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呂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科技支撐

呂  薇2020年12月18日08:21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既要立足國內,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暢通國內大循環﹔又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吸引和利用全球資源要素的同時,為世界提供更多市場機會,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需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支撐作用。

以科技創新增加高質量有效供給。《建議》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正在向消費拉動為主轉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接近60%。進入新發展階段,隨著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對環境、食品、信息、安全等提出更高要求,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就需要適應需求變化,在科技創新中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加高質量供給,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科技創新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建議》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我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制造業、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同時也存在制造業大而不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面臨“卡脖子”問題等挑戰,迫切需要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以信息技術、綠色技術、智能技術等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升競爭力﹔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緊緊圍繞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為此,需要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布局,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中西部地區構建高技術產業集聚區,優化區域創新要素布局、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同時,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增強科技引領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安全、可控,塑造新發展優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人才、資本、技術和數據等各種創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動和配置,開放創新成為全球創新發展的大趨勢。盡管一些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但這阻擋不了國際科技合作的大趨勢。我們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探索新形勢下科技合作的模式和機制,有效利用全球優勢創新要素,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調整和布局創新鏈與產業鏈,提高發展效率。積極發揮科技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作用,在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生命健康、環境保護、糧食和能源供應安全等問題上加強國際科技合作,作出中國貢獻。

當前,我國科技實力正處於從數量積累向質量提高躍升的關鍵時期,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並跑、領跑。面向未來,隻要我們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就一定能夠建成科技強國,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強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8日 09 版)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