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湯榮光,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興盛的歷史必然是一部蕩氣回腸的歷史,偉大的時代必然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時代。
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宣部等單位聯合攝制了大型文獻專題片《敢教日月換新天》。該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堅持正確的黨史觀,堅持實事求是,注重史論結合,全面展現100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的偉大歷程、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深入反映黨團結帶領人民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讓中華大地發生滄桑巨變,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該片情景交融,寓情於理,娓娓道來,深刻闡述“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以大歷史觀,丈量歷史長河、洞察世界風雲、緊跟時代大潮、探究歷史規律﹔生動詮釋百年大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精彩再現百年大黨踐行初心使命、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該片一經播出,旋即引起了強烈社會反響。百年奮斗史,在人們的視覺中鏗鏘行進﹔輝煌歷程,在你我的聽覺中震撼回響﹔歷史偉業,在觀眾的腦海中激蕩共鳴。
該片大氣庄重,鏡頭語言沁人心脾,堪稱氣勢磅礡、波瀾壯闊的影像“大傳”。縱觀整部文獻專題片,百年大黨立下雄心壯志,鑄就歷史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百年仍在風雨兼程,留給我們強烈而持久的觀看體驗。
主題突出,思想偉力迸發。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該片生動詮釋百年黨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始終以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在第一集《開天辟地》中,1921年黨的一大將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在第四集《中流砥柱》中,1945年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第十一集《舉旗定向》中,1997年黨的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第十一集《舉旗定向》中,2002年黨的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第十三集《科學發展》中,2012年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第十九集《文化自信》中,2017年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部專題片思想之魂躍然而起,精神之旗獵獵飄揚,講清楚一個道理——思想就是力量。黨的指導思想一脈相承、與時俱進,形成並發展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進程,生動解析思想之惑,回答時代之問,解開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實踐奧秘,指引我們黨在苦難中鑄就輝煌、探索中收獲成功、轉折中開創新局、奮斗中贏得未來百年,持續不斷地匯聚起“永遠跟黨走”的歷史最強音和時代主旋律。
結構嚴整,歷史脈絡清晰。百年大黨的雄心壯志猶如一根紅線貫穿始終。這部文獻專題片聚焦黨的初心和使命,盡顯歷史通透感。24集的設計,猶如一塊塊晶瑩玉石鑲嵌成璀璨奪目的雕像,鐫刻著中國共產黨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新時代的驚天動地﹔鐫刻著中國人民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這一主心骨和領路人,前所未有地迸發出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鐫刻著中華民族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這一時代先鋒和民族脊梁,洗雪百年屈辱,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歷史新篇章,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該片在歷史敘事中貫穿理論邏輯,在邏輯推演中呈現歷史原貌,論點正確鮮明,史料翔實豐富,既有宏大的歷史視野,又有生動感人的歷史細節,展現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共產黨形象。
選材精當,故事情節感人。精選歷史素材愈加顯現文獻專題片的功力和魅力。這部文獻專題片善於“抓第一”,第十八集《擺脫貧困》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年首站考察都牽挂著困難群眾,黨中央連續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成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國共產黨人心中始終裝著人民,始終堅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善於講夢想,第十五集《復興之夢》展現出一幕幕動人場景,在民族復興之路上中國女排精神激勵著每一個追夢人,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鼓舞著每一個奮斗者,鄒彬一把泥刀“砌”上世界大舞台的追夢故事勉勵著每一個年輕人。追夢人的足跡讓中國夢照進了現實,照進了人們的心田。善於講成就,第二十四集《千秋偉業》把民族偉大復興比喻為“一場接力跑”,黨領導人民跑出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國的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世界經濟的第一引擎。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善於論英雄,生動的歷史畫面既有李大釗、向警予、陳延年、方志敏、惲代英、彭湃、楊靖宇、狼牙山五壯士、劉老庄連等一大批革命烈士視死如歸,也有龔全珍甘祖昌夫婦、時傳祥、吳運鐸、申紀蘭等勞動模范頑強奮斗,還有雷鋒、王進喜、焦裕祿等先進典型忘我奉獻。英雄來自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正如預告片扣人心弦的畫外音,令人動容。“無數個你們站出來,才有無數個我們站起來。”“無數個你們敢去相信明天,才換來無數個我們日新月異的今天。”
匠心獨運,技術手段創新。精品力作最能展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氣息。這部文獻專題片力求“政論情懷、故事表達”,注重思想性、藝術性、欣賞性相統一,巧妙運用宏大敘事與微觀刻畫結合的藝術手法,提升觀眾的藝術審美境界。片頭設計開宗明義,每一集均以重大歷史場景再現和同期聲點評作為序幕,以先聲奪人之勢渲染主題,例如,第十六集《改革攻堅》表達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時代宣言”、第十七集《法安天下》道出了黨中央厲行法治的堅定決心、第二十集《美麗中國》蘊含著山脈河流以及孕育於此的中華民族的健康等,這些開場白和畫面既暖場又走心。音像素材代入感強,創作團隊運用生動鮮活的史料輔証宏大敘事,借助豐富翔實的數據闡釋歷史成就,精選使用許多珍貴文稿和一手資料,實地採訪人民群眾、英模人物、革命者親屬、歷史當事人、知名學者和外國專家,極富歷史感和時代感。拍攝過程氣勢恢宏,運用航拍鏡頭,把握特效和音效,長橋遠架、高鐵飛馳、“蛟龍”探海、神舟飛天、“天眼”探空、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國產航母入列……一幀幀畫面精美無比,讓人目不暇接。科技手段創新運用,全片制作了長達126分鐘的4K超高清三維動畫,首次在片中部分使用了8K超高清拍攝手段,引入了人工智能(AI)影像修復技術,充分呈現“5G+4K/8K+AI”的技術創新成果。該片贏得了廣大觀眾普遍好評,獲得了專題片創作者和攝影攝像愛好者頻頻點贊。
青史如鑒耀千秋。在全黨全國人民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敢教日月換新天》隆重播映,有助於黨員干部群眾銘記奮斗歷程,擔當歷史使命,從黨的奮斗歷史中汲取前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