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中國南海研究院合作主辦“第六屆邊界與海洋研究國際論壇”

2021年11月01日15:05來源:瀏覽

原標題:第六屆邊界與海洋研究國際論壇召開

第六屆邊界與海洋研究國際論壇2021年10月29日-30日在武漢大學成功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一帶一路’合作與邊海問題研究”,由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單位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主辦、中國南海研究院合作主辦。

image

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副院長孔令杰教授主持開幕式

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唐其柱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唐校長在致辭中表示,武漢大學在國際問題特別是邊界與海洋問題上強調問題導向,鼓勵圍繞理論和現實問題展開多學科研究與人才培養。邊界與海洋研究國際論壇作為一個開放的、各國專家共建的國際學術交流平台,吸引了來自各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等大問題展開研討。作為一所雙一流重點建設綜合性大學,武漢大學大力支持邊界與海洋問題研究,目的就是鼓勵各國學者探索解決邊海問題之道,找到促進爭端當事國化解矛盾,避免沖突,管控分歧,和平解決爭端的辦法。

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程雷參贊做本屆論壇主旨發言,清晰解讀了中國解決邊海問題的工作原則。他談到談判協商是解決邊海問題最有效、最持久、也是最能得到爭議方認同的方式,各國應在談判協商中尋找雙方立場的最大公約數,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安排。

中國南海研究院創始院長吳士存教授在主旨發言中圍繞近期南海海上形勢及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環境變化,討論了當前“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面臨的挑戰,並提出了幾點建議。吳教授認為應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和全新的舉措,共同搭建面向國內國際同行的邊界與海洋問題交流與合作平台,共同為改革和完善全球海洋治理體系、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開幕式上,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巴巴耶夫·基裡爾教授立足中俄兩國的合作與互動,發表了對中國“一帶一路”框架內合作發展的看法,倡導共同推動歐亞區域一體化,在地緣政治競爭的風險下,專注於建立一個友好合作的框架,並與歐亞友好倡議相匹配。武大邊海院國際水法中心主任鄔霈莎教授在蘇格蘭連線參會。她向與會者介紹了國際水法研究中心通過學者合作、研究生培養、高級培訓等方式分享交流國際水法理論與實踐,為增進世界各地的跨境水資源合作而努力。

據了解,本次論壇來自俄羅斯、英國、美國、荷蘭、加拿大、巴西、日本以及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40余名邊海問題研究領域的歷史學、國際法學、經濟學、政治學學者以線上為主要參與方式,聚焦“‘一帶一路’合作與邊海國際問題”,圍繞“二戰遺留:東亞的領土海洋爭端”、“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與跨境合作、兩個變局下的中國與周邊關系、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與跨界水合作、全球海洋治理與海洋法等五個議題開展深入交流與討論。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邊界與海洋研究院首席專家胡德坤在發言中指出,要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角度出發,為東亞領土海洋爭端的解決提供新的文化視角。關於“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議題,多位學者就發展內涵、原則、進展、路徑選擇、跨城市共同發展與跨境合作等學術研究前沿問題展開討論。在“兩個變局下的中國與周邊關系”的議題中,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長胡仕勝、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孟慶龍、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林泉忠等專家進行了發言。發言人從不同維度對領土和海洋爭端問題對中國一帶一路推進、中印關系的影響以及中國對“印太戰略”的應對等進行了闡述。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傅夢孜和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林民旺對四位學者的發言做了精彩的點評。針對跨界水合作議題,水利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交流中心主任金海和英國諾森比亞大學法學院Alistair RIEU-CLARK教授等專家就跨界水合作領域存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充分討論和交流。在全球海洋治理與海洋法議題的討論上,參會學者聚焦全球海洋治理面臨的新挑戰及國際法的適用及發展問題,尤其是福島核污水排放及國家管轄外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法律文件談判的有關問題。全球海洋治理面臨的新問題一方面使現有國際法規則的解釋和適用面臨挑戰,另一方面也為新規則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機遇。全球海洋治理將以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指引,在國家主權、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與海洋環境保護的平衡中不斷發展。國際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國教授呼吁建立“良好排放計劃”,各國需切實履行國際法對海洋環境保護設定的一系列國際法義務。

與會學者討論熱烈,共話“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發展大方向,研判復雜多變的國際關系新動向,為進一步提升邊界與海洋研究國際論壇的國內外影響力貢獻力量,為推動國際合作與共贏貢獻智慧。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