空間。要加強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堅持規范監管和促進發展並重,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推動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第三,防范政策落實中的“共振效應”。必須全面准確貫徹黨中央確立的方針,統籌協調抓好各項重點工作,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效應。要加快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的“N”,為各地區、各行業制定更為詳細的政策依據,同時加快建立碳排放相關的統計監測和標准體系,完善財稅金融等領域的政策配套,循序漸進、平穩有序地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要繼續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調控基調,防止房地產政策變調走樣,同時從各地實際出發,有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通過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蔡昉表示,就業質量關乎民生和發展質量。當前,結構問題已取代總量問題成為我國就業的主要矛盾。結構性失業是由勞動者的技能與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技術變革和產業升級淘汰了舊崗位、創造了新崗位,市場對具有新技能的人力資本產生巨大需求,但勞動力素質的改善速度相對較慢,因此導致了自然失業率的提高。從國內看,隨著我國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長減速和新成長勞動力負增長,新增人力資本總規模趨於縮小,人均受教育年限繼續提高的難度較大﹔從國際比較看,我國成年人人均受教育年限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加大力度改善教育水平、延長受教育年限,應成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應對就業主要矛盾的重要方向。

江小涓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一步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對數字經濟作出全面部署,提出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升至10%,較“十三五”時期提升明顯。這是一個需要努力才能達到的目標,在數字技術創造新增長空間、數字全球化帶來新機遇的背景下,我們應對實現該目標保持信心。當前,5G技術實現了高通量、低延時萬物互聯,數字學習、數字醫療、數字體育等快速發展,數字消費增長空間廣闊﹔我國5G基站數和用戶數全球領先,數字投資規模巨大﹔多種類型的產業互聯網廣泛深度鏈接形成新產業生態,數字化生產快速拓展。同時,數字技術鏈接形成的海量數據和巨量用戶跨境無須額外成本,使數字全球化成為必然,由此帶來的全球范圍內技術和產業優化重組提升了生產效率。我們要利用好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保持經濟合理增長,提升技術和產業全球競爭力。

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8%

會議發布的《經濟藍皮書: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是中國社會科學院2021年度創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藍皮書分析指出,未來一段時期,全球經濟將延續復蘇走勢,但復蘇面臨不確定性。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8.0%,2020—2021年兩年平均增長5.1%。考慮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續,預計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5.3%左右,2020—2022年三年平均增長5.2%。

藍皮書建議,2022年,應適度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注重做好跨周期調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繼續保持一定支出強度,更加注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對沖經濟增長下行壓力﹔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穩量降負,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引導實體經濟平均融資利率下行,降低實體經濟利息負擔,有效應對成本推升型通脹。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加快破除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強化城鎮就業擴容提質﹔努力做好保供穩價工作,切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注重加強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競爭等方面政策協調,既要防止相互掣肘,也要避免政策疊加共振。

藍皮書認為,2022年經濟工作應抓好九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努力做好保供穩價工作,有效應對成本推升型通脹﹔二是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三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切實增強產業體系穩定性和韌性﹔四是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穩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五是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增長,著力繪就共同富裕的民生底色﹔六是統籌發展與安全,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工作﹔七是加快完善科技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八是著力增強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促進形成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新格局﹔九是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雪鬆作主題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先后作專家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崔建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王利民分別主持會議。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智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承辦。

會議現場。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經濟藍皮書: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