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李新偉:中美地區早期城市的神聖空間構建

李新偉2021年01月04日08:39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中美地區早期城市的神聖空間構建

公元前900年左右,奧爾梅克文明的中心轉移到拉文塔,圖為拉文塔遺址4號祭祀坑。資料圖片

作者:李新偉,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以墨西哥灣為中心的奧爾梅克文明(約公元前1300年至前500年)是中美地區最早出現的文明體。與世界其他原生文明一樣,其形成也以大型城市的出現為標志。

奧爾梅克文明早期的中心城市為聖勞倫佐。公元前1300年左右,聖勞倫佐人把一處自然形成的底部面積達700萬平方米的第三紀黏土台人工加高7米,建成一座頂部面積達72萬平方米、高出周圍地面50米的巨型平台。俯視這個平台,可以看到其頂部形狀很不規則,南側伸出三個狹長的岔脊,北側和西側也各有兩個不規則岔脊,均為人工有意堆筑而成。著名瑪雅學家邁克爾·寇認為,這是有意打造的向東飛翔的巨型飛鳥形象。

墨西哥國立大學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發掘揭示,平台正中偏北、即飛鳥的胸部位置有大型建筑遺跡,中心為高6米的土丘,其南北兩側共有3個土筑矮垣圍成的院落﹔此外,發現有以赤鐵礦夾沙鋪地、以高達4米的玄武岩石柱支頂的“紅宮”等高等級建筑。台頂還發現了石砌的引水槽和蓄水池設施,既有實用功能,也與儀式活動有關。平台范圍內發現70多件石雕,矗立於各類建筑周圍,有刻畫國王神聖起源的王座,有鳥類、貓科動物和超自然怪獸的形象﹔還包括10件奧爾梅克文明標志性的巨型人頭像,高1.35~3.4米,重達6~50噸,刻畫的是頭戴球員護具的國王形象,厚實的嘴唇和下垂的嘴角表現出美洲豹的特征,宣示國王是如玉米神一樣的優秀球員,並具有與美洲豹相互轉化的薩滿之力。平台頂部以下40米處為大片人工梯田,平民居址散布其間。

雖然因為考古發掘范圍有限,聖勞倫佐的整體布局和各類建筑的具體功能還不清楚,但很明顯,這個中美地區的第一座城市的重心是人工打造的神聖場景,是薩滿式宗教儀式的巨大實景舞台。社會上層就生活在這樣的場景中,生活、政治和儀式空間交融無隙,宗教與世俗權力渾然為一,高居普通民眾之上。

公元前900年左右,聖勞倫佐突然衰落,奧爾梅克文明的中心轉移到拉文塔。該遺址面積達200萬平方米,中心位置仍然被儀式中心佔據。儀式建筑的朝向均為北偏東8度,正是8月13日夜晚銀河呈南北向時的方向,那一天是墨西哥灣地區一年之中的第二個太陽直射日。在后來的瑪雅文明中,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也被認為是瑪雅所在的時間紀元的起點,乃創世之日。

儀式中心的核心是一座人工堆筑的邊長150米的平台,上為高30多米、體積為9萬立方米的土筑金字塔。登臨塔頂,周邊低地盡收眼底,還可以看到遠處的圖什特拉火山。學者們相信,這座表現了自然山體褶皺的金字塔就是模仿圖什特拉火山堆筑的。在中美地區宗教中,不時噴發的活火山被認為是天地初開時升起的聖山。立於金字塔之上,如同站在天地初開的原點和溝通天上與地下世界的節點。

金字塔北側為兩道低矮的長台式建筑夾成的寬闊通道,有學者認為是球場的象征。中美地區神話中,孿生的玉米神兄弟酷愛球賽,球場形如大地的裂縫,與地下冥界相通。球場是后來瑪雅城邦的必備設施,球賽是重要的儀式活動。

通道北端是以泥牆圈出的長方形下沉廣場,代表通往冥界的冥初之海。廣場內有三個低矮土台,象征天地初開時創世神放置的三塊巨石。廣場南入口兩側各有一個土台,台下有大型祭祀坑。西側台下的祭祀坑長19米、寬15米、深7米,裡面分28層填埋橄欖綠色和藍色黏土,並以總重量達1000噸、像磚一樣規整的綠色蛇紋石塊擺放了各種圖案,包括典型的表達奧爾梅克宇宙觀的中心通天樹和四方的圖案。在中美地區觀念中,綠色為生機勃勃之色,綠色的美石被認為是天地間強大生命力的結晶。地下埋藏的擺放出特殊圖像的美石,會賦予建筑生命和薩滿之力。

在下沉廣場東側邊緣的4號祭祀坑內發現以玉、蛇紋石和砂岩雕刻而成的16個直立人像以及6件石碑,組成生動的祭祀場景。這些人物都是男性,頭部均為人工顱骨變形才能形成的狹長形狀,是對玉米神頭型的模仿。金字塔南側有約20座人工土丘,分列成三排,被認為是行政中心,但因未進行系統發掘,其性質尚難遽定。整個遺址同樣遍布大型石雕。

拉文塔進一步發展了聖勞倫佐開創的薩滿儀式空間構建傳統,即以金字塔模擬聖山,以廣場模擬冥初之海,以祭祀坑賦予建筑薩滿之力等,宗教和世俗權力緊密結合的文明特質更加鮮明,並帶來深遠影響。

奧爾梅克文明被稱作中美地區的母親文明,孕育出該地區最重要的文明基因,雖然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突然衰落,但其文明傳統在繼之而起的特奧蒂瓦坎和瑪雅諸文明中被傳承發展,歷久彌堅。

公元1世紀,佔據墨西哥高原盆地的特奧蒂瓦坎以20平方公裡的面積和8萬的人口規模成為中美地區最強大的都會。城市中心為以“死亡大道”貫穿的儀式中心,北端為月亮金字塔,中間為高63米、底邊長216米的太陽金字塔(也是當時整個中美地區最高大的建筑),南端為羽蛇金字塔建筑群。羽蛇金字塔的外表全部用重達數百公斤的規則巨石建造,外表雕刻波浪般起伏的羽蛇身體和海螺,並有凸出的圓雕羽蛇神和風暴神頭像,金字塔和前面寬闊的廣場共同象征著混沌初開時聳立於天地之間的聖山和周圍的水世界。金字塔下有狹長的隧道,壁上涂抹磁鐵礦粉,精心打造冥界氛圍,放置各種植物、動物和玉石制品為祭品,賦予建筑特殊力量。如此驚人的宏大工程,為特奧蒂瓦坎統治者搭建了四方敬仰的中美地區最神聖的薩滿儀式舞台。

瑪雅文明諸城邦更是深得奧爾梅克傳統的精髓。科潘城邦的王室區就是以儀式空間為核心的。在第一王陵墓上建造的16號金字塔是聖山的代表,近頂部的雕刻表現山神巨獸張開闊口,正在享用一個被綁縛的人牲﹔塔下為著名的Q號祭壇,立於埋葬了16隻美洲豹的祭祀坑上,四面刻畫科潘16位國王的形象,頂面文字記錄了科潘建國的神聖歷史。金字塔面對的西庭象征冥初之海,擺放著冥界之花水蓮的石雕。王室區南側儀式大廣場則為更大的冥初之海,矗立著如通天樹一樣的第十三王進入各種薩滿通神狀態的石雕,還有三個第十六王制作的動物形祭壇,象征創世時的三塊基石。王室居住區在儀式區邊緣,明顯處於從屬地位。貴族居住區聚集在王室區周圍,普通民眾則散居在更遠的坡地。

中美地區早期城市對神聖空間充滿想象力的構建,對於辨析中國史前都邑中的宗教內涵極具啟發意義。距今5300年前后形成的良渚早期國家以浙江余杭的良渚古城為核心都邑。古城由外廓城、內城和中心200余萬立方米的人工堆筑莫角山構成。雖然莫角山上的大型建筑基址常被稱作宮殿,但考慮到良渚貴族墓隨葬玉器表現出濃厚的薩滿宗教氣息,良渚古城的宗教內涵值得深入研究。距今4300年左右,陝北神木石峁大規模石城以石破天驚之勢出現在中國文明形成的舞台。該城同樣為三重結構,有外廓城、內城和石砌護牆包裹自然山體建成的高達70余米的巍峨皇城台。皇城台上的大型石砌基址有大量石雕並埋置玉器,以與中美地區相似的方式賦予建筑神聖的力量。豐富的考古資料表明,夏商文明繼承了早期宗教傳統,這也促使我們進一步探尋和研究二裡頭和殷墟等夏商都邑中的神聖空間。

(責編:孫爽、徐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