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把“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充分體現了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守正與創新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任務新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我國改革開放已進行40多年,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實踐証明,改革開放給黨和國家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增添了強大動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國內生產總值(GDP)由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99.1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穩步向高收入經濟體行列邁進,主要農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建立起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躍升至第十四位,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40多年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是應對發展環境深刻復雜變化的必然選擇。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此作出了深入分析: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未來五年,我們會面臨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但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是我們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關鍵。必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從全局高度思考和謀劃,扎實推進各項改革開放舉措落地生效,破除制約發展的藩籬,把經濟社會中蘊藏的巨大潛力和活力釋放出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改革開放是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強大動力。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亟須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我們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抓住主要矛盾,著力打通堵點,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特別是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掃除阻礙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觀念和利益羈絆,實現社會生產力大發展。
“十三五”時期改革開放站上新的起點
“十三五”時期,我國改革開放邁出重大步伐,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高質量發展的新體制和更高水平的全方位開放格局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336項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黨的十八屆歷次全會和黨的十九大以來部署的改革任務按規劃進度順利推進,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很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勝利完成。產權保護法治體系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深化,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構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加快確立,利率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設立科創板、改革創業板並試點注冊制,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深入推進,輸配電、成品油、天然氣等領域價格改革不斷深化,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國資國企改革持續深化,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四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示范帶動作用逐步顯現。在市場准入、金融服務、融資紓困、減稅降費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放管服”改革成效明顯,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初步建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改革穩步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全面推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初步建立,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深入推進。民主法治改革邁出重大步伐,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民生保障制度基礎不斷鞏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建立,黨的建設制度和紀檢監察制度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國防和軍隊改革開創新局面。
全方位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對外貿易穩中提質,貨物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一,服務貿易規模穩步增長。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再創歷史新高,對外投資存量躍升至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規模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外商投資法及實施條例出台實施,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大幅減少,由2015年的93條減至33條﹔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進入實施階段﹔關稅總水平降至7.5%﹔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成功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成功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累計同138個國家和31個國際組織簽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瓜達爾港等重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到2020年10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3.1萬列。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認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等系列主場外交活動成功舉辦,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等新國際金融機構正式運營,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持續加強,減貧援助持續擴大、減貧經驗共同分享。
以更大魄力推動“十四五”時期改革開放
“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到了新的歷史關頭。面對新情況新任務,我們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的目標要求,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拿出更大勇氣、更多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行穩致遠。
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需要守正創新、開拓創新,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在戰略上布好局,在關鍵處落好子,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提高改革綜合效能。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就需要我們緊緊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完善產權制度,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進一步健全公平競爭制度,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全面擴大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過去4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十四五”時期,要推動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高水平開放打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持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促進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動,完善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統籌發展和安全,在全面擴大開放的同時,著力提高開放監管和風險防控能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深化務實合作,加強安全保障,促進共同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推動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推動多邊、區域等層面經貿規則協調,努力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邊機制、更加積極的區域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5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