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將有力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在科學分析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基礎上,遵循大國經濟發展規律作出的戰略選擇。改革開放伊始,我們根據國民收入水平低和國內需求規模不足的實際,選擇發展外向型經濟,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內需潛力不斷釋放,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的特征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還會不斷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得益於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逐步形成了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具體表現為:在人口基數擴大的同時,國民收入不斷增長,形成了龐大的國內需求﹔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交通運輸設施不斷完善,為形成統一市場提供了便利﹔在商品市場發展的同時,生產要素市場迅速發展﹔等等。這種全面發展的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成為新發展階段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顯著優勢。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需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著力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暢通國內大循環。同時要看到,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同樣需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暢通的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既是經濟循環系統的轉變,也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實踐中需要協同配套,做好相關環節的有效銜接。一是發揮國內大循環的主體作用。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需要不斷培育和拓展國內大市場,更多地為國內消費者生產高品質產品,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依托暢通的國內大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二是積極邁向國際價值鏈中高端。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既有效利用世界通用技術,又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創新,努力掌握世界前沿技術,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發展水平,不斷在國際產業鏈價值鏈上攀升,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三是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是單純依靠國內市場,更不是放棄海外市場,而是需要適應國際發展環境和經濟形勢的變化,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以強大的國內需求集聚全球優質資源,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6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