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禮記鄭注匯校》出版

2020年12月04日10:30

南京師范大學王鍔教授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禮記鄭注匯校》(12FZW026)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

《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無論是《十三經》,抑或《五經》《四書》中,都有它的身影。漢鄭玄《禮記注》、唐陸德明《禮記釋文》、孔穎達《禮記正義》,都是注釋《禮記》的代表作。唐宋以來,《禮記》版本可分為三類:一是石經本,如唐開成石經,隻有《禮記》經文。二是經注本,即《禮記》經文與鄭玄注文合刻者,如蜀大字本、婺州本、嘉靖本《禮記注》20卷﹔或有附陸氏釋文者,如撫州本《禮記注》20卷《禮記釋文》4卷和余仁仲本、岳本《禮記注》20卷﹔或有於經注釋文外,增加插圖、互注、重言、重意者,如紹熙本《纂圖互注禮記》20卷。三是注疏本,將《禮記注》與《禮記正義》合刻,如宋八行本《禮記正義》70卷﹔亦有附陸氏釋文者,如元十行本、閩本、監本、毛本、殿本、阮刻本《附釋音禮記注疏》63卷。從讀書角度來說,附陸氏釋文之《禮記注》和《禮記注疏》最為方便。《禮記》在流傳翻刻過程中,因板片損壞、校勘不精,訛脫衍倒,在所難免,給閱讀造成不便。清代學者惠棟、盧文弨、顧廣圻、阮元、孫詒讓及日本山井鼎、物觀等針對版本錯誤,比勘諸本,考証異同,撰校勘記,糾謬補缺。然因時代局限,一些重要版本如余仁仲本、婺州本、紹熙本和八行本等,或未參考,不無遺憾!

目前所見《禮記》版本,要比清代學者看到的多。那麼,這些版本之間關系如何?它們之間有何文字差異?哪些版本好?哪些版本差?明清以來學者在《禮記》傳承刊刻過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如何選擇《禮記》版本,才能整理出理想的讀本?國內圖書館所藏《禮記》版本,與美國、日本收藏者有何不同?帶著這些問題,作者歷時十多年,完成《禮記鄭注匯校》(下簡稱“匯校”)一書,與《〈禮記〉版本研究》《禮記注》整理本、《禮記注疏長編》相輔相成,為《禮記匯校集注》奠定了基礎。

《匯校》以宋紹熙本為底本,對《禮記》經注釋文及重言、重意、互注等進行點校。紹熙本源於余仁仲本,完整保留了《禮記》經注釋文,增加纂圖、互注、重言、重意。纂圖是在書前插入繪圖和解說文字,類似連環畫﹔互注是用其他經書文字印証《禮記》經文﹔重言是統計相同經文,標注在《禮記》中出現的次數﹔重意是將《禮記》中意思一致或相近的詞句一一標出。作為歷史存在,這些內容對於研讀《禮記》者,具有輔助作用。《匯校》對校版本有唐石經《禮記》,撫州本、余仁仲本、婺州本、岳本、嘉靖本《禮記注》,八行本、元十行本、和珅本、阮刻本《禮記注疏》﹔參校本有足利本、閩本、監本、毛本、殿本《禮記注疏》及據余仁仲本、紹熙本、八行本之影印本或整理本,如來青閣本、《四部叢刊》本、潘宗周本和上古整理本等﹔吸收的校勘成果有岳本考証、殿本考証、阮元《禮記注疏校勘記》和《禮記釋文校勘記》、張敦仁《撫本禮記鄭注考異》、吳憲澂批校、楊壽祺《禮記鄭注余本岳本對校札記》、孫詒讓《十三經注疏校記·禮記注疏校記》、黃焯《經典釋文匯校》等。《匯校》撰寫校勘記六千五百多條,詳盡揭示了《禮記》版本之間的文字異同,呈現了《禮記》諸本文字因襲演變的源流,摸清了《禮記》版本優劣,為考察《禮記》版本關系提供了証據。對於研究《禮記》、禮學、經學、古文獻學和中國古代社會,不無裨益。

《禮記鄭注匯校》上下冊,王鍔匯校,中華書局2020年11月出版。

供稿:南京師范大學

(責編:孫爽、徐玉涵)