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研究

2021年02月24日10:04

天津師范大學魏繼昆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研究》(項目批准號為:15BDJ056),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有:李磊、步新娜、李鑫、牟碩、牛婧、崔保鋒、張耀元。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該成果的研究目的在於通過梳理鉤沉、深入探討、協力攻關,力圖對延安時期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研究有所突破,以豐富延安時期黨史黨建的研究,同時也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特別是構建良好黨內政治生態提供借鑒和參考。

(1)在學術研究方面,該成果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主要運用政治生態的理論和方法,對延安時期黨內政治生態建設作了宏觀分析和微觀透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延安時期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一些特點和規律,拓展深化了延安時期黨的政治建設研究。

(2)在“以史鑒今”方面,該成果是關於延安時期黨內政治生態建設基本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可以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提供某些借鑒和啟迪。

(3)在學科建設方面,該成果聯合了多個從事黨史黨建的研究者協力攻關,並以課題為引領展開協作研究,對於促進中青年學術研究骨干的成長有所裨益。

二 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該成果的主要內容可以歸結為理論、條件、歷程、布局、成就、經驗與啟示六個方面,其中每個方面都有重要觀點作為必要的支撐和闡釋。

(一)理論:黨內政治生態的概念界定及其主要觀點

黨內政治生態及其理論是當下學術界、理論界尚未深入並急需探討的重要課題。該成果界定了“黨內政治生態”這一基本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在辨析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政治文化等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嘗試性地探討了黨內政治生態的一般理論,即主要探討了黨內政治生態的實質、特征、結構、功能等。

黨內政治生態是指特定政黨及其組織和成員所展現的黨內風氣及其內外關系的表征,是黨風的綜合反映,並深刻地影響著政風和社會風氣,同時它也規定或影響著黨的組織及其成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該成果認為,黨內政治生態的實質主要是由其階級性所決定的。對於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是由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所決定的﹔黨內政治生態具有整體性、動態性、關聯性、開放性等特征﹔黨內政治生態結構,主要由政治內生態和政治外生態所構成,它是一種關系結構﹔黨內政治生態具有引領、化育、聚合、規制等功能。

(二)條件: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有利條件與制約因素

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延安時期推進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既有難得的有利條件,又存在影響其生成發展的制約因素。研究黨內政治生態存在發展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進一步探究其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對於探究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建設規律,營造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等具有重要價值。

其有利條件主要是在建設前提下,中國共產黨日益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確立了正確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在建設平台上,中國共產黨致力於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示范區”的實驗﹔在建設主體上,中國共產黨保存、培養和造就了一支忠於革命、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黨員干部隊伍﹔在外在環境上,共產國際“七大”的轉變及其影響也不可忽視。而制約因素主要是陝甘寧邊區和其他解放區歷史上經濟文化比較落后,並處於以農民為主體的社會環境﹔中國共產黨黨內的錯誤傾向尤其是“左”傾教條主義尚未徹底肅清﹔國民黨統治的腐敗及其封建主義因素的影響嚴重存在等。

(三)歷程:初始—鞏固發展—升華

依據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實際及其特點,其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前期:延安時期黨內政治生態的初始階段(1935.10∼1938.11)。主要是圍繞黨的政治路線轉變而“擴大和鞏固黨”。這一階段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之下,堅持了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揚了艱苦的工作作風,厲行了廉潔政治”。一個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初步生成。中期:延安時期黨內政治生態的鞏固發展階段(1938.11∼1942.2)。主要是圍繞“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而加強黨內政治生態建設。后期:延安時期黨內政治生態的升華階段(1942.2∼1948.3)。主要是圍繞建設更加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使我們黨的工作更完善更健全”,特別是以中共七大勝利召開為標志,中國共產黨更加成熟,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步入了升華階段。

堅定理想信念,即“共產黨人決不拋棄其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擴大黨員隊伍,即“需要數十萬至數百萬能戰斗的黨員”﹔鍛造骨干力量,即“造就成萬數的干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即“發展黨內民主與自我批評”﹔實行廉潔政治,使共產黨人成為“十分廉潔、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報酬的模范”﹔強化約束,“堅持鐵的紀律”。加強黨性建設,即“鍛煉黨性,提高黨性,培養黨性,增強黨性”﹔開展馬克思主義學習運動,提升全黨的思想理論素養及其能力﹔加強隊伍建設,使黨員質量重於數量、干部德才並重﹔開展黨內斗爭,使黨內政治生活充滿活力﹔加強黨內團結,使全黨“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培育新風,即“提倡朴素與切實的工作作風”﹔從嚴管黨,即共產黨員若有犯法者“從重治罪”。抓住“兩個環子”,使整風與生產相互促進﹔堅持群眾路線,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探索活力之源,開拓“批評與自我批評”新境界﹔堅持“五湖四海”,不斷壯大黨的隊伍﹔堅固“戰斗堡壘”,深入推進“黨的基礎組織”建設﹔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為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注入持續發展的新動力。建章立制,中共七大黨章的制定和通過以及一系列黨內法規的實施,有力地保障了黨內政治生態的健康發展。

(四)總體布局:“六立”的彰顯

黨內政治生態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一項“工程”,它涵蓋了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道德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制度建設等諸多方面,並且彼此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同時,它又是一個長期的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因而若使黨內政治生態建設定位准確、基礎牢固、行穩致遠,就要注重承接前后、關聯各方的總體布局及其著力點建設。歷史証明,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延安時期,為了建設一個良好黨內政治生態,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指導,以投身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為依托,從時代特征、革命實際和特殊黨情出發,科學認識和准確把握了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總體布局,分別在政治、思想、道德、組織、作風、廉潔、制度等方面重點發力、協同推進,在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史上書寫了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嶄新篇章。

立向就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即“在現在,新民主主義,在將來,社會主義,這是有機構成的兩部分,而為整個共產主義思想體系所指導”,這是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靈魂引領﹔立德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這是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倫理基石﹔立功就是共產黨人“在各方面起先鋒的模范的作用”,這是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根本體現﹔立言就是堅持思想理論創新,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中國化和大眾化,這是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又一根本體現﹔立廉就是獎廉懲貪,“厲行廉潔政治”,這是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顯著標志﹔立制就是在中共黨內“制定一種較詳細的黨內法規”,這是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可靠保障。

(五)成就:黨的“肌體”更加強健與事業不斷發展

從延安時期黨的建設的實踐看,盡管歷程艱辛,自我革命不易,重點突破困難,但是為了建設一個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大黨,構建一個與國民黨腐化相區別的良好黨內政治生態,中國共產黨不畏障礙所阻,敢於開拓向前,勇於自我淨化,在極為復雜而艱難的歷史條件下,開創了黨的建設及其事業發展的新局面,譜寫了一曲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頌歌。

延安時期的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推進了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使其基礎更為堅固、發展更可持續﹔增強了自我修復能力,使中國共產黨的“肌體”充滿生機活力﹔鞏固了全黨的團結統一,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不斷提升﹔注入了新動力,使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深入發展。

(六)經驗及啟示:做到“四個堅持”

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以科學理論為引領,以宏遠戰略為目標,以扎實的行動為舉措,推進了革命戰爭年代的黨內政治生態建設並取得了卓越成就。不僅如此,更為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推進事業發展積累了極為寶貴的歷史經驗。

推進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最為重要的就是做到:1. 精神引領,即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鑄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深入推進靈魂工程,使黨內政治生態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行﹔2. 寬嚴相濟,即堅持“路線是‘王道’”與“紀律是‘霸道’”的有機統一,做到既寬又嚴,使黨內政治生態建設保障有力﹔3. 破立並舉,即堅持棄舊圖新,實行自我革命,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能力,使黨內政治生態建設始終充滿生機活力﹔4. 黨性自覺,即堅持以黨性為統領,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於制,使黨內政治生態建設始終根底深厚、扎實推進。

三 成果的價值

(一)學術價值

當下學術界對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特別是關於延安時期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是怎樣推進的,其布局如何,取得了何種成效,以及基本經驗應該怎樣總結和概括等,學術界還沒有系統而深入的探究,因而該成果具有比較重要的學術價值。該成果關於黨內政治生態理論的分析、關於延安時期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歷程的“三階段”劃分、關於以“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為核心的總體布局——“六立”的闡釋、關於基本經驗“四個堅持”的概括和總結等,都使該成果的研究富有一定的創新性。就黨史黨建研究而言,該成果彌補了延安時期革命史、局部執政史研究的薄弱環節,也深化拓展了延安時期黨的政治建設尤其是黨建“偉大工程”的研究。

(二)應用價值

該成果是一本系統研究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專著,也是一本黨內政治建設的專著,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1. 可以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構建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提供參考和借鑒﹔2. 可以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構建良好的行政生態和社會生態提供參考和啟示﹔3. 可以為黨員干部加強黨性教育、提高黨性修養提供參考。

(責編:王小林、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