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為群眾提供及時有效法律幫助

李雲鶴: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李雲鶴2021年08月03日08:32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公共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我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2020年,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保証人民群眾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我們要深入理解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聚焦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不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共性問題、關鍵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水平。

有效整合服務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各地為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進行了大量實踐探索。服務平台逐年增加,服務范圍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日益豐富,服務隊伍不斷壯大,人民群眾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自身權益等方面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當前,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對公共法律服務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對服務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同時,公共法律服務分布不均衡、利用不充分的問題也比較突出。這就要求加快整合律師、公証、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推動完善相關體制機制,促進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集約式開發利用、協同增效,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的使用效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為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

著力打通信息孤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公共法律服務的范圍不斷拓展。公共法律服務除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也大有可為,如促進黨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行職能、推動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國家重大經貿活動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多元化、專業化的公共法律服務蓬勃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近年來,我國公共法律服務信息化建設加速推進,網站、APP、微信公眾號、智能機器人、自助法律服務終端機等公共法律服務信息化應用不斷涌現,更好滿足了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同時也應看到,在信息化條件下,我國公共法律服務資源仍相對分散,需要有關方面加強協同配合,統一技術標准,運用多種手段打通信息孤島,讓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促進不同公共法律服務有效互動、形成合力,提升服務效能。

推進城鄉均衡發展。由於經濟、歷史、文化等原因,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分布在農村的優質特色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相對不足,農村公共法律服務在質量、效率、普及率、專業性、多樣性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農村公共法律服務是公共法律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強化鄉村振興戰略的法治保障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我們統籌城鄉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向農村延伸、公共法律服務經費向農村傾斜,以對口援建、交流培訓等形式支持農村公共法律服務組織發展。健全村(居)法律顧問制度,充分發揮村(居)法律顧問作用,為鄉村治理提供法律支持。通過下沉服務資源、豐富服務產品、實施服務品牌項目、搭建服務平台、拓寬服務領域等措施,加強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確保實現建成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目標。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03日 13 版)

(責編:王小林、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