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隻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近三年來,哲學社會科學界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引,努力進取,積極開拓,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為己任,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宗旨,學科體系不斷健全,學術體系不斷完善,話語體系不斷增強。
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大體系”建設的重要論述,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指導方針。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張文宏認為,要以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實証研究和理論研究的起點,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解決目前學科體系不健全、學術體系不完善、話語體系不到位的問題,為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龔雲表示,一個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質,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哲學社會科學來回答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時代呼喚哲學社會科學界加強“三大體系”建設。
談到“三大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柯平表示,“三大體系”建設是基於我國的現實提出來的,明確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從現實出發、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有利於形成學科建設、學術研究與社會緊密結合、融為一體的新格局。“三大體系”建設為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標。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對於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增強學科自信、學術自信、話語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三大體系”建設也為高校社科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將大大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三大體系”建設鼓舞著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大膽創新,引領著哲學社會科學向未來邁進。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韓震提出,“三大體系”建設體現了我國根據自身問題思考學術研究,標志著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實現從跟跑、學習、模仿到自主發展。增強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特別是“三大體系”建設。“三大體系”建設的提出,有利於增強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提升中國的文化影響力。
相輔相成 互為基礎
對於如何正確認識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三者之間的關系,張文宏表示,學科體系是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基礎,學術體系是學科體系建設的核心,話語體系是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的具體表現。學科體系標志著一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包括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這兩個基礎任務。學科體系直接決定了學術體系的水平與話語體系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學術體系作為學科體系建設的核心,其主要的職能是立足實際,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體系和思想觀點,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批判意識的哲學社會科學后備人才,提高全民的哲學社會科學素養。話語體系是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建設成效的具體體現,表現在預測與解釋世界范圍內的重大社會經濟事件、影響國家重大公共政策和社會政策的出台與完善。
在柯平看來,學科體系是學科建設的主要內容,建設面向世界又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目標﹔學術體系是學術研究的主要目標,建設面向國際又具有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是學術研究的重要任務﹔話語體系是學術傳播的基本功能,建設面向全球又具有中國自信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是話語傳播的基本要求。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三者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共同促進。
“‘三大體系’相輔相成、互為基礎。”龔雲認為,學科體系是基礎,學術體系是保障,話語體系是反映形式。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健全學科體系。要把作為指導性學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學科做大做強,把基礎學科做扎實,鞏固優勢學科,發展新興學科、冷門學科。要讓學術體系圍繞學科體系展開,並通過話語體系的創新呈現出來。
建設成就突出
談到近三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在“三大體系”建設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柯平從以下方面進行了總結。第一,徹底糾正了過去哲學社會科學界簡單照搬國外學科體系、片面追求西方學術體系、以發達國家的學派和學者觀點為話語標准等錯誤傾向,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讓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有了明確的方向。哲學社會科學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得到加強,學術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第二,哲學社會科學界取得了許多既有理論高度又能指導社會實踐的重大成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努力深入實踐,積極承擔國家重大項目,不斷開展社會服務。第三,“三大體系”建設全面鋪開,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正在形成。學科體系在方位上有了新的突破並展開新的格局,學術體系在領域上不斷豐富和完善,話語體系在要素上有了更多的中國元素和現代風格。
韓震表示,我們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現代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也初步具備了自己的話語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教材體系建設成就也非常顯著。學術研究的深度、新穎度、創造力越來越強。學術自覺、學術自信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具有自己的特色,越來越彰顯獨立性、自主性。
張文宏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始終立足於中國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用中國理論講述中國故事,不斷繁榮發展著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為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貢獻著中國智慧。今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將繼續在“三大體系”建設的指引下創造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