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李傳兵:黨的七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

李傳兵2020年12月11日08:36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黨的七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

作者:李傳兵,系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共產黨堅守人民立場的理論演進與實現機制研究”〔20XKS014〕階段性成果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大會。黨的七大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領導中國革命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制定了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的正確的路線、方針和策略,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空前地團結和鞏固起來,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史冊。在黨的七大上,劉少奇在報告中系統闡述、科學概括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內涵、本質特征及其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意義,使全黨對毛澤東思想有了比較完整的認識和更加深刻的理解。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促進了黨的思想統一,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黨成立以后領導廣大群眾取得一系列革命勝利。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由於斗爭環境極端險惡、理論准備和斗爭經驗不足,以及對中國國情的認識不夠等原因,我們黨在對待中國革命性質、道路、方式等重大問題認識上也出現過一些偏差,付出了代價,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嚴重挫折。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逐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20多年的艱苦探索,對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與革命實際的科學指導思想。

1941年3月,黨的理論工作者張如心用了“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的提法。同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野戰政治部指示:要宣傳“我黨領袖毛澤東同志發展了馬列主義的關於中國革命的各項學說和主張”。9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進一步肯定了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的理論。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明確提出,“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提出后,很快被全黨同志接受和運用,在此前后,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陳毅、鄧小平等同志紛紛發表文章或演說,對其進行介紹和論述。

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命題,強調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和特點出發應用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斗爭實踐中去,使馬克思主義深深扎根於中國革命實踐的豐厚土壤中,加速馬克思主義的不斷中國化,並指導中國革命不斷取得勝利。1945年4月,黨的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了毛澤東的理論貢獻,指出:“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產生以來,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毛澤東同志關於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便是此種結合的代表。”

在七大上,我們黨首次對1941年以來黨內關於毛澤東思想的多種表述形式進行了統一,正式使用“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表述。同時,還特別強調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目前時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民族民主革命中之繼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在七大上得到比較全面、科學、系統的總結和概括,從而在理論上闡述了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是一脈相承的,在根本上是統一的。“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表述的形成以及對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思想辯証關系的重要論述,大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黨的七大還特別規定,“動員全黨來學習毛澤東思想,宣傳毛澤東思想,用毛澤東思想來武裝我們的黨員和革命的人民,使毛澤東思想變為實際的不可抗御的力量”,是目前最重要也最緊迫的工作。在隨后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思想進一步得到多方面豐富和系統論証,不斷走向成熟發展。

在黨的七大上,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這個報告經過多次修改,集中反映了全黨的智慧。在報告中,劉少奇對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內涵、本質特征和歷史地位等進行了深刻闡釋。同時,劉少奇還詳細分析了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實踐基礎、理論形成歷程、世界意義以及毛澤東所具有的獨特的主觀條件等重要內容。

劉少奇指出,“毛澤東思想的生長、發展與成熟,已經有了二十四年的歷史,在無數次的千百萬人民的劇烈斗爭中反復考驗過來了,証明它是客觀的真理,是唯一正確的救中國的理論與政策”。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在堅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根據中國這個民族的特點,依靠近代革命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斗爭的極端豐富的經驗,經過科學的縝密的分析,而建設起來的”。毛澤東思想以從中國實際出發的新觀點、新論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作了重要補充,使之適合於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特點,並用廣大人民群眾熟悉的通俗語言形式表達出來,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關於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內涵,劉少奇在報告中概括了9個方面:“關於現代世界情況及中國國情的分析、關於新民主主義的理論與政策、關於解放農民的理論與政策、關於革命統一戰線的理論與政策、關於革命戰爭的理論與政策、關於革命根據地的理論與政策、關於建設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理論與政策、關於建設黨的理論與政策、關於文化的理論與政策”。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毛澤東正確分析了世界革命形勢,指出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中國革命所面臨的基本國情,由此出發,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根本任務。提出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兩步走戰略,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闡釋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綱領。高度重視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強調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而農民的根本問題是土地問題,並分析了不同階層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策略的重要內容,要戰勝強大的反革命勢力,必須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把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中間階級都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並明確了統一戰線中的各項原則。正確分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論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問題、領導力量、指導思想、革命前途等基本問題,特別強調武裝斗爭在中國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指出由於中國的特殊國情,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展革命戰爭的重要據點,必須加強根據地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建設,從而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指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就是“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明確了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家性質,提出了政治、經濟等方面所應採取的具體政策。強調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必須把思想建設始終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緊密聯系黨的政治路線,同時高度重視黨的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闡述了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提出了對待外來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報告特別強調,毛澤東思想是“中國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現和理論上的最高標准”,是“發展著與完善著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些總結和論述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有嚴密的邏輯性,把延安整風以來黨內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和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這9個方面的概括是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次對毛澤東思想作出的比較完整的、系統的概括,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上和毛澤東思想發展史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全黨正確理解和全面領會毛澤東思想奠定了基礎,進而推動全黨在思想上達到統一。

黨的七大的另一個重大歷史性貢獻是將毛澤東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在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毛澤東深刻把握中國革命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社會各階層的經濟文化基礎及其對革命的態度等,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証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這一重大成果系統解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所面臨的種種難題,闡述了中國革命的性質,總結了中國革命的規律,深入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斗爭主要形式、革命前進方向、主要奮斗目標和領導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一個科學的、完整的、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從這個意義上,當時劉少奇指出,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總路線,指導了同時正在指導著中國人民去獲得徹底解放。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遭受重重剝削和壓迫的廣大勞動群眾能夠實現自身解放、同時也是拯救中國、實現民族解放的“唯一正確的理論與政策”。毛澤東思想對推動世界革命也作了有益的貢獻,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

黨的七大上,經過充分討論和醞釀,集中全黨智慧、經過多次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正式表決通過。其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劉少奇還特別強調,確定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是我們這次修改的黨章一個最大的歷史特點”。同時,會議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取得中國革命最終勝利的推動作用,使全體黨員對毛澤東思想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和理解,也更加領會學習運用毛澤東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毛澤東思想正式成為黨的指導思想,使全黨共同團結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標志著全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已經達到成熟。

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清除了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在黨內的影響,增強了黨的凝聚力、提升了黨的戰斗力,對於統一全黨行動,實現黨的政治路線,也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正如《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的:“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黨員和人民群眾的結果,必將給黨和中國革命帶來偉大的進步和不可戰勝的力量。”黨的七大為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深厚基礎,全黨同志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團結一致,為推進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努力奮斗,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