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在高質量發展中推動共同富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因此,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厚植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圍。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為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決定了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對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文化來說,其旗幟和靈魂就是馬克思主義。我們建設的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任何時候都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踐中,要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為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厚植文化氛圍。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把全社會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蘊含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目標,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民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因此要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夯實在高質量發展中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道德基礎。要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心走實,實現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要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要深入實施文明創建工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厚植勤勞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圍。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充分發揮文藝引領時代風尚的作用,為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凝聚強大力量。文藝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播文化的有力載體。文藝也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根本方向,扎根人民、扎根促進共同富裕的偉大實踐開展藝術創作,創造出反映人民呼聲、體現人民情感、表達人民願望的文藝作品,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
把發展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推動我國文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在這一過程中,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提高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為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高品質的文化產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不僅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也至關重要。衡量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要順應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為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高品質和多樣化的文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