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習近平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這些殷切期望

2021年05月14日14:30來源:黨建網微平台

原標題:習近平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這些殷切期望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他曾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這一方面的部分重要論述,與您一起感受他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深切寄望。

 

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

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走出象牙塔,多到實地調查研究

要推出具有獨創性的研究成果,就要從我國實際出發,堅持實踐的觀點、歷史的觀點、辯証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在實踐中認識真理、檢驗真理、發展真理。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裡。哲學社會科學包括文化文藝不接地氣不行,要解釋現實的社會問題,開什麼處方治什麼病,首先要把是什麼病搞清楚。要把好脈,中國身體怎麼樣,如果有病是什麼病,用什麼藥來治,對這心裡要透亮透亮的。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時的講話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回答好這一重大課題,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2021年5月9日,習近平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

 

構建中國特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我們中國人必須用我們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並決定什麼東西能在我們自己的土壤裡生長起來。”隻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中國特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時的講話

 

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

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樹立良好學術道德,自覺遵守學術規范,講究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崇尚“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一起來。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執著堅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要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嚴肅對待學術研究的社會效果,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以深厚的學識修養贏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風氣,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新時代的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把個人的藝術追求、學術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緊緊結合在一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要堅守高尚職業道德,多下苦功、多練真功,做到勤業精業。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市場經濟大潮面前自尊自重、自珍自愛,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良好職業道德體現在執著堅守上,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最后達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時的講話

(責編:王小林、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