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隰縣瓦窯坡墓地考古發掘報告

2021年11月01日15:18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曉毅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隰縣瓦窯坡墓地田野考古發掘報告》(項目批准號為:14BKG011),最終成果為同名研究報告。課題組成員有:陳小三、南普恆、狄跟飛、王進、牛玉環、靳健。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瓦窯坡墓地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縣城西北3公裡處的黃土塬上。2005年,由於墓地嚴重被盜,臨汾市文物局與隰縣文物旅游局聯合對該墓地進行了考古發掘,共發現墓葬17座,其中11座出土有大量青銅器。墓地年代上限可到春秋中期,下限到戰國早期,包括一批春秋中期的高等級墓葬。這批高等級墓葬的發現,填補了山西地區春秋中期高等級銅器墓葬的空白,為此時期高等級墓葬的葬俗和器用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因此,瓦窯坡墓地發掘資料的整理和研究,對於東周時期墓葬制度研究、完善認識春秋時期銅器的編年、春秋早期銅器向春秋中期銅器的過渡、春秋時期晉國青銅器生產的技術演進以及探討侯馬鑄銅作坊興起之前晉國青銅器鑄造工藝與侯馬鑄銅作坊之間的工藝聯系均具有重要意義。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瓦窯坡墓地考古發掘資料整理與研究

在考古資料整理方面,仔細核對了發掘記錄和實物資料,對各類遺跡及遺物進行了修復、拍照、描述、繪圖,按照考古發掘報告的體例對相關資料進行了整理,按照逐墓介紹的原則,完整地編寫出了比較翔實的考古報告。

(二)瓦窯坡墓地青銅器保護修復與科技研究

1.保護修復方面

在病害勘察和檢測分析基礎上,根據病害類型和病害程度,採用清理、清洗、去鏽、整形、焊接、粘接、補配、仿色、緩蝕、封護等技術措施,對銅器的土鏽、硬結物、斷裂、裂隙、變形及殘缺等病害進行了保護修復,恢復了銅器的器型,顯現了銅器的紋飾,使其處於安全和穩定的狀態。同時,結合三維結構光掃描技術、計算機輔助制圖技術及平面雕刻技術對瓦窯坡墓地出土底部殘損銅鑒實施了技術保護,對於類似文物的保護修復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2.合金工藝分析方面

金相組織和合金成分分析結果顯示,瓦窯坡墓地春秋中晚期青銅器多為鉛錫青銅鑄造而成,僅少量青銅器為錫青銅熱鍛而成,镴焊焊料則多為高鉛或高錫的鉛錫合金,其合金工藝特征符合春秋時期銅容器、編鐘等主要以鉛錫青銅鑄造成型,僅少量兵器、飾件使用錫青銅或低鉛錫青銅熱鍛成型的合金成分和工藝特點,其銅器材質選擇、合金工藝與性能匹配較好,綜合性能較高,表明此時期已能根據合金性能、器物用途及所用加工工藝對合金成分做出適宜的技術選擇,顯示出較高的技術水准。此外,結合晉國兩周青銅器相關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較之西周時期,晉國春秋中晚期青銅器合金工藝有所發展,並主要體現在鉛錫青銅鑄造成型數量佔據絕對優勢、合金配比更加合理和規范、錫青銅或低鉛鉛錫青銅鍛制銅容器逐漸增多、镴焊焊料由高鉛或高錫鉛錫合金逐漸向接近共晶點的鉛錫焊料發展等諸多方面。

3.范鑄工藝分析方面

范鑄工藝考察分析結果顯示,春秋早期以降,晉國銅器生產發生了較大的技術轉型。分鑄法逐漸成為主流工藝﹔分鑄镴焊和嵌范渾鑄技術逐漸增多﹔墊片使用數量也逐漸增大﹔更為重要的是,紋飾制作方式也發生了轉變,模印法開始出現,並漸趨流行。此四項技術的普遍使用使鑄造技術逐漸簡化,降低了銅器生產的技術難度,從而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到銅器的生產之中,為以專業化分工制作部件而連續生產的銅器生產新模式奠定了技術基礎,並最終形成春秋晚期晉國侯馬鑄銅作坊中批量化、規模化及規范化的銅器生產模式。

此外,晉國春秋中晚期的銅器生產具有較為顯著的工藝多樣化特征,並主要體現在合金材質和加工工藝、主附件連接技術、紋飾制法及鑄型分范方式四個方面。這說明,較之西周時期,春秋中晚期的古代匠師在銅器制作中已經擁有了較大的自由度和較多的操作空間,可以借鑒和嘗試多種新方法和新工藝,並進而根據不同的需求,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技術創新和巧妙的工藝設計﹔再者,春秋中期是紋飾模印技術的孕育和形成時期,並廣泛應用於后期侯馬鑄銅作坊的銅器生產之中。此種紋飾制作技術的形成及發展是傳統范鑄技術的一場變革,使紋飾制作更加簡化,為銅器表面紋飾的規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促使范鑄技術向著分工更加細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也促進了紋飾向細密化方向發展,對傳統范鑄技術影響甚大。

4.礦料來源分析方面

微量元素和鉛同位素比值分析結果顯示,春秋中期,晉國銅器生產所用銅料和鉛料均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轉變,表明金屬物料供應體系中的重點開發地區也隨時間有所變遷,而金屬物料供應體系也具有一定的承繼關系﹔春秋中期之前,晉國銅器生產中銅料來源較多,且有部分銅料當來源於長江中下游銅礦帶,應與春秋初年的晉楚鹽銅貿易有關,而春秋中期之后,銅料來源較為集中,且與楚系青銅器微量元素差異較大,應並非來源於長江中下游銅礦帶。

5.三維掃描數字化方面

在銅器三維掃描中,結合不同部位採用不同的點雲密度、適時刪除重復的冗余數據、選擇適宜的掃描角度等方法,解決了不同器型、不同紋飾,尤其是精細紋飾青銅器的三維數據採集,並總結出一套針對紋飾繁縟青銅器的三維掃描方法。

三 成果的價值及社會影響

瓦窯坡墓地發掘資料的整理研究,首先為學術界原原本本地提供一批原始材料,相信這批材料的公布能夠推進三晉地區東周墓葬的相關研究﹔其次,瓦窯坡墓地春秋時期高等級銅器墓的發現,填補了山西地區這一階段高等級墓葬的空白﹔第三,瓦窯坡墓地位於呂梁山南緣地區,傳統上這一地區並不是晉文化的分布范圍,此批材料對於深入認識晉國與北方地區的文化互動也有重要的意義﹔第四,瓦窯坡墓地青銅器的合金工藝特征、范鑄工藝特征、制作技術多樣化特征、模印法紋飾特征、微量元素及鉛同位素比值特征等,對於深入認識晉國春秋時期的銅器生產和技術演變均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