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博:深入理解中華文明 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王博2021年08月04日09:47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深入理解中華文明 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作者系北京大學副校長、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

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從哪裡來?一是從我們的歷史文化底蘊中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植根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民族基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也是我們民族自信的文化根源。二是從我們的道路優勢中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方面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凝聚時代精神、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展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三是從我們的發展成就中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進步,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人民用自己的百年奮斗贏得了世人的尊重,真正擁有了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骨氣和底氣。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守正創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思想支撐。

貫通歷史與現實。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為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傳播、生根、結果,一方面是其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滿足了中國具體實際的需要,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另一方面是因為與中華文明在精神上能夠契合,與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實現融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和最深厚的軟實力,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相連接,極大地延伸、拓寬和加固了中國道路的文化根基。對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等角度,研究闡釋貫穿其中的共通價值觀念,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牢牢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上,是一個重大的學術命題。

融合理論與實踐。理論源於實踐,又用來指導實踐,知行辯証統一、相互促進。正如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所指出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証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証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証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証關系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看到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客觀實際,也要看到我們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我們應該從“兩個大局”出發,深刻認識國情世情,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推動實踐發展。

連接中國與世界。加強中外交流,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促進中外學術交流是一個重要的渠道。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自己首先要把中國認識清楚、解釋清楚。這既包括歷史中國,又包括當代中國。還要認識到文化交流、文明互鑒對於文化和學術進步的重要意義。歷史上,中華文明對於周邊國家曾經產生過重要影響,並引起歐洲啟蒙思想家們的關注。包括佛教在內外來文化的輸入也給中華文明注入了新鮮血液,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近現代西方文化的輸入更是極大地影響了現代中國文化和學術形態。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文化也越來越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下大力氣,把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當代發展講清楚。

(責編:王小林、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