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苗圩: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苗 圩2020年12月09日08:54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這是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高度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抓好落實。

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產業鏈供應鏈是大國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十三五”以來,通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產業鏈供應鏈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持續攀升。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面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是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迫切需要。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已形成規模龐大、配套齊全的完備產業體系,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產業鏈供應鏈還存在諸多“斷點”“堵點”,部分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產業基礎能力不足,國民經濟循環不暢,存在結構性失衡。必須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用系統性辦法解決產業鏈供應鏈結構性問題,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高效運轉,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是推動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途徑。《建議》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當前,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更加鞏固,2019年制造業增加值佔全球28%以上,建成世界最大的光纖和4G網絡,5G實現創新引領,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但整體看,我國制造業發展的質量效益有待提高,高端和高質量供給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必須把提升全產業鏈水平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優做強,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三)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舉措。《建議》提出,要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既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又是確保經濟穩定安全的重要基礎。當前,國際經濟政治格局復雜多變,美國對我國遏制打壓不斷升級,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向區域化、多元化調整,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面臨重大風險。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競爭日趨激烈。必須立足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高我國產業核心競爭力,維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安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二、認真落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任務

《建議》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點任務作出明確部署。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用好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等優勢和條件,抓好各項任務落實,不斷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朝著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聚焦發力。

(一)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保持制造業佔國民經濟比重基本穩定,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制造業比重由2012年的31.4%下降至2019年的27.2%。如果制造業比重過快下降,將損害國家產業體系完整性,影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動搖實體經濟發展根基。要進一步鞏固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和支柱地位,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業做好產業鏈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准施策,推動全產業鏈系統優化和升級,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發揮需求牽引作用,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通過產業和消費雙升級,為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提供廣闊市場和強大牽引力。

(二)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擁有一批優勢長板是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要立足我國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在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鏈中育長板,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豐富和擴大國內應用場景,完善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構建新興產業發展生態。要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鏈中鍛長板,保持和發展好完整產業體系,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大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力度,支持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發展服務型制造,提高發展效率和效益。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用好我國發展戰略縱深,促進產業在國內有序轉移,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化發展,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極,增強產業鏈根植性和競爭力。

(三)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質量是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徑。要深入開展工業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努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引導企業發展網絡化協同研發制造、個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務,提升服務水平。增強高質量標准供給能力,在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新標准,鼓勵龍頭企業制定團體標准,加強標准國際合作,引領帶動產業創新發展。完善質量基礎設施,發展新一代檢驗檢測和高端計量設備儀器,健全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進一步完善專利制度,支持中小企業提高產品一致性、可靠性、穩定性。推進品牌建設,弘揚品牌文化,塑造“中國制造”優質品牌形象。

(四)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這是有效應對外部遏制打壓和不確定不穩定風險的關鍵舉措,也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緊迫要求。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強應用牽引、整機帶動,加快基礎、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工程化攻關,為自主創新產品應用創造公平市場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協同各方面資源,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在重點領域繼續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發展先進適用技術,強化共性技術供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完善國內供應鏈體系,加強戰略資源儲備,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抗風險能力。

(五)發揮優質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企業是構建產業鏈供應鏈的微觀主體,企業強,產業才能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要著力增強企業活力和實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支持大企業做強做優,優化兼並重組市場環境,支持企業整合創新資源和要素,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支持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初創企業的政策支持,在產業鏈重要節點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要落實好各項惠企穩企政策,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成長出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和實干家。

三、進一步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

良好的發展環境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前提和保障。要落實《建議》部署,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強化要素支撐,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形成新的比較優勢。

(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當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面臨不少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落地改革舉措、破解發展難題、穩住市場預期。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破除阻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切實扭轉“脫實向虛”傾向。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培育擴大內需。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

(二)強化要素支撐。技術、資本、人才、數據等是支撐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要素。要強化科技對產業的支撐,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構建金融有效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強化人才支撐,加強理、工、農、醫類人才培養,實施知識和技術更新工程,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

(三)營造世界一流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產業發展的土壤,是國家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要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增強我國市場吸引力和經濟競爭力。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暢通政企雙向溝通渠道,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強化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加快產業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轉型。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堅定企業發展信心。

(四)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開放合作是順應大勢之舉。解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矛盾,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更加需要世界各國相互支持、團結合作。要按照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要求,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限制,利用國內大循環吸聚全球資源要素。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戰略、規劃、機制對接,加強政策、規則、標准聯通,深化產業鏈供應鏈互補性合作。加強政府間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建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應急協調和管理機制,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