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蘊智:甲骨治學路 傳薪有斯人

王蘊智2021年05月20日09:54來源:光明日報

講述人:河南大學甲骨學與漢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王蘊智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甲骨文等學科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我倍覺喜悅,深感唯有踏實篤定、潛心鑽研,才能讓治學傳統薪火相傳。

1977年,高校招生制度恢復,我有幸走進大學校門,后又在河南大學於安瀾先生門下讀碩士研究生、在吉林大學姚孝遂先生門下讀博士研究生,專攻古文字學。於老和姚老都主張做學問應當遵守傳統且不為傳統所縛。於老要我進行古典文獻、文字聲韻訓詁等方面的系統訓練,並告誡我:“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姚老則要求我對同源字族問題進行研究,並叮囑我:“獨立思考、花大力氣佔有第一手資料。”歷經無數個廢寢忘食的日子后,我終於寫成學位論文《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現象探索》。

博士畢業后,我回到故鄉河南,從事甲骨文與古代文明的教學研究工作,盡可能地把恩師的治學品格傳給弟子們。

平時,我用自己的津貼購置專業圖書與師生共享,工作室裡布置多種勵志字畫或放大的甲骨文彩版,其中的甲骨文書聯“守身如執玉,為學若登山”格外醒目。學生們多以此作為治學標准,質朴厚道、認真專注。比如,陳年福博士執著於甲骨文計算機信息開發,長年節假日不休息,已將32種著錄甲骨的原文與釋文輸入檢索系統﹔劉風華博士論著嚴謹,行文前逐一審核著錄原片,比勘校訂各家釋文,成果在其研究領域獨樹一幟﹔張軍濤博士收集了不同類型的龜甲、胛骨標准版,用一年多時間,綴合不同組類的甲骨130多組……我們在原有甲骨學與殷商文明研究協同創新平台基礎上,建立了河南大學甲骨學與漢字文明傳承發展研究中心﹔2020年11月,團隊牽頭協同多個學術機構建立了“甲骨文與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形成五個特色研究方向。

今后,我和團隊將繼續展開全方位、基礎性的文字整理與研究工作,期待在甲骨文史料排譜、甲骨文等大型辭書編纂方面有所收獲,不負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讓這個學科“有人做、有傳承”。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