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古代詠俠詩研究

2021年12月10日08:27

天水師范學院文史學院汪聚應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古代詠俠詩研究》(項目批准號為:10XZW019),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有:霍志軍、張文靜、孟永林、李聰亮。

一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中國古代詠俠詩研究”,以對歷代詠俠詩的搜集整理和校注為基礎,立足中國古代任俠風氣與游俠發展的歷史變遷,對我國歷代詠俠詩創作進行系統研究,全面系統地勾勒中國古代詠俠詩創作發展的歷史沿革與創變,深入探索古代詠俠詩的發生、發展演進的現實動因、發展趨勢、審美特質和文化內涵,闡釋並揭示我國歷代詠俠詩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時代文化內涵,挖掘我國歷代詠俠詩的發展流變趨勢,探索建立歷代詠俠詩縱向發展的體系,探討詠俠詩在各個時代的創作發展和時代特征及其文學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這種全面系統的研究將對我國古代詠俠詩創作初期、發展繁榮、流變等原生狀態進行系統闡釋,找出其中的動因和規律,構建歷代詠俠詩的發展流變史,這本身具有創新意義。同時亦能填補學術界這方面研究的一個薄弱環節或空白,對中國古代詩學研究和俠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二 成果的內容和重要觀點

“中國古代詠俠詩研究”,以歷史縱向為主軸,留意詠俠詩創作與時代社會文化的關系,在爬梳整理古代詠俠詩篇目、內容及創作發展時,牢牢把握古代任俠風尚和社會文化思潮對詠俠詩的創作影響,挖掘詠俠詩創作發展的一般規律,進而揭示古代詠俠詩創作在我國詩歌創作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該成果擬綜合運用知人論世法、史論結合法、文化學方法,將研究內容分為三大塊,即古代的俠風和俠的發展演變﹔古代的詠俠詩創作與俠風的關系﹔古代詠俠詩主題內涵研究和藝術創新。在中國歷代任俠風氣變遷和詠俠詩創作承傳發展的坐標中,將宏觀的理論闡述與微觀的文本分析相結合,歷史文化與文學滲透相融合,科學分析,論從史出。系統挖掘古代詠俠詩創作的社會文化成因、類型表現、流變和文化特質,探討古代詠俠詩俠文學獨特的審美價值,在此基礎上,闡述並建構古代詠俠詩創作發展的特征與規律。

具體而言,該成果擬在充分關注先秦到清代近代全部詠俠詩,並全面把握20世紀以來詠俠詩研究的前提下,對古代詠俠詩的創作發展進行系統探討。主要探討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其一,對學術界現存有關詠“俠”題材的詩歌的界定進行辨析,並對古代俠的歷史發展作簡要梳理,認定凡是以“俠”為主要表現對象,歌詠或表現其俠氣、俠行、俠情、俠品,或表達世人對“俠”的態度以及作者對“俠”的評價的詩歌都屬詠俠詩的范疇。其二,對古代詠俠詩的產生及發展過程按照詩歌創作的規律作歷時性的縱向勾勒和共時性的分析與比較,以期找出發展脈絡和某些規律性的東西。先秦漢魏時期的詠俠歌謠與時諺是古代詠俠詩的源頭和先聲,是詠俠詩的雛形。一些歌謠具體歌詠了俠者精神,初步具備了詠俠詩的基本特征。從魏晉南北朝詠俠詩創作看,文人色彩的增強、激昂剛健和抒情成分的增多,使得詠俠詩在藝術特征和藝術形式方面表現出了一致性的特點,就具體創作分期看,魏晉詠俠詩、北朝詠俠詩、南朝詠俠詩在審美傾向上表現著不同的審美追求。魏晉時期出現的文人詠俠詩,是游俠第一次以正義形象進入詩歌創作領域,它集中表現了詩人建功立業的抱負和獨立不羈的個性。南北朝時期是詠俠詩的分化期,地域分割和南北差異,使南北朝詠俠詩創作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南朝詠俠詩由於受當時追求奢靡豪華任俠風氣和宮體詩的影響,表現出追求享樂、奢華的審美傾向。一方面表現了上層社會的浮華生活,同時表現了文人的懷才不遇和他們對命運的思考。北朝詠俠詩由於受到北方少數民族尚武風氣和邊塞戰爭的影響,更多表現出英雄主義審美傾向。隋代詠俠詩數量少,在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方面都步魏晉六朝后塵。其三,將唐代作為詠俠詩創作發展的核心進行深入剖析。唐代是一個高揚理想主義和個性化的時代,這種時代精神與俠客特立獨行的精神正相吻合,顯示了唐人高度的自信和追求個性自由的人格特征﹔對自己理想的社會角色的期待和實現,往往通過行俠仗義或者到邊塞建功立業來提高聲譽、鋪平道路,成為唐代士子的進身之資。唐代文人的社會責任感和功業意識,使詠俠詩表現出詩人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同時,唐人追求自由享樂的色彩也非常鮮明,加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懷才不遇的遭際,使詠俠詩表現著詩人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而社會上一部分貴族子弟追求優游享樂、恣欲自快的游俠生活也成為詠俠詩描寫的對象。這樣,俠意識本身的復雜性與唐代開放的思想相結合,使唐人詠俠詩的思想內容呈現多種思想價值觀念並存的局面。唐代詠俠詩注重凸顯俠的內在品質,藝術追求在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詠俠詩的基礎上而求創新,多種藝術形式的運用和勁健的風格,烘托渲染、使用典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使俠客形象極富有立體感和審美情趣。唐人詠俠詩以其豐富的內容與藝術,成為詠俠詩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自后歷代詠俠詩的創作,大都以唐人為典范,模仿唐人遠遠超出創新。

其重要觀點有以下方面。

(1)詠俠詩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代不乏篇,其創作發展可分為發軔期(先秦兩漢)、發展盛行期(魏晉南北朝)、高潮期(唐代)、創變中興期(明代)、衰變期(清代、近代)五個階段。先秦兩漢詠俠歌謠、時諺是詠俠詩的濫觴,從對中國古代詠俠詩詩歌主題的拓展和題材內容的影響看,先秦兩漢詠俠歌謠至少在三個方面為后世文人詠俠詩的創作起到奠基作用﹔一是在詠俠詩詩歌主題的確立上,為后世詩歌內容的拓展提供了主題性素材﹔二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先秦兩漢詠俠歌謠為后世文人詠俠詩的創作提供了俠義英雄形象﹔三是為后世詠俠詩主題內容的提升灌注了俠義人格精神。從對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詠俠詩藝術體制的形成和藝術手法的積累看,先秦兩漢詠俠歌謠的先導影響體主要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詠俠歌謠質朴自然的藝術風格,對后世詠俠詩創作風格起了傳導性的影響﹔二是先秦兩漢詠俠歌謠中,業已形成了文人詠俠詩最為常見的基本母題和最常用的藝術形式。三是先秦兩漢詠俠歌謠中一些藝術手法為后世詠俠詩提供了基本的藝術借鑒。

(2)在中國古代詠俠詩發展史上,魏晉六朝和唐代詠俠詩創作具有重要的文學地位。魏晉南北朝詠俠詩創作對確立詠俠主題、建立詠俠詩的題材類型具有重要的文學史意義,其出史入文的奠基意義不容忽視。唐人詠俠詩在對魏晉六朝詠俠文學傳統的繼承創新和近體詩新的藝術形式下提高了藝術品位和審美效果,成為詠俠詩發展史上承前啟后的藝術高峰。宋代詠俠詩的創作是處於唐代和明清兩個高潮中間的過渡。明代是詠俠詩創作的中興階段,詠俠詩多優游享樂的世俗內容,注重個性和欲望的張揚,都市化的生活色彩和市民意識較濃。清代、近代詠俠詩側重游俠的尚武和功業追求、膽識義氣、犧牲精神,突出了刺客型游俠的個人英雄主義,較多國家民族意識和悲劇色彩。

(3)古代詠俠詩的發展受任俠風尚和時局變化影響,表現出時間上的連續性和創作上的不平衡,但內容上的功名理想、追求享樂、舒張個性自由的精神和對俠義人格的追求與藝術上的樂府歌行體制卻是有共同性的。

(4)我國古代詠俠詩創作形成了綿綿不斷的詠俠思潮,有著深刻的現實動因和深厚的文化淵源,並和高昂的任俠風氣、邊塞時事、文人建功立業等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價值體系。這是古代詠俠詩創作繁榮和具有影響力的根源,也是詠俠詩的美學價值所在。

(5)古代詠俠詩是體現任俠精神重要的文化內容,也是體現歷代俠風與文學創作關系和中國俠由史家立傳到文人歌詠的重要文化載體。

三 成果的價值

“中國古代詠俠詩史”是古代文學研究中的空白,目前還沒有形成整體性的研究成果。“中國古代詠俠詩研究”在對中國歷代詠俠詩作全面搜集和整理的此基礎上,深入研究歷代詠俠詩的時代精神、文化內涵、審美理想、發展流變等。因此,該成果的研究不但可以彌補古代俠文化和古代文學研究中的一個空白,而且也可以從一個更新的角度分析古代詠俠詩風格的形成、創變以及古代文人的時代精神和獨特心態,為古代文學的研究開拓一個新的棱面,有著較為深廣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同時,中國俠的俠義觀念、人格精神充斥著民族文化傳統和正義人格力量,形成了極具民族精神的特異人格。該成果研究可以深化對俠文化的認識,為弘揚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有益借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影響。

(責編:王小林、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