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集體智慧在合作創新中的生成與應用

2021年06月04日17:07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周詳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集體智慧在協同創新中的生成與應用研究》(項目批准號為:12BSH053),最終成果為專著《集體智慧在協同創新中的生成與應用》。課題組成員有:曾暉、張闊、陳浩、姚琦、吳國來、張澤宇、祖沖。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該成果旨在採用多重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探討協同創新群體集體智慧及其影響因素,重點關注集體智慧生成過程、進化趨勢的基礎與社會心理機制,逐步探索“人—機—網絡多重混合系統下的集體智慧”,以超越單純運用個體智力、人工智能和一般網絡社群的有限貢獻,並從綜合的角度提出基於創新群體集體智慧生成機制的對策。

該成果運用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兼顧宏觀組織與微觀過程揭示創新群體集體智慧生成的基本問題和內部機制,為創新協同集體智慧的前沿研究提供參考。實踐方面,基於集體智慧的評估與制約因素指導協同創新群體的創新實踐、進行高效能創新群體建設,為政策制定部門制定更適合中國現階段國情的協同創新政策提供參考。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一)集體智慧的理論模型較為多樣

目前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集體智慧主要是人類背景的集體智慧研究,主要涉及傳統群體研究以及網絡群體研究。但總體來看並不存在一個一般性理論可以囊括所有現存研究並為未來的研究提供指導。因此,該成果嘗試對現階段內集體智慧的理論模型進行歸類綜述,將其區分為分類模型、屬性模型、基因模型、網絡模型和過程模型五種,從而勾勒出此領域理論研究概貌,為整合理論的出現奠定基礎。

(二)協同創新中集體智慧存在明確的統計學証據及影響因素

合作學習以小組的活動為基本形式,群體互動、群體表現和決策的研究有利於解答合作學習的研究和應用中所面臨的難題。研究探索了合作學習群體中是否存在集體智慧,研究二比較了互動小組和名義小組在創新觀點產生任務中的表現,研究三考察了合作學習小組在群體決策中的表現及其成員的觀點和主觀自信的影響。研究表明,圍繞長期合作學習小組中的集體智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表明,在長期合作學習小組的多重任務表現中存在代表群體整體一般能力的C因素,即存在集體智慧﹔在創新觀點的產生中,社會影響不利於集體智慧發揮作用﹔在困難問題解決的判斷與決策中,集體智慧發揮的作用更明顯,較不會受到個別成員的主觀自信、實力和多數人意見左右。在合作學習等群體活動中可通過策略選擇和規則設置促進集體智慧發揮作用。

(三)分布式認知和社會性別角色會對集體智慧具有重要貢獻

研究從分布式認知理論出發,以復合型復雜任務小組討論為情境,通過質性研究方法,深入探索集體智慧的生成機制及其影響因素。個體認知中的結構化信息、內容性信息和行為通過信息節點的交互作用形成分布式認知,並在群體氣氛的影響下生成集體智慧。而個體的性別、社會性別角色及性別組合通過兩條路徑對集體智慧發生作用:一是直接對集體智慧生成的必需信息及其分布式交互流程產生影響﹔二是通過群體氣氛對集體智慧的生成產生影響。其中,女性和社會性別角色女性化成員表現出較多的關系定向行為、開放與接納行為,利於群體氣氛建設。社會性別角色雙性化和未分化成員更易產生帶結構化信息的行為,利於分布式交互流程的完成。單一及不平衡的性別組合易出現贊同型信息節點,利於群體氣氛建設,平衡的性別組合更易出現否定型信息節點,成員更喜歡自我表現,更易出現關系沖突。

(四)計算機支持解決方案有利於應對協同創新中頭腦風暴法的缺陷

協同創新中的頭腦風暴法存在生產阻塞、評價擔憂和搭便車者等諸多問題可通過設計較好的計算機支持下的協同創新工具。例如美國的電子頭腦風暴系統(Electronic Brainstorming System,EBS)、創造開發協同工具(Envisionmentand Discovery Collaboratory,EDC)、日本的Caretta、德國的i-LAND(投影牆、獨立創作台、合作台和公共椅)、中國台灣的思想風暴幻方(Idea Storming Cube,ISC)等。

(五)個體智慧和創造力與群體智慧和創造力間存在轉化機制

個體與群體智慧和創造力的轉化可在社會互動、文化氛圍、動機等要素作用下實現。根據合作創新的結構要素和培養途徑及個體創造力向團體創造力轉化的關鍵和創新氛圍的特點,提取團體合作創新的要素和步驟,把培養合作能力和激發創新進行有機結合,建構了對團體合作創新進行干預的由價值認同、目標共享、動機定向、氛圍營造、技能擴展五個模塊單元構成的機制與干預模型。注重整合個體層面和社會系統層面進行創造力研究,例如把創造力視為社會系統的產物,從社會模仿、個體身份認同和社會規范的交互作用進行考察,將個體的身份認同和社會中盛行的規范、價值、行為聯合在一起共同進行探討。

(六)建構編制的科研團隊創造力量表可用於團隊創造力評估

團隊創造力是具有多樣化知識和技能的團隊成員在內外部環境和氛圍的影響下,通過一系列的成員互動行為和整合創造活動,創造出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或服務。結合團隊創造力的新近研究,提出團隊創造力是成員、創造過程、創造氛圍、創新成果四個因素的綜合,通過項目收集、預試和正式施測進行量表構建及其心理測量學指標檢驗。結果表明,高校科研團隊創造力量表包括團隊成員的創造性工作能力、團隊創造互動過程、團隊工作的意義與價值、團隊創新氛圍四個維度,共23個項目,包括1個測謊項目,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七)可借助計算機模擬探討基於多主體的團隊創造力

基於復雜適應性理論使用NetLogo(5.2.0)軟件對團隊創造力進行計算機模擬。依據創造力與個體內在動機、人格特征、社會特征以及認知架構的密切關系,提出團隊創造力的認知行動模型。該模型根據個體特征分配執行不同的認知行動:問題界定、發散性探索、分析整合、評價總結。執行相同認知行動的成員個體形成團隊中新的小組結構:控制組、分析組、探索組。團隊創造力根據團隊所有成員的創造力總和、產生新產品的數量進行評價。模型提供了團隊成員個體的行動模式,隨時間流動和交互作用團隊創造力會隨著成員特征的變化產生改變,該變化通過計算機模擬呈現。

三 成果的對策建議

(一)充分發揮不同社會性別對促進集體智慧的作用並合理開展性別教育

該成果表明,個體的性別、社會性別角色及性別組合通過兩條路徑對集體智慧發生作用:一是直接對集體智慧生成的必需信息及其分布式交互流程產生影響﹔二是通過群體氣氛對集體智慧的生成產生影響。其中,女性和社會性別角色女性化成員表現出較多的關系定向行為、開放與接納行為,利於群體氣氛建設。社會性別角色雙性化和未分化成員更易產生帶結構化信息的行為,利於分布式交互流程的完成。單一及不平衡的性別組合易出現贊同型信息節點,利於群體氣氛建設。平衡的性別組合更易出現否定型信息節點,成員更喜歡自我表現,更易出現關系沖突。女性和男性具有人的三大系統屬性,即生理人、心理人和社會人。其本質在於社會性及社會性制約下的全部屬性,由此而決定了兩性在歷史上尤其是現代社會生活中無法替代的廣泛而深遠的價值。性別教育與情感教育的目標是兼顧雙性化教育的價值、尊重兩性差異下促進兩性和諧,並將兩性間的積極相處模式推及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種族、地區和國家的和諧相處。人類性情感與社會性等重要心理能力的發展始於嬰兒期,有必要在家庭、幼兒園和大中小學開展持續性的情感教育、性別教育和社會性發展教育。

(二)採用基於心理規律的計算機輔助系統支持協同創新

一方面,採用基於多主體的團隊創造力計算機模擬對動態的團隊創造力認知行為的演變機制進行研究。另一方面,採用基於心理規律的計算機輔助系統支持協同創新。基於頭腦風暴法的協同創新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計算機支持下的協同創新必定會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而協同創新工具的設計則需要心理學提供理論、計算機科學提供技術等多學科的共同支持。未來的計算機協同創新工具應逐漸實現軟件化、簡潔化和低成本化,使協同創新工具得以普及,方便團體的使用,更好地促進創新工作的開展。

(三)對集體智慧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有效評估與干預

評估方法包括統計評估和量表評估。集體智慧是與個體智力相對應的,在問題解決、決策和適應環境中由群體表現出的相對穩定的能力,依據該成果結合多重任務表現考察長期合作學習小組中集體智慧存在的統計學証據,可對不同群體的集體智慧採用多任務結合表現的方式進行評估。同時,編制對應集體智慧表現的細分量表,如團隊創造力量表等對集體智慧進行細化評估。編制對應集體智慧影響因素的細分量表,對集體智慧影響狀況進行評估。並依據集體智慧的表現極其影響因素進行促進集體智慧的干預,如增加群體異質性互動、改變群體壓力與群體氣氛、消除集體認知固著、開展集體記憶與交互式記憶訓練、通過社會文化作用和行為決策范式助推,等等。

四 成果的價值

(一)學術價值

第一,兼顧宏觀組織與微觀過程領域利於揭示創新群體集體智慧生成的基本問題。第二,多重因素整合利於探討其共同作用的內部機制。第三,發展新的以協同創新集體智慧為對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四,為創新協同集體智慧的前沿研究提供參考。

(二)應用價值

第一,可基於集體智慧制約因素指導協同創新群體的創新實踐。第二,可依據協同創新過程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原理進行高效能創新群體建設。第三,可為政策制定部門制定更適合中國現階段國情的協同創新政策提供參考。第四,關注特殊人群的創造力,例如探討了精神分裂與創造力的共享機制與交互意義,除去二者間顯而易見的不同之處,它們分享著基因、神經遞質、潛在抑制和人格等共享機制。基於共享機制,二者間存在交互意義:精神分裂症對於創造力提高的作用﹔高創造力對於精神分裂症治療的意義。

(責編:劉瓊、王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