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宋月紅: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夯實基礎、提供助力

宋月紅2021年05月14日15:38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夯實基礎、提供助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穩步推進。圖為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展的“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樊甲山攝/光明圖片

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如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指出

 

作者:宋月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面臨的形勢與任務,深刻闡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突出強調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國際話語權中的優勢與特點,以增強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生命力、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五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立時代潮頭、發思想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全方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教材體系、評價體系和傳播體系,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提質增效。大力開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充分發揮智庫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在挖掘傳統文化資源的基礎上,研究闡發、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扶持“絕學”、冷門學科薪火相傳。大力推進科研誠信建設,健全完善科研誠信管理工作機制和責任體系。

歷史是一切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組建中國歷史研究院,研究制定新時代中國歷史研究發展規劃,牽頭實施新編中國通史纂修。組建中國非洲研究院,促進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聚焦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開展多方面多渠道多領域交流合作,推動中華文化和當代中國價值理念走向世界,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

就世界范圍而言,當今思想文化既交流互鑒又激蕩碰撞。特別是西方長期掌握著文化霸權、左右著世界輿論格局,屏蔽真相、顛倒是非的情況時有發生。為此,亟待下大氣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著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

更好發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用,必須堅定文化自信。胸懷“兩個大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引導社會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

更好發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用,必須堅持創新發展。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與大勢,以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活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統籌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厚植學科理論根基、增強學術原創能力,培育和彰顯中國學術特色、風格與氣派,高質量打造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國之重器”“國之利劍”。

更好發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用,必須加強話語權建設。深入研究當代中國價值理念,著力概括提煉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通過“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不斷提高中國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國際知曉率和認同度,提升我國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拓展對外傳播、對外交流陣地,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