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遼寧: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發表五周年座談會發言摘編

2021年06月01日15:50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發表五周年座談會發言摘編

著力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的創造力發展能力競爭實力

遼寧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 石堅

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地位和重大作用,突出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鮮明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任務,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著眼時代和實踐發展要求,全面回答了事關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長遠發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

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植根於當代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隻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深刻揭示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大邏輯。隻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有魂有根,才能更好地識別唯心主義觀點、抵御歷史虛無主義謬論,進而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哲學社會科學隻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牢固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堅持為人民著書立說,才能創作出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研究成果。五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我省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全省社科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舉旗幟、聚民心,把方向、強陣地,做學問、出精品,興文化、育人才,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5·17”講話內涵豐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學而時習之,必須掌握核心要義,在新時代守正創新、深入貫徹落實,著力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的創造力、發展能力、競爭實力,不斷推動我省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貢獻力量。全省社科界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系列講話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增強做好新時期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提振團結奮斗、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精氣神,不斷開創我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新局面。

 

感悟思想偉力擔負時代使命

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鄧泉國

重溫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貫徹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一以貫之的要求,深刻感受到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重視,深刻認識到在新發展階段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所擔負的職責和使命。

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首要任務就是要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述學立論、建言獻策中,感悟思想偉力,擔負時代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這要求我們把握兩個重大問題:一是政治屬性。在總書記提出的“五個面向”“五個迫切需要”中,擺在首位的是“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問題,實質反映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政治屬性問題。這就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始終堅定政治立場,保持政治定力,嚴守政治紀律,強化政治擔當,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二是人民立場。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主體。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既要能夠用學術講政治,又要善於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裡,滿足人民需要、回應人民關切,以生動的表達方式、鮮活的群眾語言,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問題是實踐的起點、創新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論思維的起點決定著理論創新的結果。理論創新隻能從問題開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面對“兩個大局”,如何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立足回答“世界之問”和“時代之問”,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寬廣視角,聚焦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反映現實、觀照現實。

 

五個方面發力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

遼寧大學黨委書記 周浩波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是新時期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五年來,我省高校貫徹落實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引領,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和全國重點馬院建設重大任務為牽動,努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就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確立了引領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行動綱領。總書記指出的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中,高校是最龐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支力量。高校要發揮學科優勢,在建設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任務中走在前列,發揮重要作用。

五年來,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距離總書記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將繼續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下大力氣在以下五個方面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一是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航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的頂層設計,確保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中的指導地位。二是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為牽動,實施優勢集成戰略,形成局部優勢,使優勢學科更優,不斷提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權。三是立足遼寧實際,大力發展特色學科,使特色學科更具特色。四是以新文科發展為契機,大力發展新型學科和交叉學科,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五是堅持服務社會的發展方向,聚焦遼寧振興發展需求,開展咨政研究,推進理論研究與咨政服務深度融合,為服務遼寧振興發展、繁榮我省哲學社會科學作出新貢獻。

 

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政策創新

東北財經大學校長 呂煒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獻,是新時代指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指導性綱領。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當前和未來一個歷史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面臨的最大實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黨治國理政面臨的主要矛盾。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始終圍繞黨和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大局,准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圍繞中國問題、立足中國實踐,推進形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當前,推進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是新時代遼寧改革發展的最大實踐問題,堅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新時代推進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匯聚起磅礡精神動力和思想力量,是歷史賦予我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政治責任和光榮使命。

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賦予東北地區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戰略使命,提出做好“六項重點工作”要求,為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根本遵循。當前和未來一個歷史時期,我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首要任務,就是深入圍繞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大實踐問題,圍繞維護“五大安全”戰略定位、做好產業振興“三篇大文章”“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發展以及“七個新突破”重點要求,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政策創新,豐富和發展扎根遼寧實踐、富有遼寧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充分發揮和釋放出高校的“智庫”效能

沈陽建筑大學黨委書記 董玉寬

我省高校要深入學好“5·17”講話,將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豐碩成果應用到高校的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中,充分發揮和釋放出高校的“智庫”效能。一是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全過程,大力加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將馬克思主義之魂融入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血液之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二是高校要不斷深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闡釋和思想引領,把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成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堅強前沿陣地和研究哲學社會科學的高端學術殿堂。三是高校要搞好咨政服務,把有優勢的學科建設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新型重點智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高校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智庫,是理論專家和技術人才聚集地、理論與實踐結合點,要加強黨的基本理論研究,加強對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問題的前瞻性研究,加強對重大現實問題和突出矛盾的對策性研究,及時反映重要思想理論動態,提出有價值的對策建議,當好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的“思想庫”“智囊團”。我省高校要牢記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要不斷研究探索,為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貢獻我們的力量,同時在各自學科領域和專業領域內,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使相關研究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結合點。

 

在為時代著書中成就“大我”在為人民立傳中實現價值

遼寧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 梁啟東

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首先要解決學術研究的立場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哲學社會科學為誰著書、為誰立說,是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隻有堅持了人民的立場,真正“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裡”,哲學社會科學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就是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就要培育濃厚的家國情懷,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新時代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把學術研究融入我國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在為時代著書中成就“大我”、在為人民立傳中實現價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強化學術研究的大眾意識。

要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悉心傾聽民意、集中民智,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把論文寫到大地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就要強化學者的職業良心和道德意識,改善學風和文風。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一起來,努力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 宋永臣

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主要回答了三個問題:即哲學社會科學地位如何、需要什麼樣的哲學社會科學以及怎樣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對於哲學社會科學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於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於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論斷把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表明了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強調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意義。

對於需要什麼樣的哲學社會科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方向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即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定位為新時期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提出了要求。

對於怎樣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其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其二,要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這是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根本保証。今年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指出,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回答好這一重大課題,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深入實施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

遼寧師范大學副校長 岳崇興

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什麼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怎樣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充分肯定了哲學社會科學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作用,是新時代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綱領性文件,為新時期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省高校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緊密聯系遼寧實際和我校實際,堅持理論創新,推動我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要求,秉承“以人為本,質量至上”的辦學理念,堅持思想引領,創新機制體制,轉變發展方式,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政治導向與思想引領作用,加快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隊伍建設、國際交流有機結合的工作格局,全面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遼寧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和遼寧師范大學建校70周年。百年滄桑,70年巨變。我們將以此為新契機、新起點,邁開新步伐,鋪展新畫卷。繼續深入推進我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充分發揮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優勢,整合資源,挖掘潛力,深入實施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完善體制機制,激發活力,提升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社會能力,為遼寧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把哲學社會科學的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

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田鵬穎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更加重要。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

一是必須始終堅定思想理論“主心骨”。把哲學社會科學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必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始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我們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的思想理論“主心骨”。二是必須深刻總結偉大實踐經驗。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有這些,都需要哲學社會科學進行反思、總結、提升。總結偉大經驗、升華偉大經驗的過程就是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過程。三是必須深度關注當今時代課題。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已經成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必須面對的重要時代問題。與其相聯系,如何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都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給予高度關注。四是必須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期待。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視野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至高無上。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必須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需要。

 

求真務實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快速可持續發展

遼寧大學教授 王振宇

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發表之后,我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距哲學社會科學強省的建設還有較大的差距。值此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發表五周年之際,十分有必要將遼寧的哲學社會科學納入全面振興戰略,堅持兩個輪子同等重要、不可偏廢,不斷打造遼寧哲學社會科學軟實力。

為此建議:一是要提高認識,實施遼寧哲學社會科學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東北特別是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也包括哲學社會科學振興發展。在加快推進我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同時,積極為我省補齊思想觀念、制度政策、作用機制等某些弱項和短板提供理論支持。二是要求真務實,切實將學問做到遼寧大地上。廣大社科工作者特別是社科研究機構,應立足遼寧老工業基地各類場景豐富多元等比較優勢,樹立正確的學術觀點、價值觀,從我做起,時不我待,堅持釘釘子精神、工匠精神,甘於寂寞,勇於坐冷板凳,淡泊名利。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堅持眼力、聽力、腳力、手力、腦力並行,練就做學問的本領。勇於諫言、善於諫言、有能力諫言、心平氣和諫言,服務於各級黨委政府科學決策。三是要尊重規律,改進營“研”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進考核制度,賦予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更多自主權,充分調動從業人員積極性、主動性。要充分尊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克服短期困境,增強包容性,對標對表,增加遼寧哲學社會科學財政投入,增強項目研究資助強度,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快速、可持續發展。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