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竭長光:“走自己的路”的哲學基礎

竭長光2021年09月27日09:4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走自己的路”的哲學基礎

作者:竭長光,系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共產黨強調“走自己的路”,既是百年奮斗的歷史結論,也有著堅實的哲學基礎。

從哲學方法論的角度看,走自己的路的依據在於理論必須與實際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唯物史觀的重要內容。在關於社會歷史領域問題的研究中,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強調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是由社會科學的特點和特性決定的。作為社會科學的對象,社會存在物是具體的、歷史的﹔其本質不是既定不變的,而是處於生成之中。社會存在物的這種特點決定了,社會科學中的理論具有如下性質:其一,由於社會存在物是具體的、歷史的,因此,社會科學研究不僅需要遵循基本原理,也需要構建“具體真理”,即那種反映具體的研究對象在一定條件下所呈現出來的特殊規律的理論。馬克思曾指出,對於經濟生活而言,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它自己的規律,因而經濟學原理具有歷史性和暫時性。反過來說,由於“具體真理”有著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因此,關於它們的運用也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和實際條件。其二,在社會科學中,研究對象的本質的變化性決定了理論需要隨著實際的變化而不斷地與時俱進。其三,在社會歷史領域,由於實際的具體性和歷史性,因此,不同性質的理論對於實際的指導作用是不同的。正是由於社會科學中的理論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在社會歷史領域關於實際的認識和改造必須從具體的實際出發,做到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

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時候就非常強調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反對把他們的理論視為絕對真理式的“教義”。早在1842年在《致達哥貝爾特·奧本海姆》的信中,馬克思就表達了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的觀點。在1843年致盧格的信中,馬克思明確表達反對“豎起任何教條主義的旗幟”。恩格斯在1872年《共產黨宣言》德文版序言中也曾指出,對於《共產黨宣言》中的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此外,恩格斯還告誡當時的人們,不要把馬克思的理論當成“教義”和“教條”,而是要把它“應用於本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列寧無疑是貫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典范。列寧值得稱道的地方在於,他沒有把馬克思恩格斯在一定的歷史情形下所做出的有關“同時勝利論”的結論當作不可懷疑的絕對真理,而是根據當時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且存在矛盾的事實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有可能在帝國主義統治最薄弱的環節取得勝利的“一國勝利論”。應當看到,列寧的成功就在於他善於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正如列寧曾強調的那樣,馬克思的理論“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於法國,在法國不同於德國,在德國又不同於俄國”。同樣,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也要歸功於能夠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植根於中國大地的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對於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

走自己的路之所以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是與反對黨內的“主觀主義”密不可分的。與走自己的路不同的是“走書本上的路”或“走別人的路”,前者可能導致“本本主義”,后者可能導致“經驗主義”,而二者作為主觀主義的兩種表現其共同點是都將認識與實際分離開來。處處強調本本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內一少部分人的特點。這些人雖然對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本本比較熟悉,但卻對中國的革命實際知之甚少。針對一些人在黨內討論中張口閉口強調“拿本本來”的教條主義做法,毛澤東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黨內的本本主義和經驗主義曾經給中國的革命和建設造成嚴重的危害。正是基於這些慘痛教訓,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既不能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本本’”,也不能迷信他人的經驗,而必須把理論、經驗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

堅持走自己的路,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需要思想的解放和打破條條框框的勇氣。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引入商品經濟曾經是列寧“新經濟政策”的一大創舉,可惜的是隨著列寧的逝世這一適應當時蘇聯經濟狀況的政策很快被廢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一段時間內,由於在經濟體制上模仿蘇聯模式,人們恐談商品經濟,把商品經濟本質性地與資本主義聯系起來。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從方法論的角度看,則是被教條主義束縛住了手腳,導致了理論與實際相脫離。能否打破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一個大問題。最終,有著實事求是精神傳統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非凡的勇氣毅然作出了在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商品經濟的決定,並走上了一條與本國國情相適應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現在中國搞建設,也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社會主義沒有標准相,每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歷史和特殊國情,都應該大膽探索出一條符合自己國家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堅持走自己的路,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離不開創新精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論原則與創新精神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走自己的路就是強調不要模仿別人的路,而要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而這離開了創新是不可能的。縱觀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我們清楚地看到,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策略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發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共同的特征都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社會主義在實踐中。隻有從我國實際出發不斷實現理論創新,才能更好地在新時代的中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更好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推向前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社會主義並沒有定於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隻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責編:黃瑾、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