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縱、廣明,均系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體現了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在新發展階段爭取主動權、奪取新勝利的戰略運籌。深入分析把握新發展格局蘊含的辯証法,對我們以科學的方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意義。
發展和安全相統一的辯証法
新發展格局既是在我國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提出來的,也是在我們黨越來越重視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的形勢下提出來的,它的每一步理論與實踐都帶有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考量。我們要悉心體悟、切實用好其中蘊含的發展和安全相統一的辯証法,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踐中推動中華號巨輪行穩致遠。
發展和安全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這明確了發展和安全的辯証統一關系。一方面,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前提都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証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另一方面,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要靠發展,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也要靠發展。沒有發展,就缺乏捍衛安全的強大實力,安全就是脆弱的、不可持續的安全。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彰顯了發展和安全相統一的辯証法。一方面,這一辯証法體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中。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如果再延續過去那種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世界工廠”發展模式,不僅難以為繼,還可能給我國的發展帶來重大風險。要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就必須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通過依托國內大市場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有利於化解外部沖擊和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也有利於在極端情況下保証我國經濟基本正常運行和社會大局總體穩定。另一方面,這一辯証法體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把握的重要著力點上。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既通過發展提升國家安全實力,又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思路、體制、手段創新,營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題中應有之義。
穩健和進取相統一的辯証法
從歷史和世界的大視野看,一個國家由大向強邁進的關鍵階段,往往也是發展的高風險期,必須把穩健與進取統籌起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作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部署的同時,重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體現了穩健和進取相統一的辯証法。
穩健和進取是辯証統一的有機整體。一是互為條件。穩健是進取的前提和基礎,立足未穩就不可能進取﹔進取了才能真正做到穩健,離開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想保持穩健也保持不住。二是互為體現。穩健是進取的方式,穩健地進才能進得有序、有效並可持續,否則就會進入失序甚至混亂狀態,在風險高企的條件下保持穩健本身就是進取﹔進取是穩健的體現,保持適當節奏和力度的進取也是穩健。三是互相促進。穩健規約進取的“度”,確保進取始終運行在適度的軌道上,防止出現超越時代條件和國力承受限度的“大躍進”﹔進取提升穩健的“質”,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就能刷新穩健的內涵,使經濟社會發展在提質增效中實現新質的穩健。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制造業第一大國,有14億多人口的大市場,有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這樣大的規模和體量決定了中國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可以經得起狂風驟雨的擊打。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遭遇過很多外部風險沖擊,最終都能穩住陣腳、持續發展,靠的就是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近幾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逆全球化趨勢加劇,有的國家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在這種情況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的重大決策,有利於實現穩健與進取的統一。一方面,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即使外需嚴重下降,對我國的沖擊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相一致的,有利於以優化的發展布局支撐起國家由大向強的新飛躍,實現在逆風逆水環境下的新進取。
自強和開放相統一的辯証法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摒棄對外開放搞單向度的自立自強,更不是拋開自立自強片面迎合世界開放發展的潮流,而是堅持辯証思維,把自立自強和對外開放統籌起來的偉大創造。
自強和開放是互為依托、互為助力的矛盾統一體。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也是開放的基本前提和力量保証。隻有自強,才能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開放才是平等互利的有尊嚴的開放。開放是自強的外部條件,通過開放引入更多資源和人類文明有益成果,就能更好地實現自強,使自身的強大彰顯出海納百川的集成性、兼收並蓄的包容性、感召天下的親和性,做到“強大而可親”。如果一味拒斥開放,自強就會質變為自視清高、閉關自守,最終必然成為文明的“孤島”、走向衰落。
新發展格局蘊含著自強和開放互促互進的密碼。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美國的一些政客也愈益焦慮,開始把我國視為首要的、全面的、全球性的戰略競爭對手,不遺余力地全面打壓,用盡渾身解數使絆子、下套子、找茬子,妄圖阻斷中國復興進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正確抉擇,意味著我們不隨外部世界急劇變化的節奏起舞,而是堅持戰略定力、保持靜氣,不受干擾,埋首國內建設,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但同時,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我們在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時,堅定地促進中美合作共贏,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繼續擁抱世界,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這樣的開放反過來增進了中國的自強。同時,我們也推進內部的開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時不搞“小而全”,更不以“內循環”的名義搞地區封鎖,真正以暢通的國內大循環支撐起自強。從更為宏大的世界視野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構建新發展格局,將有利於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從而在自強的基礎上帶動世界經濟復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