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等收入階段中國技術進步方向和生產率提升研究

2021年04月15日14:56

吉林大學商學院董直慶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等收入階段我國技術進步方向和生產率提升研究》(項目批准號為:14BJL031),最終成果為研究報告《中等收入階段中國技術進步方向和生產率提升研究》。課題組成員有:王林輝、蔡嘯、李政、蔡玉程、胡果榮、苗淼。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中等收入階段我國技術進步呈資本偏向性與技能偏向性均逐漸減弱的特征,且對要素生產率形成非對稱影響。現有研究更多關注中性技術進步,忽視技術進步發展的新態勢,並未深入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轉軌時期技術進步方向的形成機制,也未能深入研究技術進步偏向性與生產率提升的關系。因此,該成果演繹了技術進步方向的內生化過程,深入研究了中國在中等收入階段技術進步方向的形成機理,進一步分析了技術進步偏向性對要素生產率的非對稱作用機制,研究極富理論價值。轉軌時期要素低效配置甚至錯配現象普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低且改進空間過於狹窄。該成果在技術偏態約束下測算全要素生產率,考察偏向型技術進步及其與要素錯配對生產率的影響,通過提高要素質量、偏向型技術進步、要素適配性及要素結構優化方式,豐富生產率提升的思路,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重要觀點及對策建議

(一)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1.技術進步方向的形成機理及其作用效應

建立技術進步有偏型CES生產函數,在資本與勞動及技能和非技能勞動要素層面,分析技術進步方向的內生形成機理。發現技術創新利潤決定技術創新方向,技術進步方向存在價格效應和市場規模效應,其中要素價格、市場規模和路徑依賴都將有效影響和改變技術進步方向﹔要素投入並非外生影響技術進步方向,要素質量和要素投資利潤率變化將耦合發揮作用改變技術進步的方向和偏向強度。同時,在技能與非技能勞動層面引入個體的教育選擇內生化技能勞動,發現技能勞動通過教育回報率改變勞動供給進而轉變技術進步方向。

2.技術進步偏向性與資本生產率關系

該成果從生產者利潤最大化與消費者效用最大化角度構建理論模型,演繹技術進步在資本與勞動層面的偏向性與資本生產率的作用關系。結果發現:(1)技術進步偏向於何種要素取決於技術進步的要素相對增進形態,但在不同要素替代彈性下技術進步方向不同,技術進步偏向性受市場規模效應和價格效應共同影響﹔(2)技術進步偏向性對資本生產率作用顯著,且與資本質量有關,技術與資本的融合程度越高,資本質量提高的速度越快,技術進步偏向性對資本生產率的影響就越大,將通過節約資本使用和提高資本質量方式提升資本生產率。

3.技術進步偏向性與勞動生產率關系

該成果建立包含資本、技能和非技能三要素的雙層嵌套CES生產函數,在技能與非技能勞動要素層面分析技術進步方向與勞動生產率的作用機理。同時,構建勞動力質量結構指數,利用省際面板數據考察技術進步技能偏向性、勞動力質量結構對勞動生產率的作用。結果發現:(1)技術進步技能偏向性與勞動生產率表現出顯著相關性,表明技術進步技能偏向性將通過提高技能勞動生產率方式改變整體勞動的生產率,當然,由於技能和非技能勞動供給的影響,當技術進步偏向於提高技能勞動生產率的同時也可能抑制非技能勞動生產率增長﹔(2)技術進步技能偏向性、勞動力質量結構與勞動生產率的影響顯著為正,技術進步偏向性通過優化勞動力質量結構方式提升勞動生產率。

4.技術進步偏向性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來源

該成果從技術進步方向視角分解經濟增長率和全要素生產率,估計資本—勞動要素替代彈性、技術進步偏向性及其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的影響。之后從技能與非技能勞動視角構建CES生產函數,將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分解成技能勞動效率變化率等四種效應,並分別考察這四類成分對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結果發現:(1)在中等收入階段技術進步偏向性指數顯著為正,表明技術進步朝偏向於資本和技能勞動方向發展,中等收入階段和低收入階段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和要素增進型技術進步的貢獻存在差異,勞動增進型技術進步在中等收入階段仍是生產率增長的主要來源﹔(2)基於技能與非技能勞動的分解結果發現,非技能勞動效率的變化率對於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最大,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貢獻強度逐年提高,說明現階段非技能勞動在勞動就業中仍佔決定性比重,非技能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發揮主導性作用,忽視非技能勞動效率的提升將不利於全要素生產率增長。

5.技術進步偏向性、要素錯配及其效率損失

該成果引入不完全市場條件,採用要素錯配系數表征要素錯配水平,測算不同階段、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要素錯配度及其引發的效率損失情況,並進一步考察技術進步偏向性的作用。結果發現:(1)我國地區和行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勞動和資本錯配,要素擁擠與稀缺現象並存,相對於勞動,資本錯配更突出,要素流動障礙引發我國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存在較大差距,實際產出約佔潛在產出的64%∼70%,中等收入階段要素配置效率持續為正但逐年下降,資本錯配改善提高產出效率約1.17%,而勞動錯配改善提升產出效率約0.31%﹔(2)中等收入階段經濟增長主要歸因於要素投入貢獻,產業結構變遷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作用甚微,技術進步偏向性對要素錯配的作用存在雙刃劍效應,卻有利於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6.要素稟賦與技術進步方向的適配性

該成果將全要素生產率分解為三部分———資本增進型、勞動增進型技術進步以及技術進步偏向性效應,分析三者對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結果發現:(1)全樣本八大產業技術進步偏向性效應TBC均為負值,表明產業要素稟賦與技術進步方向非適配,抑制全要素生產率增長﹔(2)中等收入階段,各產業勞動增進型技術進步對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呈現M形特征,由於工業行業資本與勞動之間互為替代關系,要素供給能夠適應技術進步方向的變化,從而有助於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其他行業技術進步方向與要素稟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適配導致TFP增速下降﹔(3)測算八大產業中等收入階段資本與勞動錯配系數,從另一視角解釋要素稟賦結構與技術進步方向的適配性問題,印証各行業技術進步偏向性效應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差異,從八大產業要素錯配方面來看,隻有工業行業資本錯配系數相對接近1,表明中等收入階段工業技術偏向性對全要素生產率的促進作用,既來自資本要素配置效率,也來自要素稟賦與技術進步方向變化的適配性。

(二)對策建議

1.關於轉變技術進步方向的政策建議

在特定要素稟賦條件下,技術進步方向存在價格效應和市場規模效應。技術進步偏向性方向和強度差異將非對稱改變要素生產率和要素收入分配結構,如何轉變技術進步偏向性方向成為關鍵。依據要素稟賦和技術水平,制定不同類型技術創新政策,激勵技術創新朝節約稀缺要素或使用豐裕要素方向發展。

2.關於勞動力質量提升生產率的政策建議

建立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勞動力質量,滿足技術進步技能偏向性環境下經濟發展對技能勞動的需求,提高勞動質量方式提升勞動生產率。我國勞動參與度、適齡人口和人口增長率下降,勞動力數量減少且人口紅利消失,制定不同類型的教育政策和再培訓政策,激勵提升勞動力質量將人口紅利轉為人才紅利。

3.關注資本質量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政策建議

一方面,技術進步愈加表現出與資本相耦合的趨勢,伴隨我國技術進步和技術差距縮小,需要制定不同類型技術產品進口激勵政策改變技術引進結構,提高技術引進的效率。另一方面,生產率提升將更依賴自主研發,制定技術創新和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將提高技術創新效率。此外,在中等收入階段,前沿技術進步將通過提升資本質量方式提高要素生產率,我國設備資本相對於建筑資本的質量提高更快,制定不同類型資本品的進口政策及機器設備升級改造激勵政策提升生產率。

4.關於消除要素錯配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政策建議

一方面,通過深化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和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我國金融業對外資本和民資的開放度,減少管制並通過市場機制配置資本,提升金融業服務於實體經濟和優化配置資本的能力。另一方面,積極推進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消除勞動力流動障礙提升勞動力配置效率。重視勞動力非自由流動引致的效率損失,減少勞動力跨行業和跨地區轉移的障礙降低勞動力流動成本,鼓勵勞動力的跨行業和區域流動提高勞動力配置效率。

5.關於提高要素稟賦和技術進步方向適配的政策建議

技術進步方向通過改變要素生產率和要素報酬方式改變要素結構,而要素稟賦和要素結構會通過要素豐裕度和要素質量方式,改變技術創新效率轉變技術進步偏向性方向和水平。依據不同地區和行業的資源稟賦特征,制定適宜技術進步政策和要素激勵政策,優化要素結構提高技術和要素的適配度。

三 成果的價值

我國經濟已進入中等收入階段,現階段人口紅利減弱、要素產出彈性逆轉、要素投入規模下降導致經濟增長步入新常態。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存量要素、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要素質量、轉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實現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技術進步在其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當前技術進步愈加表現出資本和技能偏向性,技術進步方向轉變對要素生產率產生非對稱性影響。該成果創新性地分類演繹技術進步方向的內生化過程,深入研究中等收入階段技術進步方向的形成機理,分析技術進步偏向性對要素生產率的非對稱影響。其次,轉軌時期要素低效配置甚至錯配現象普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低且改進空間有限,該成果從不同地區和不同產業考察要素增進型技術進步及其方向對生產率的影響,進一步考察要素稟賦和技術進步方向的適配性問題。該成果彌補當前技術進步方向和生產率領域的研究局限,提出技術進步方向和生產率提升的相關觀點,具有較為理論價值。同時,利用宏觀總量、產業和地區層面數據,考察技術進步方向、要素錯配、生產率增長來源,從技術進步偏向性視角解釋中等收入階段生產率提升問題,有助於實體經濟選擇適宜性技術進步方向,制定生產率提升政策。

(責編:劉瓊、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