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唐若裴:上好思政課的一把“金鑰匙”

唐若裴2021年08月02日10:11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上好思政課的一把“金鑰匙”

作者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學基地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提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強調“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以下簡稱《問答》),及時有力地回應了思政課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和大學生思想中的困惑,為推動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進課堂、進教材提供了權威讀本,為上好思政課提供了一把“金鑰匙”。

崇德增信,以真理力量凝聚人心

“蒙以養正,聖功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上好思政課,“知識是載體,價值是目的,要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之中”。作為黨的創新理論讀物,《問答》兼具思想性和政治性、理論性和價值性,既展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整體全貌,又發掘了理論內在的價值意蘊,體現了世界觀和價值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高度統一,折射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比如,圍繞“如何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經過實踐檢驗、富有實踐偉力的強大武器”,《問答》回顧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發生的偉大變革、進行的偉大斗爭,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証明了科學理論源於實踐、指導實踐、經受實踐檢驗。又如,“為什麼說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的根本立場?”“為什麼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為什麼說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這三個連續的問答,集中闡釋了中國共產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價值立場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些篇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讀來既能得到思想上的洗禮,又能受到道德上的感召,映亮了思政課堂的底色,有利於讓學生在學習中明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更加堅定信仰、樹牢信念、增強信心。

解疑釋惑,以鮮明觀點澄清認識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各種思想觀念層出不窮、紛繁復雜。對此,必須做好辨析引導的工作,直面大學生心中的疑難困惑,讓正確的思想觀點牢牢佔據學生頭腦。《問答》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在問題設計上不避疑難,回應了諸多理論和現實層面的熱點難點問題,其中不少正是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焦點,真正發揮了權威解讀、澄清認識、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作用。比如,“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在何處?”“為什麼說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何理解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等問答,著眼於“變”與“不變”的辯証關系,講清楚了“變”在何處、“不變”又在何處,明確了當今我國發展環境和歷史方位的坐標。“為什麼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為什麼說我們堅持的依憲治國、依憲執政,與西方所謂的‘憲政’本質上是不同的?”“為什麼說‘黨大還是法大’是個偽命題?”等問答,政治導向鮮明,理論闡釋清晰,與錯誤觀點針鋒相對,有助於幫助大學生同有害思想劃清界限,自覺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深入淺出,以通俗話語啟迪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無論怎麼講,“最終都要落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上來”。思政課給予學生的不應該只是一些抽象概念,而應該是觀察認識當今世界、感受理解當代中國的立場觀點方法。對此,《問答》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參考。《問答》既忠實原文原意,又進行必要的概括和剖析,把深問題講淺,把大道理講透,探索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比如,圍繞“如何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和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光輝典范”,《問答》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方法論高度概括為秉持人民至上、彰顯歷史自覺、堅持實事求是、突出問題導向、強化戰略思維、發揚斗爭精神,把整個思想體系背后的方法論系統化地呈現給讀者。既有扎實的理論分析,又有生動的實踐依據,既抓住了精髓要義,又便於讀者理解把握,透徹地展示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魅力和科學價值。又如,圍繞“為什麼說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同時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問答》用通俗的語言和清晰的邏輯講述了我們黨“在革命中有執政,在執政后不忘革命”的道理和事實,講明白了革命與執政的辯証關系,為上好思政課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

理事相融,以鮮活事例強化認知

青年大學生有其認知特點和接受習慣,若思政課堂上只是簡單“灌輸”“講大道理”,難以滿足其需要,也無法取得良好的授課效果。《問答》大量引用高校師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案例、典故、圖片,既注重闡義說理、以理服人,又講究敘事陳情、以情動人,讓枯燥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全書不少問題的開篇都採取了形象化方式切入,比如,描繪深圳蓮花山的高山榕、極速奔馳的“復興號”等,代入感強,引人入勝。有的則通過引用詩詞名篇、講述黨史故事等方式,把思想與歷史、理論與現實緊密聯系起來,做到理事相融、情理相通,吸引讀者深入思考其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在論述過程中,不少問題大量使用生動有趣的金句,比如“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等,還巧妙地運用諸如“C位出場”“地球村裡最靚的仔”等網絡流行語,展現了時代風貌、青春氣息,大大拉近了黨的創新理論與大學生群體之間的距離。這些生動事例和話語,不僅提升了閱讀體驗,也為上好思政課提供了用事實講道理的范例,有助於真正把黨的創新理論講活講透。

知行合一,以創新理論指導實踐

實踐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品格。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領會貫穿其中的實踐精神和實踐要求。大學生還處於讀書學習為主的人生階段,但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極為重要。《問答》立足於解疑釋惑,著眼於實踐轉化,不僅說清楚“是什麼”“為什麼”,也講明白“怎麼看”“怎麼辦”,為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大學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引。比如,圍繞“對黨員干部來講,為什麼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一輩子的事”,《問答》深刻論述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必須常抓不懈。又如,“為什麼要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什麼說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等問答,都是從培養什麼人的角度出發,揭示了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和時代要求,明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創新方向,指出了當代青年大學生人生規劃和事業發展的根本路徑。全書的最后一問“為什麼和平年代還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強調要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彰顯了新時代賦予青年大學生的使命任務,能夠有力鼓舞當代青年大學生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責編:王小林、王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