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張宇燕:構建合作、開放、互利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張宇燕2021年08月04日09:49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構建合作、開放、互利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學部委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合作、不搞對抗,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

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要求。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要求。從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現實要求來看,世界和平穩定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持久和平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首要內涵。從適應全球相互依存的現實要求來看,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產品的設計、原材料提供、中間品生產、成品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在全球范圍內分工,各國合作才能順應國際分工體系的需要。從應對全球治理困境的現實要求來看,經濟全球化在優化資源配置和增進人類福祉的同時,也引發了各種關乎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嚴峻問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既是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問題,也反映出深刻的經濟、社會和國際關系問題。全球抗疫實踐証明,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隻有團結合作,才能共克時艱。

堅持開放、不搞封閉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開放是發展的必要條件。盡管當前西方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盛行,世界也回不到相互孤立的狀態,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因此,堅持開放、不搞封閉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從經濟繁榮發展的經驗來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實現了經濟長期高速增長,消除了絕對貧困,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實踐証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從人類文明進步的要求來看,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不同文明互學互鑒才能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在借鑒吸收人類先進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豐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為其他國家文明發展振興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有益借鑒。從制度發展完善的要求來看,經濟全球化進程帶來了全球政治經濟體系的深刻轉變,並對國際機制運行和國際規則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國際社會啟動了新一輪治理結構改革和規則重塑進程,很多國家也啟動了新一輪體制機制改革進程。這些都需要世界各國在開放的環境中相互學習借鑒,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根本保障。互利共贏是發展的動力之源。盡管霸權國堅持冷戰思維,但中國堅持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想,相信互利共贏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也代表著生產關系演變的前進方向。因此,互利共贏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維護公平正義來講,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才能奠定堅實的合作與開放基礎。當前,很多國家出現的社會騷亂、族群沖突、難民危機、政局動蕩等問題,都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均相關。一些國家在國際上大搞贏者通吃、零和博弈,導致全球不平等問題日益凸顯。從維護和平穩定的角度看,堅持互利共贏才能營造良好的合作與開放氛圍。近年來,少數國家在國際上搞你輸我贏的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將大國關系拖入劍拔弩張的危險境地。事實証明,搞零和博弈隻會制造更多的分裂、對立和亂局,而隻有堅持互利共贏才能實現團結合作和開放發展。從推動國際合作來講,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才能提供持久的合作與開放動力。國家參與國際合作、推行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在於增進和維護國家利益。隻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使各個國家和地區一起駛入互利共贏和共同繁榮的軌道,使世界各國人民在合作與開放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並為合作與開放提供持久動力和堅實保障。

(責編:王小林、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