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劉成虎:比較視角下的經濟史研究

劉成虎2021年11月22日13:4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比較視角下的經濟史研究

作者:劉成虎,系山西大學晉商學研究所副所長

日前,“‘比較視角下經濟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八屆中國經濟史學會年會”在甘肅蘭州舉行。會議由中國經濟史學會、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經濟史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會議以“比較視角下的經濟史研究”為主題,共收到國內外學術論文282篇,研究內容非常廣泛,涉及經濟史學理論、研究方法、新史料整理與解讀、中國經濟史話語體系構建、區域經濟史、新中國經濟發展脈絡、革命根據地經濟等領域。與會學者立足經濟史與經濟思想史的比較、經濟史與社會經濟史的比較、中外經濟史的比較以及經濟史與其他學科的比較,對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段的經濟發展演變與特征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全方位展示了中國經濟史學界研究的新觀點、新理論、新史料、新方法。

經濟史資料搜集整理和數據庫建設。與會學者針對近年來涌現出的新史料和舊有統計數據存在的不足,立足國內外宏觀經濟發展歷史數據的再核算、國內區域經濟史數據的個案整理以及行業部門數據的統計分析等,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量化統計工具,對經濟史學研究的數據庫和共享機制建設進行闡釋與展望。特別是對糧價數據、舊海關數據、各地田野調查數據、近代中國金融數據尤其是銀錢交易數據的統計運用,為中國經濟史學的深入、高效和系統研究提供了有力史料支撐。

經濟史研究古為今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與會學者在比較視角下綜合運用多學科研究方法,對古今中外的相關史實進行系統性、全局性和整體性闡釋和解讀。結合時代發展需要,對歷史上系統性金融風險應對、政府經濟管理職能演變、社會組織和社會治理、疫情應對、經濟結構變遷以及脫貧攻堅歷程、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總結等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對以中外茶葉貿易為重點的海外貿易進行重點研究和討論。這體現了中國經濟史學研究與現實結合、與時代同步的特點,體現了中國經濟史學人的責任擔當。

經濟史研究理論和方法。與會學者充分運用經濟學、歷史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理論,綜合運用史料甄別解讀法、量化模型建構分析、經濟地理分析工具等研究方法,針對不同層次和領域的史實進行全方位闡釋。尤其是中國企業史領域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的研究窠臼,在研究對象、相關概念界定、企業管理思想和管理績效分析方面有了長足進展。這一變化反映出中國經濟史學界整體理論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使中國經濟史學研究的理論體系更具邏輯性、科學性、層次性和系統性。

提升中國經濟史研究的國際影響力、話語權。與會學者以比較的視角和國際大視野對相關經濟發展史實進行再分析、再闡釋。對西方經濟史學界長期存在的研究誤區進行了廓清,並指明了中外學者沒有足夠重視的研究領域和未來研究的著力點及方向。在研究方法論和實証研究方面,積極與國際研究范式進行對話和交流,同時結合中國國情和經濟發展特征,創新性地推動相關理論的修正和完善,提煉出中國經濟史學研究的新觀點、新方法、新思路、新視角。特別是對中國傳統商業和貿易的發展規模、金融業的發展水平及特征的研究,從經濟史的角度體現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此次會議還通過了中國經濟史學會章程的修改草案,順利完成換屆選舉。魏明孔為學會會長,戴建兵、朱恆鵬、林楓、趙學軍、倪月菊為副會長,隋福民為學會秘書長。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